第1010章
這一路,何其艱辛! 第四百九十六章:決戰 騎兵的戰斗,永遠是那樣的迅猛,快捷以及執血澎湃。 蹄聲如雷,喊聲震天,刀光雪亮,迅速地接近,然后交錯而過,然后空地之上便留下無數的人尸體以及失去主人的戰馬。 然后,重整旗鼓,再次來過。 一般來說,數次往返之下,勝負便已經基本分了出來。 騎兵決戰,很少說有鏖戰多長時間的說法。 但步兵作戰就不同了。 一萬個人聽起來很多,但當他排成陣列,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的時候,看起來就不那么顯眼了。 就像現在,一萬步跋子分成了十個方陣,前三中四后三,每一個方陣也就五十步寬,二十步厚。主將站在這個方陣的中間,他的左邊是旗手,右手是一名鼓手。 旗手撐大旗同時接受主將的號令,鼓手則以鼓點來調整所有步卒們的步伐、速度。 整個西軍,只有兩萬步跋子。 受蕭定直接控制的軍隊,便是五千鐵鷂子,二萬步跋子,剩下的軍隊,都屬于各大軍司,而各大軍司的軍隊多寡,又直接受制于本地財才如何。 財力多的,軍隊便多一點,財力少的,軍隊便會少一點。 當然,每一年,興慶府會向各大軍司撥付一定的軍費,但這個軍費,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保證。所以各大軍司麾下,平時軍隊并不多,只有在戰爭來臨的時候,才會征集適齡的百姓入伍。 西軍各大軍司,基本上都還保持了過去部落軍隊的一些特點,那就是戰馬自備,盔甲自備,武器自備。而戰場之上的繳獲,也是歸他們所有。 這些年來,靠近宋朝的幾大軍司,其實是不差錢的,比如嘉寧軍司、祥佑軍司以及左廂神勇軍司,他們與宋人貿易,也允許宋國商人大舉進入他們的領地,不僅是官府,便是百姓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而賺了錢的百姓,會花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盔甲、武器。 其實這些事情,只要官府稍稍引導,就能很輕易地做到。 西北的冶鐵技術,武器制造,在當年蕭誠的策劃之下,現在是發展的一點兒也不比宋國差。 而在興慶府的各大武器制造工坊,也因此而大賺特賺。 這些武器工坊,都是隸屬于總管府的。 如今興慶府最大的生意,就是武器生意。 這些工坊,不僅要生產出滿足西軍直屬部隊的最好的兵器,還要生產出質量上差了一個檔次的供應普通百姓的兵器。 說是差了一個檔次,但在一般人看來,質量已經是相當的高了。 在興慶府里,超過五萬人,就靠著這門生意生活著,而且還活得很是滋潤。 而各大軍司,從這里采購回去武器,再出售給百姓。 西軍控制下的地盤上的百姓,幾乎人人帶刀,即便是在一些婦女,腰帶之上也會插上一柄短刀。 彪悍的民風,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盔甲這玩意兒太貴,一個家庭最多置辦一副,那是準備給上戰場的家里的男人用的。 一般而言,戰爭來臨,一家一戶,一次也最多征召一人。 而這個人戰死了,像盔甲這樣的東西,也一般都附送還。 畢竟一副盔甲幾十貫錢,對于普通人家來說,還是相當昂貴的。 南邊是這樣,北邊,西邊尚武之風就更加的濃厚了。 南邊畢竟是與宋人交界,大家更多的時候是做生意,打架的日子少。北邊的像黑水鎮燕,黑山威福等地與遼國交界,生意也做,但那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大家卻更熱衷于搶掠,所以買武器的熱情就更高了。像南邊幾大軍司很少買的克敵弓這種玩意兒,在北邊就很暢銷。也就是西軍不許買弩,不許買賣神臂弓,否則像這些玩意兒,也能生產出來多少,便給你買走多少。 而西邊的鄭吉華、雷德進控制下的地方,因為一直保持著激進的西進戰略,所以武器交易之風更盛。 西軍麾下,人人帶刀,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蕭定能夠控制住這么廣大的地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的五千鐵鷂子,二萬步跋子冠絕西北的戰斗力。 沒有那個軍司有力量挑戰蕭定的統治力。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興慶府這些年來治理西北卓有成效,一條條的政策出爐,讓西北眾多的族裔能夠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糧食年年豐收,商業收益步步走高,讓每個人都感到這個日子很有奔頭,跟著大總管很有希望。 民心的向背,人心的支持,這玩意兒有時候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所以,即便是有些人心里存在著某些野望,但在這樣的大形式之也,也只能將野望小心翼翼地藏著不敢露出分毫來。 你敢露出狐貍尾巴,絕對有人一刀喀嚓下來,就給你斬得干干凈凈。 用張元的話來說,西北這些年來發展得太順利了,總管的基業已經大體奠定,所差的,也就是一次危機,只要能順利地渡過一次危機,那人心的凝聚,必然會再上一個新臺階。那總管的大業,便再沒有任何人能動搖得了。 而眼前的危機,在張元看來,便是蕭定要渡過的天劫。 東受降城已經敗了,陳倉帶著幾千人退回到了中受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