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兩府還沒有發話,崔蕭兩派,已經在朝堂之上吵得沸反盈天,要不是夏誡早有準備,蕭禹已經數次卷起袖子準備動手了。 當然,崔昂也在防著這一招,以蕭禹現在的底氣,他真要揍了崔昂,皇帝只怕也不會把他怎么樣,誰讓他有一個好兒子呢! 在兩派的爭吵之中,西府之長陳規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以唐王趙正為館伴使,再選一德高望重之老臣為輔佐,比方說東府參知政事羅頌。 唐王趙正,現在不過八歲。 看起來,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首輔也好,官家也好,會選擇樞密使陳規的這一方案的時候,石破天驚的一幕出現了。 首輔夏誡支持崔昂的提議,以楚王趙敬為館伴使。 這對于以蕭禹為首的荊王支持派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當夏誡表明了態度之后,原本支持蕭禹的羅頌沉默了,陳規沉默了,而另一位知樞密院事李光,卻也表太支持了夏誡。 朝堂風向,瞬間被扭轉。 官家下了圣旨,以楚王趙敬為館伴使,同時亦任命楚王趙敬擔任明年正大大祭的籌備大使。 這幾乎就是在宣布楚王趙敬便是東宮太子了。 屋子里沒有生火,每個人呼吸之間,顯而易見的一團團白霧在口鼻之間閃現。 身體很冷,但每個人的心里,卻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 因為一直猶豫不絕,沒有下定最后決心的荊王趙哲,終于有了最后的決定。 而這,正是他們今天聚集在這里的原因。 不動手,就沒有機會了。 夏誡在決定支持楚王趙敬任館伴使的同時,又建議皇帝召回了河北路上的行軍大總管張超,由張超回京重新擔任上四軍都指揮使,防得是誰不言而喻。 一旦張超回京,那荊王趙哲將一點兒的機會也沒有了。 上四軍的確不是邊軍的對手,但不管怎么說,上四軍在汴梁以及汴梁周邊有超過二十萬禁軍,張超一回京,這些人便是一盤散沙,便是樞院密陳規也不可能將他們聚攏在一起,但張超一旦回來,此人的軍中的威望,便足以讓這盤散沙被捏合在一起。 蟻多咬死象。 邊軍再厲害,也只有五千余人,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呢? “jian臣當道,國將不國!”荊王趙哲的眼神在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如果任由他們這樣折騰下去,我大宋亡國無日。我意已決,發動兵諫,以正國是,挽狂瀾于既倒,救國運于旦夕!諸君當明白,你們想要追隨于我,可是做好了身死族滅、身敗名裂的準備?現在誰有了悔意,便請走出這間屋去,就此遠離汴梁,我趙哲決不怪責你半分?!?/br> 嘩拉一聲,屋子里所有人都單膝跪了下來,大聲道:“我等愿意追隨荊王殿下,挽狂瀾于既倒,求國運于旦夕,雖萬死而無悔?!?/br> “好!”趙哲哧拉一聲撕下了身上的外袍,眾人這才發現,趙哲的外袍底下,竟然穿著一身甲胄。 陶大勇、林敏等人頓時熱淚盈眶起來。 當初趙哲任河北路安撫使的時候,第一次召見他們這些邊軍將領的時候,便是眼前這身打扮。而這間屋子里,幾乎都是當年他在河北的舊部。 “諸君,當年我們在河北的時候,情形何等險惡,但我們扛了過來,并且打造了一條鐵一般的防線,現在,又到了我們逆流而上的時候了,這一次,我們要為大宋打造一條鐵一般的防線?!?/br> “請殿下下令!”眾人沉聲道。 趙哲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道:“張超一行等已經到了京畿路了,他還要在哪里呆上幾天,馬興把滑州知州鄭雄給調去了河北路,張超還在在哪里與鄭雄桓幾天,與鄭雄作一些軍事之上的交待,一旦完結,十天之內,便能趕回汴梁,他一回來,我們就再無機會了。所以,我們必須馬上便要動手?!?/br> 眾人都是默默點頭,必須要在張超回來之前解決問題。 兵諫,這在大宋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 陳橋兵變上位的太祖,對于這樣的事情,可是防范得緊得很,以文御武,文貴武賤,就在那個時候埋下了種子,這么多年來,沒有那個武將還能有這個本事在汴梁做出這樣的事情。 但只怕太祖也不會想到,今天想要做這樣事情的,卻是他自己的子孫。 開弓沒有回頭箭! 趙哲自己也明白,他現在能依靠的,便只有眼前這些人。在汴梁,即便是再喜歡他,支持他,希望他上位的那些文官,包括蕭禹在內,都不可能支持他以武力來發動兵變。 只有,只有這些邊軍,才會一直支持他。 “陶大勇,秦敏,軍隊,準備得怎么樣?”趙哲厲聲問道。 陶大勇站了起來,道:“殿下,定武軍兩千五百兄弟,已經整個整戈待旦,只待殿下一聲令下?!?/br> 秦敏接著道:“殿下,末將麾下,已經集結了三千邊軍兄弟,一天之內,便能完成集結?!?/br> “武器呢?” “殿下,安定坊匠作營的武庫,我們已經打探清楚了,而且也作了安排。我們其中的一個攻擊目標就是那里,武庫不過只有一個押的守衛,解決他們輕而易舉?!鼻孛舻溃骸斑@個武庫里各類武器甲胄應有盡有。第二個攻擊目標,便是駐扎在城外的龍衛軍一個騎兵營,我們要的是那里的戰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