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茲事體大,威靈頓公爵也不敢獨自做出決定,不得不邀請了在野的輝格黨領袖格雷勛爵、弗雷德里克.約翰.羅賓遜(就是那個在威靈頓公爵當首相前干過幾個首相的羅賓遜,他現在叛黨投敵,離開托利黨加入輝格黨了),以及另外幾個輝格黨影子內閣的議員,一起來共商國是了。 在威靈頓看來,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想辦法把威廉皇帝從印度弄回來當聯合王國的國王——就是綁架一個皇帝來當國王!二是讓維多利亞公主直接接班當聯合王國女王,然后再把威廉皇帝的皇位給.也就是讓還是小蘿莉的維多利亞去謀朝篡位。 一個是綁架皇帝,一個是謀朝篡位這樣干合法嗎? 議會能不能通過一個《綁架印度皇帝法》或是《謀朝篡位法》?如果不能的話,威靈頓公爵可不敢胡來,要不然他不就成了克倫威爾了? 三皇會戰! 第280章 三皇會戰——金融、工業、戰爭 就在威靈頓公爵不知道該怎么和大臣還有議員們商量綁架皇帝和謀朝篡位的時候,在當首相之前當了許多年財政大臣,同倫敦的大資本家關系密切的羅賓遜突然發話了:“公爵,在來唐寧街10號之前,我和格雷勛爵曾經和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以及其他幾為大銀行家交換了意見,他們都認為由維多利亞公主出任攝政王,同時由留在印度領導對明戰爭的威廉皇帝兼任聯合王國國王,是有利于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市場接受更多印度帝國債券的,而且也有利于印度的資金流入倫敦的金融市場。同時,這種安排對于英國工業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至少比聯合王國親自上陣要有利得多?!?/br> 威靈頓公爵愣了愣,“什么意思?弗雷德里克,你在說什么?” “公爵,”羅賓遜說,“我的意思是,聯合王國和歐洲的銀行家們、工業家們并不在乎到底誰才是名義上的日不落帝國.是聯合王國還是印度,他們都無所謂。 他們在乎只是威廉皇帝領導印度帝國對大明帝國發起的戰爭,是否有利于倫敦金融市場吸引到更多的資本,是否能為英格蘭的工業提供更多的訂單,是否會影響到工廠雇傭廉價勞動力和獲取廉價原材料。 而目前看來,他們所做出的判斷都是正面且積極的!所以.公爵,我想你已經明白目前的形勢了吧?” 威靈頓公爵雖然是愛爾蘭的貴族地主出身(他當然是英格蘭人,愛爾蘭的土地幾乎都被信仰新教的英格蘭貴族占了),后來又一直從軍打仗,對金融和工業并不太感興趣。但是他能到眼下這個位子,就已經表明他對英格蘭銀行,還有以倫敦為大本營的那些銀行家,以及盤踞在英格蘭各地的工業家們的實力是有充分認知的。 英國能有今天的地位,就是因為這些銀行家、工業家在歐洲各國當中選擇了英國! 英國可以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取得那么多次的戰爭勝利,靠得就是以英格蘭銀行為核心的一大批銀行籌集戰爭經費和世界第二的英國工業提供先進而且充足的武器裝備——在很多情況下,英國并不會派出大量的軍隊,而只是出錢出裝備讓別人去打,自己在后邊撿便宜。 而這一次英國的敵人是大明這個巨無霸! 而且這個巨無霸同樣擁有強大的金融霸權和工業實力,同樣可以依靠其在過往數百年上千年中積累的數量驚人的黃金白銀和獨霸東方世界的金融實力,籌集到足夠的戰爭經費,而得到戰爭經費的大明朝廷則可以依靠大明自己的工業體系,獲取到充足的武器.而通過銷售武器賺得盆滿缽溢的大明資本家們,因為大明本身在東方圈子里的金融霸權,也不可能把錢轉出大明,所以只好再購買大明朝廷通過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他們不買債券,金融機構也會拿他們存著的錢去買),從而形成完美的閉環。 由于大明的過分強大,所以英國的金融資本、工業資本一直都試圖避免沖突,同時還想要扶植日本當代理人去摸大明的老虎屁股。 結果日本剛把爪子亮出來,就被大明帝國來了個碾壓加收狗大英帝國偷偷喂了幾十年的惡犬,現在被大明栓上狗鏈子帶走了。 不過經過這次事件,英國的金融資本、工業資本也算是知道了大明帝國的強大! 雖然諸葛為久在這個時候代表諸葛世家和盤踞英國的金融財團開始了秘密接洽,開出了接受他們投降的條件.不過現在戰爭還沒真正開始呢,投降或是妥協的時機肯定都沒到。 而且,和大明的戰爭對這些資本而言,無疑還是一次發大財的機會! 即便最后大英帝國戰敗了,他們只要能在大英帝國瓦解之前狠狠收割一把印度和整個歐洲,然后帶著手里頭的巨額財富跑去新大陸、跑去法國、跑去德意志,甚至可以跑去墨西哥、南美洲,實在不行還可以去羅剎。 而威廉皇帝在印度的所作所為,雖然沒有和他們商量過,但卻有利于他們實現利用戰爭收割印度和歐洲的行動。 所以.誰殖民誰,誰是日不落帝國,有什么要緊的? 印度,孟買,帝國議會大樓內。 “印度帝國的議員們,威靈頓公爵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已經啟程往印度而來了,他們是來給我送聯合王國國王的印璽和王冠的我將在孟買加冕成為聯合王國國王和漢諾威國王!在我的加冕典禮完成之后,我將親自指揮無敵的印度大艦隊向波斯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