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5章
激動之余,吳良立刻又對典韋說道,他需要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發現。 片刻之后。 下一鏟的泥土被提了上來,這一次泥土已經沒有了分層,完完全全變成了那種紅土塊。 并且因為更深一些,這次提上的紅土塊也更加干燥一些,因此質地越發堅硬了許多,捏在手中就像捏著一塊堅硬的石頭。 錯不了! 這是絕對是多次壓制形成的夯土,密實程度超過了春秋戰國與漢朝尋常古墓的夯土層,顯然是個極為用心的工程! 時至此刻。 吳良已經動了全面發掘的心思,甚至都快忘了自己與瓬人軍現在的危險處境,稍有不慎他們可是要與這處秘境一同消失的。 不過過多擔心也沒有用。 畢竟那三道門樓已經毀了,就算此刻叫楊萬里率人前去修復,哪也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罷了,就算修好也未必便能夠出得去。 于此如此,倒不如雙管齊下。 一方面命楊萬里繼續率人修復門樓,一方面則嘗試發掘這處古跡。 說不定那三道門樓出不去,他卻在這里找到了離開秘境的方法,畢竟這處秘境與這處藏于河床之下的古跡如此重合,沒準兒便存在著某些不為人知的聯系。 那么…… 方才典韋第一鏟下去觸碰到的堅硬之物又是什么呢? 如今看來八成應該不會是河床下的巖石層,倒更像是放置在這一層紅土夯土層上的巖石制品。 若假設那就是一個巖石制品的話,那么從夯土層與那堅硬之物的深度差距來分析,那東西的高度應該在兩米多。 至于究竟是個什么東西,那就不太好說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吳良并未立刻下結論,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測,他還要進行多次試探,之后再去做最后的決定。 “典韋兄弟,再來這里下一鏟子?!?/br> 以最開始那個探洞作為圓心,吳良又抬腳挪動到了另外一個方位,同樣在兩米之外選定了一處探點。 典韋走上前去如法炮制。 不久之后便又頗為順利的將洛陽鏟打到了四米多的深度,此時洛陽鏟帶上來的土赫然與之前那個探洞中的紅土一般無二。 “再來這里下上一鏟?!?/br> 吳良立刻又換了一個方位,繼續命典韋下鏟。 結果還是一樣。 此刻吳良終于徹底證實了自己的猜測,終于不再命典韋下鏟,而是一臉喜氣的道:“好了,咱們可以先回去了,接下來必將是個大工程,僅憑我們兩個恐怕要挖到猴年馬月,還是跟楊萬里借些人來幫忙為妙?!?/br> …… 走出河床之后,瓬人軍眾人自是立刻圍了上來詢問吳良的發現。 吳良此刻只能斷定河床下面一定存在古跡,自然沒辦法與他們多說什么,只是將自己的猜測簡單描述了一遍之后便去找楊萬里要人。 除去在外面的時候便被那怪蟲擄下水去的兩名瓬人軍兵士,現在瓬人軍兵士還剩下一十八人。 吳良的意思是分出十人來協助自己挖掘河床,剩下的八人則繼續跟隨楊萬里修復門樓。 楊萬里自然沒什么好說的。 何況當吳良過來的時候,三道門樓的主體已經拼接完成,接下來要進行的便是比較細致的碎片拼湊與填充工作。 這工作量比拼接主體更大,需要極大的耐心,絕非短期可以完成。 同時這份工作還不宜人多,人一多就容易亂,七嘴八舌的一亂就更加容易出錯,反倒不如分走一部分人去做別的事情。 而吳良帶走這十人之后,也并未立刻趕赴鎖龍柱所在的河床,反倒是先帶領他們前去收集那些在地震中被連根拔起的樹木,并叫瓬人軍眾人將這些樹木從中間噼開制成了一片一片的厚木板。 瓬人軍眾人對此不明所以。 直到吳良率眾人這些木板鋪設在滿是淤泥的河床上時他們才恍然大悟,敢情吳良這是要在淤泥上鋪設出一條道路,方便之后的發掘工作,否則若是每個人都像吳良與典韋那樣腳上踩著那種類似雪橇的鞋子,一個來回便要耗費大量的體力。 而且這樣的木板比那種特制的雪橇鞋更長更寬,能夠承受的壓力自然也更大,眾人行走在上面只會更加平穩。 如此一來,非但是吳良、典韋與瓬人軍兵士可以前往發掘現場,便是于吉、白菁菁、諸葛亮等體力較差的人,亦可以輕松前往現場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因此這前期工作雖然費勁了些,但絕對可以令之后的發掘工作事半功倍。 這一忙活便是整整一天。 天色徹底暗下來的時候,瓬人軍眾人就在河床邊上生起了篝火,搭起了帳篷進行修整。 地震如今已經停止,這秘境也暫時無法離開,眾人還特意回了一趟此前位于天坑邊上的營地,將此前那些拋棄的物資找了回來。 尤其是那些的食物。 原本他們以為馬上就要離開秘境,當時情勢又十分緊急,那些食物自然就沒有必要帶了,而現在,因為無法走出這沒有活物的秘境,白菁菁無法再騙來鳥兒,典韋與楊萬里也無法狩獵,食物的問題便成了瓬人軍最大的考驗。 唯一只得慶幸的便是,他們在前一天才剛剛外出補充過食物,典韋還在山中端了一個野豬窩,宰了一頭三百斤重的野豬不說,連窩里的三頭小野豬也一起帶了回來養著,甄宓、白菁菁、曹旎三人人手養著一頭,個個喜歡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