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那么你可知道龍吟或龍威對我們有何危害?” 吳良回過頭來追問。 “這……妾身從未接觸過龍吟或龍威,也并未聽過關于龍吟或龍威的詳細描述,實在無法回答君子的問題?!?/br> 甄宓無奈的搖頭說道,“不過既然菁菁jiejie說如今已經好受了些,妾身倒認為君子可以不必急著將她送離,畢竟她是我們之中唯一聽到了這個聲音的人,這雖然令她承受了一些痛苦,但同時也有可能是一種獨屬于她的機緣,只要暫時沒有危及性命,而菁菁jiejie又能夠忍耐的話,君子完全可以再給菁菁jiejie一些時間?!?/br> “既然如此……” 吳良面露猶豫之色,再次看向白菁菁道,“菁菁,我可以暫時不將你送走,但你必須答應我,一旦你感覺承受不住便要立即告訴我,絕不能強撐,知道了么?” “嗯?!?/br> 白菁菁點了點頭,接著竟將雙臂自甄宓與曹旎手中抽離出來,憑借自己的力量穩穩的站了起來。 至少從現在的狀況來看,她的確比之前好了不少。 “那么我們就繼續探查了?!?/br> 吳良最后又打量了白菁菁一眼,終于沒有再說什么,轉身將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那副應龍骸骨之上。 這副骸骨雖然伏在地上,但光是高度便有三丈有余,盤在一起便像是一座小山。 甚至它身上的這些骨頭,每一根也都似長成樹木一般粗壯高大,最粗的堪堪可與磨盤相提并論。 站在它的面前,吳良等人只會覺得自己愈加渺小。 不過這并不妨礙吳良對它進行細致的觀察……稍微走近一些,吳良便已經在這些骨骼的表面發現了許多呈不規則狀態分布的圓洞。 這些圓洞大一些的大約手臂粗細,小一些直徑則只有三公分。 有的已經深入到了骨頭的深處,而有一些則還停留在骨頭的表面,看起來像是尚未完工的樣子。 “如此看來,那些怪蟲的確與龍骨關系密切?!?/br> 看到這一幕,吳良已經得出了結論,正色對眾人說道,“不過到了這一步,龍骨的強度必定大不如前,長此以往只怕用不著那天雷的力量,這副骸骨也會被那些怪蟲毀去……” “應龍可是傳說中的神物,那怪蟲雖然極為少見,但也不過是水中穢物,竟可欺它?” 于吉忍不住問道。 眾人亦是一臉的不服與不滿,身為龍的傳人,每一個炎黃子孫對龍這種圖騰有一種其他事物無法企及的信仰,如何能夠接受自己的信仰遭受這種怪蟲的欺辱。 “我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上面寫到‘應龍潛伏在死水中時,連魚鱉都狎侮它,完全看不出它可以奮發靈德、匯合風云、騰躍高空、從而蹲踞蒼天,但應龍的神奇之處正是如此,到了時候所有人都會見到它的威嚴與雄壯?!?/br> 吳良說道。 “如果老朽沒有記錯的話,公子說的這篇文章,好像出自前漢史官班固的《漢書》?!?/br> 于吉沉吟著道,“如此說來,應龍受這怪蟲欺凌倒也說得過去,不過這倒令老朽不得不懷疑,那班固是否也曾來過這個地方,并且見過這副應龍骸骨,否則他在《漢書》中關于應龍的記載怎會與我們如今見到的情況如此相近?” 這倒給吳良提了個醒。 他雖然記得這段關于應龍的記載,但方才腦子卻卡了殼,怎么都想不起來這記載出自何處,因此才沒有說出來。 原來是出自班固的《漢書》??! 班固乃是西漢有名的史學家,雖然在后世的影響力不及司馬遷大,但認真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對于他在漢朝當代的影響力卻完全可以與司馬遷相提并論。 而且據吳良所知,班固的卒年距今也才百年出頭,這在天朝的歷史長河中,已經算是非常短的了。 難道百年前,班固也曾見過這副應龍骸骨? 不過根據大犬的描述,那時候這地方應該還沒有成為黃河的入???,班固就算曾經到達過這里,也曾見過這副應龍骸骨,卻未必便見過這些被吳良推測可能是“食骨蠕蟲”的怪蟲,畢竟“食骨蠕蟲”應是生活在海洋中,因此班固的記載中才只是提到了極為常見的“魚鱉”。 那么…… 倘若班固來過這個地方,也見過應龍骸骨騰飛的景象,他又是否在這里得到了什么呢? 《漢書》中不曾記載此事,因此吳良也說不清楚。 他只知道班固最后的結局并不好。 班固的一個名叫竇憲的故交密謀叛亂事發,當時的洛陽令種兢處置此事,因與班固有些私仇,借機羅織罪名大加陷害,最終將其害死在了獄中。 因此吳良認為班固可能并未得到什么東西,至少并未得到什么強大的東西,否則又怎會任由區區一個洛陽令陷害下獄致死? 不顧說起來。 這些個真正有大成就的史官貌似都沒有什么好下場,正如太史公司馬遷,不也是陷入政治漩渦最終被漢武帝施以腐刑,在屈辱中過完了一生么? 還有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這樣的人不勝枚數。 “……” 想到這些,吳良忽然有些失神。 他想起了最近總是莫名心神不寧的感覺。 這會不會是某種可以相信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