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吳良倒認為未必,畢竟通過逆推的方式去尋找不同之處,這只是一種工業化的研究手段而已,其實根本就沒有觸及經脈的本質。 連本質都不曾真正觸及,又怎能妄稱了解? 而話再說回來。 后世醫學界研究了那么多年,最后都只能通過經脈圖去逆推經脈的存在,那么天朝的先輩又是如何發現經脈的呢? 要知道“經脈”這個概念可是幾乎在天朝文明出現的同時,便已經出現了! “……” 吳良不自覺的看向了手指上的怪蟲,又瞄向了藥人軟組織上面的那些可供這些怪蟲游走的小洞。 華佗早已驗證過,那些小洞的路徑正與人體經脈重合。 而這座“圣山”最早的起源又可以一直追溯到黃帝時期的名醫扁鵲,那正是天朝文明的起步時期,亦是“經脈”一詞出現的時期。 該不會…… 吳良腦中閃過一道靈光。 有沒有可能“經脈”的發現就源于這種怪蟲?! 起初這種怪蟲乃是一種與人類共生的寄生蟲,而在醫者為病患治病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種怪蟲,同時也發現了怪蟲在人體內游走的路徑。 至于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共生關系? 吳良比較傾向于互利,就像犀牛與犀牛鳥、鱷魚與牙簽鳥一樣,這種怪蟲在人體的經脈中游走,可以起到疏通經脈的作用,使得人體減少因為經脈堵塞而承受的病痛,同時人體的部分體液也會通過這些小洞流動,其中的部分體液便是怪蟲的養分。 不過吳良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東漢人,還是后世的人,體內肯定已經沒有了這種怪蟲。 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滅絕了么? 可據吳良所知,這種共生關系的兩個物種,倘若其中有一種滅絕,另外一種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是共生共滅。 為什么這種怪蟲已經不復存在,人類看起來卻并未受到任何影響呢? 吳良想到了一種可能——進化! 與地球上存在過的大部分物種相比,人類的物種進化過程都算是比較快的。 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晚期智人…… 尤其到了晚期智人階段,人類學會了用火,開始食用熟食熟水,這使得人類區別于其他的哺乳動物,同時隨著飲食方式的改變,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提升,在這過程中,人類的體質一定正在發生快速變化。 難道是因為人類的體質在進化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不適合這種怪蟲生存,因此它便滅絕了? 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食用熟食熟水可以幫助人類抵御絕大部多數的細菌、病菌以及寄生蟲,這亦有可能阻斷這種怪蟲的傳播途徑,如此久而久之,這種怪蟲也同樣有可能逐漸減少。 人類延續了下去,只是在不知不覺中拋棄了一種幫助人類疏通經脈的共生寄生蟲……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了怪蟲寄生的人類,逐漸出現了因經脈堵塞不通而引發的病痛,醫者開始尋找未知病痛的根源,尋求解除病痛的方法。 通過對不同人類的對比,醫者逐漸發現了這種共生寄生蟲與寄生蟲的游走路徑。 并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對這種怪蟲的進一步研究觀察,發現了一些相關“經脈”的原理,比如哪里的經脈出現堵塞,會導致人體的哪個部位出現病痛,再比如按壓或是針刺某個xue位,可以環節哪個部位的病痛…… 如此久而久之,醫者終于繪制出了完整的奇經八脈圖,研究出了與之相關的理論,已經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取代這種怪蟲的作用。 自此,這種與人類共生的寄生蟲便真的可以徹底滅絕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 入坑 華佗與瓬人軍眾人自然不知道吳良在想些什么,不過見他時而眉頭緊鎖、時而若有所悟的模樣,又不好輕易打擾,只能靜靜的守在一旁等待。 良久之后。 吳良終于回過神來。 其實關于“奇經八脈”的發現過程,吳良目前已經有了兩種猜測: 一種是內觀論,吳良雖然暫時還沒有遇上能夠達到內觀境界的修道之人,自己也遠遠到不了那種境界,但的確有一些古籍、尤其是道教相關的古籍提到過“內觀”二字,而在“內觀”的過程中,人類通過觀察體內氣勁與體液的流動,便有機會發現“奇經八脈”的存在; 第二種便是現在產生的共生寄生蟲論…… 相比較而言,自然還是“共生寄生蟲論”更加科學一些。 畢竟這蟲、這洞、這醫者圣山、以及黃帝時期正屬于人類開始熟悉并利用火的晚期智人時期……這些都或多或少能夠為吳良的推測提供一些支持。 而傳說中的“內觀”,則缺少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支持與證據。 不過目前發現的這些證據還遠遠不足以確立“共生寄生蟲論”,因此這種推測也依舊還是推測,除非找到更加直接的證據。 “吳太史,可是有什么新的發現?” 見吳良回神,華佗立刻一臉好奇的湊上來問道。 “暫時還沒有?!?/br> 吳良并未將自己的推測和盤托出,不過還是向華佗簡單解釋了一下關于“蟲珠”的事情:“此物喚作‘蟲珠’,相傳乃是驪龍頜下的寶珠之一,對于某些蟲子具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是什么樣的影響,我暫時也沒辦法完全解釋清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