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
這座小山并不算高大,但在云環霧繞之下,看起來的確像是仙境,何況人間的小山也斷然不可能浮空到云海之中,這本就不符合常理。 除此之外。 吳良還看到小山的山腳之下立有三道使用巖石修建而成的古樸門樓,三道門樓并列而立,仿佛那座小山的山門,指引著朝拜者前往。 門樓上好像還刻有字跡。 只可惜距離太遠,而那些字跡又沒有經過涂色與突出處理,吳良只能隱約看到四個字的輪廓,根本無法看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字。 “這……” 這一刻,吳良腦中出現了無數個問題想要發問。 但此刻村民們都在虔誠的跪拜,他實在沒有辦法打擾,只得暫時忍耐下來。 不過關于這個村落的名字,吳良到有了一些猜測。 “三門村”,會不會便是因為這浮空山前的三道門樓而得名? 帶著心中的諸多疑問。 吳良又嘗試著站起身來離開了大桑樹下的這片區域,再次抬眼向那一片云海望去。 那座小山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只能看到一片棉花狀的云海! 兩處地方相距甚至不到十米的距離,眼中看到的事物居然便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區別,這無疑也是一件奇事。 于是吳良又重新回到大桑樹下。 那座小山則又神奇的出現在了實現之中,并且看起來無比真實…… “……” 此刻不但是吳良心中驚奇,瓬人軍眾人亦是紛紛面露震驚之色,顯然他們在這之前也并未見過如此神奇的事情。 甚至就連最見多識廣的甄宓,此刻也同樣蹙起了眉頭,眸子之中多了幾分疑惑。 通過他們的表現,吳良亦可以確定自己絕不是眼花。 “海市蜃樓么?” 他心中暗自猜測。 這個詞匯早已被后世人熟知,就算是從未見過海市蜃樓的人,亦知道這其實只是一種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很少會有人將其當做仙境祭拜,最多也就是當做一種自然奇觀去圍觀。 不過在這個時代,海市蜃樓便是人們解釋不了的現象了。 據吳良所知,這個時代相關“海市蜃樓”的記載應該是出自《史記》,原文應該是:“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br> “蜄”便是“海市蜃樓”中的“蜃”,乃是一種天朝神話中的巨大海怪。 諸多古籍中證明,“蜃”的原型其實就是“蛤蜊”。 只不過“小曰蛤,大曰蜃”,“蜃”在此時人們的認知中,乃是一種已經大到難以形容的蛤蜊,可以與傳說中的“鯤”相提并論。 而這種“海市蜃樓”顯現,在這個時代的人理解之中便是“蜃”吐出的仙氣呈現出來的仙境景象,因此才有了“海旁蜄氣象樓臺”的說法。 而且就算是這種說法也只有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士族才知道。 加之如今信息傳播的方式極為閉塞,大部分接受不到教育的百姓,則只會將其當做仙境,認為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過面前的景象是否屬于海市蜃樓的范疇,還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信息左證,吳良暫時只是猜測,還向村民們詢問更多的信息才可得出結論。 其實最令吳良驚奇的還不是這個,而是面前這座“仙山”出現的范圍。 在村民們祭拜仙山的過程中,吳良已經繞著這座大桑樹的四面八方轉了一圈,神奇的是貌似只有處于大桑樹下才能看到這座仙山,一旦走出這個范圍,從任何角度看過去,都只能看到一片尋常的云海。 據吳良所知,大部分海市蜃樓出現時,的確都只有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看到,但可視區域這么小的海市蜃樓卻是絕無僅有,簡直不可思議。 …… 在吳良震驚的過程中,瓬人軍有不少人也自發的跟隨這些村民一同祭拜了起來,他們也是這個時代的原住民,自然也理解不了這種奇異的現象。 如此大約過了半個時辰。 西邊的天空已經泛起了一片艷麗的火燒云,東邊的那片云海才逐漸暗澹下來,那座“仙山”也隨著云海的暗澹逐漸消失不見了。 此刻村們民紛紛在磕完最后一個頭之后站起身來,此前那個曾與吳良搭過話的老者亦是主動迎了上來,施禮道:“失禮了,公子要來借宿,老朽倒可以為公子等人安排一間居所暫住一晚,只不過公子隨行人數眾多,鄉親們家家戶戶都不寬裕,恐怕負擔不起公子等人的吃食,還是得請公子自行解決?!?/br> 說是人數眾多,其實瓬人軍這次總共也就三十來個人,不過對于這個時代生活本就不易的老百姓來說,這三十來張嘴的確是個不小的負擔,而且大火還是青壯年,一不小心便要吃掉全家一個月的口糧。 “哪里話,老先生能為我們提供居所我已是感激不盡,哪里還敢要求吃食?!?/br> 吳良還了一禮,湊到老者耳邊道,“為答謝老先生,我攜帶的行李中還有一些rou脯,不過也是不多,恐怕不夠分給村里的鄉民,稍后待人散去了,我命人給老先生送去一些,請老先生務必笑納?!?/br> “rou脯……” 老者應該也是許久沒嘗過葷腥了,哪怕他的牙口一看就已經嚼不動rou脯了,眼睛里面照樣還是亮了一下,連忙施禮謝道,“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怎敢接受公子如此厚禮……既然公子堅持,老朽卻之不恭,謝過公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