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如此說著話。 不知不覺中吳良與曹純已經來到了臨時皇宮。 得了,也不用再向曹純詢問這些使者與漢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之處了,直接進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便是。 吳良果然沒有再追問下去,抬腳便要進入臨時皇宮的院子。 “這邊?!?/br> 曹純卻是叫住了他,徑直將他帶到了臨時皇宮旁邊的一處宅子,這才說道,“孟德哥哥命我先將他們安排在了此處,待你確認過身份之后,他們才有資格面見天子,這也是在保障天子的人身安全?!?/br> …… 這處宅院門口與院內皆有羽林護衛守護。 不過如今的羽林護衛軍雖名義上依舊是獻帝的親衛軍,人員卻全都是由曹昂挑選與統領,一方面是在保護獻帝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監視獻帝的作用。 “奇力童!” 進入院內,曹純立刻敞開嗓子叫出了一個發音古怪的名字,大聲說道,“天子使者前來見你,還不速速出來迎接!” 下一刻。 西面屋子便相起了“塔塔塔”的走路聲音,一個披頭散發、衣衫襤樓的男子慌慌張張的從里面跑了出來。 這名男子的個子有點低,大概也就不到一米五出頭的模樣,而且看起來十分瘦弱,不過兩個腮幫子卻是鼓鼓囊囊的,嘴唇與胡子上面沾染著不少油漬與rou渣,只見他很是費力的強行將口中的東西咽了下去,接著又用那臟的發亮的破袖子在嘴上胡亂摸了一把,便已經來到了吳良面前。 “邪馬臺國女王特封大夫奇力童參見天子使者,有失遠迎請天子使者多多包涵!” 說著強調古怪的話,這名男子已經拱手躬身拜了下去,而且躬的很深,拱起的手幾乎已經快要碰到了腳,這是大禮。 畢竟此人是一國使者,而吳良則是天子使者,雖然兩國實力不同,但他與吳良卻是同級,按照漢朝的禮儀,同級官員見禮時只須拱手即可,實在沒有必要行如此大禮。 不過如今這已經不是重點。 重點是“邪馬臺國”! “邪馬臺國”這個國名或許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十分陌生,但吳良卻早在史書中有所涉獵,這正是倭國的一個原始國家,最早出現在《漢書》之中。 需知這個時候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倭國都沒有成冊的史書,就算是后世倭國的考古學家,也需要在《漢書》中尋找相關的記載來推測他們的歷史,正式這個時代倭國便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 至于奇力童的“大夫”一職,在倭國其實就是專門訪問別國的使者,與后世的外交官差不多。 “見過奇力童大夫?!?/br> 吳良并未躬身,只是拱手還了一禮,這才問道,“不知奇力童大夫此行可帶有邪馬臺國女王的公文?” 其實現在吳良已經相信了奇力童的身份。 因為雖然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大部分漢人的身高也不過后世,但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在一米六左右,尤其是中原一帶還要略高一些。 而似奇力童這種身高的男子雖并非沒有,但卻是少數,至少在中原肯定處于身高鄙視鏈的最下游。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早在漢朝就已經有了身高鄙視鏈。 至少據吳良這幾年的了解所知,這時候的“帥”除了要有一臉漂亮的髯須之外,最常被人提及的便是身高,身高七尺是帥哥的最低水平,如此才配得上“偉美”二字……像曹老板那樣的,就從來沒有被人與“美”字聯系在一起,關鍵當然不是有點黑,而是身高不夠。 再至于奇力童為何會說漢語,吳良倒是一點都不一樣。 因為歷史記載,倭國其實早在光武帝劉秀時期,也就是東漢剛剛建立的時候便已經派使者來到了天朝,并且見到了光武帝劉秀。 為此光武帝還賜給了倭國一方金印,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篆字。 這方金印還在1784年于倭國九州福岡一帶被兩個農民發現出土,此印一處便立刻在倭國考古界引起了轟動與熱議。 但當那些倭國的考古專家與學者看到金印上的自己內容之后,立刻便開始質疑這方金印。 起初他們強詞奪理,強行“推測”這方金印并不是賜給倭國的,而是賜給“倭國極南界”的一個根本代表不了倭國的小“奴國”。 接著他們發現這種說法有些說不通,甚至有些可笑。 于是便又立刻開始懷疑這方金印的真偽,提出這方金印乃是出自倭國的江戶時代,出于某種他們也不知道的目的偽造而成。 這一切都是因為天朝文化對倭國影響深遠,他們太了解天朝文化了。 因此他們知道,“漢委奴國王”的“委”字在漢朝便通“倭”字;他們也知道“倭”在漢朝不但有“矮小、粗鄙”的意思,還有“歸順、順從”的意思;至于那個“奴”字,他們則更加明白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 要讓他們承認這方金印是漢朝封賞給日本,這當然是一件非常打擊“民族自尊心”的事情。 可是令這些倭國的考古專家與學者沒想到的是: 天朝的老祖宗素來有寫“日記”的習慣! 此事正式的記載了史書之中。 《后漢書》的原話是:“(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