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兩個對稱的圓孔相對較小。 剩下的那個相對獨立的圓孔則要略大了一些,同時這個圓孔里面還留有一條干癟的如同藤條一般的條狀物。 難不成這竟是……穿山甲被這鍘刀切下來的半個腦袋? 結合旁邊那兩只齊腕斬斷的覆蓋著鱗片的利爪,吳良得出了這樣一個推論。 他曾在后世的動物園中見過活的穿山甲,也曾通過網絡了解過穿山甲的習性與形態,非常清楚穿山甲具體長什么樣子。 那個圓錐體頂端的兩個對稱的小圓孔,應該便是穿山甲的鼻孔。 而那個大一些的圓孔,則應該是穿山甲的嘴巴。 至于那條干癟的如同藤條一般的條狀物,則應該是穿山甲的舌頭。 穿山甲是沒有牙齒的,平時以蟻類與一些昆蟲的幼蟲或蟲卵為食,而進食的主要器官便是那條嘗嘗的能夠從嘴巴里面探出來的長舌頭。 當然,穿山甲的主食還是白蟻,對于人類而言能夠有效的保護森林與堤壩,在后世不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樣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益蟲,據科學家觀察,250畝森林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蟻便很難對森林造成危害。 不過很多人應該不知道,穿山甲其實還是一種食腐動物。 腐尸的氣味對它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是人的尸首還是動物的尸首,除了處于特殊的環境中,大多都將無法避免的經歷一個液化分解的過程,最終只剩下骨架與牙齒。 當尸首開始液化分解的時候,便是最適合沒有牙齒的穿山甲食用的時候,畢竟穿山甲的消化系統其實一點都不強大,那些白蟻與昆蟲之類的食物吃下去之后,還需要像雞一樣食用一些小石子,利用這些小石子將食物磨碎加以消化。 而進入液化分解狀態腐尸已經變成了“流食”,對于穿山甲那并不強大的消化系統而言便友好了太多。 后世隨著尸首火化的處理方式逐漸變為主流,穿山甲與人類墳墓之間的故事已經鮮為人知。 但許多在農村生活的老人都知道。 穿山甲也是一個天生的“盜墓賊”,它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實用它那高超的鉆洞手段鉆進葬下不久的新墳,將進入液化分解狀態的尸首當做美食來飽餐一頓,而且極其喜歡食用尸首的腦漿子。 它的爪子可以輕而易舉的扒開腐尸的腦殼,就算扒不開,舌頭也可以輕而易舉的穿過腐尸的眼窩子,一直伸入腦子里面直接食用腦漿子。 也是因此,天朝便有了一個流傳數千年、哪怕到后世都還在使用的傳統——棺材兩頭的兩塊側板一定要使用柏木來打制。 因為據說柏木散發出來的獨有氣味是穿山甲的克星,穿山甲一旦聞到這種味道便會受不住逃走,能夠有效的防止穿山甲破壞墓主人的尸首,打擾墓主人的清靜。 不過以上只是民間流傳的說法。 科學界并未驗證此事,官方也沒有任何關于此事的正式記載,是否能夠當真尚且還是個未知數。 而此時此刻,吳良則已經對于這種民間說法產生了懷疑。 因為這可是黃腸題奏啊。 黃腸題湊是什么,那可是完全用黃心柏木堆積排列出來的墓葬形式,即是說這件墓室里面到處都是柏木,比那種只有兩頭加了兩塊柏木的棺材的氣味不知道濃郁了多少,穿山甲要是真受不了這種氣味,便應該連這座陵墓都不敢進,更不要說進入這間墓室、在一片柏木之上中了這個鍘刀陷阱,這根本不合情理。 “四弟,那究竟是什么東西?” 見吳良拿著那半個穿山甲的腦袋仔細端詳,守衛在吳良身側的關羽并未見過這種東西,不免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應該是鯪鯉留下的東西?!?/br> 吳良轉過身來展示給眾人觀看。 在這個時候,穿山甲應該就是叫做“鯪鯉”,當然也可以叫做“陵鯉”,因為渾身布滿了鱗片,體型看起來也與魚有些類似,因此便有了這樣一個名字,意思是“山中的鯉魚”。 不過這只穿山甲可是遭了大罪。 直接被這個鍘刀陷阱斬斷了兩只用來挖洞的前爪與用來進食的前臉與舌頭,不說會不會活活疼死或是失血過多而亡,光是不能挖洞,不能進食,便已經足以要了它的命。 說實話。 被如此斬殺真心凄慘了一些,與此相比,倒不如直接被斬首還能夠死的稍微痛快一些,甚至腰斬都比這樣強了不少。 “鯪鯉?” 關羽顯然沒見過這種東西,畢竟北方穿山甲本就稀少,而這個時代又沒有動物園與各種網絡百科,很難做到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這是一種不需生活在水中,卻能夠在山中穿行的怪魚,平時很難見到?!?/br> 于吉適時給眾人做了一番很不科學的科普,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這個時代人們對穿山甲的認知水平。 “竟還有此等怪魚?” 關羽一愣。 “天下之大,自是無奇不有?!?/br> 于吉頗為自得的捋著胡須,卻又微微蹙起眉頭有些擔心的說道,“只是不知在這陵墓中遇上如此異獸究竟是吉是兇?!?/br> “自然是吉?!?/br> 吳良又將那一對爪子撿了起來,正色說道,“鯪鯉既能到達此處,便可以說明這處陵墓已經被它鉆出了其他的出口,這出口能夠與外界互通,便有一些地上的陽氣能夠進入陵墓,邪氣自然也要若上一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