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如此到了第二日。 吳良起床之后便在察木王子臉上抹了一把灰,又給他拿了一塊破布遮住了有些自來卷的頭發,好教他那帶有西域風格的面容不是那么扎眼。 他自己也是一樣,畢竟他那半長不短的頭發在這個時代也不怎么流行。 等到了甄府的時候,前來領取甄糧的流民已經在甄府護衛的指示下排起了長隊,隊伍一直排到府外對面的胡同中,粗略估計前面至少得有個兩三百個人。 就這還是吳良等人來的相對比較早呢,后面肯定還要來人。 第五百章 一見鐘情 回頭再看看這些前來領取賑糧的人。 絕大多數都是些老幼婦孺,還有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殘障人士,似吳良與察木王子這種正值青壯年的健全之人根本就是鳳毛麟角。 這便是典型的戰爭后遺癥。 哪怕中山國并不是戰亂最為激烈與頻繁的地方,也終究還是無法避開戰爭的摧殘,最起碼無法避免被抓壯丁為戰場輸血的境遇。 這種情況對于吳良來說自然也是一個問題,恐怕也會引起甄家人的注意。 不過吳良需要近距離觀察一下甄宓,而察木王子的“陰陽眼”同樣需要近距離查看,因此此事不能只憑楊萬里去打探,而發放賑糧的地方乃是甄府的前院,不排隊進去根本就見不到甄宓與甄儼,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好在甄家在中山國的口碑極好,幾乎沒有傳出過欺壓百姓的事。 并且與那些個時常抓壯丁的豪強亦是沒有太多的瓜葛,想來就算甄家的人多看他們二人兩眼,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此大約排了一個時辰,吳良與察木王子終于排進了甄府前院。 吳良粗略估計了一下,院門外負責維持秩序與院內負責巡視與搬運分發粟米的家仆大約有四十余人,而除了分發粟米的家仆,剩下的家仆手中全都持有兵器,即可對前來領取賑糧的流民起到震懾作用,又可及時作出反應。 并且這次甄家發放糧食的手筆亦是不小,每個災民進來都能領到整整一升粟米。 不分年齡,不分家庭,完全按人頭發放,即是說要是誰家人口多一點,哪怕只是襁褓中的嬰孩,一樣能夠領到多一份的粟米,完全不加以限制,只是規定當天不可重復領取,若是有人敢不守規矩被抓住……甄家也不是好欺騙的,非但要收回此前的粟米,還要打斷了腿扔在街上,生死不論。 吳良倒挺認同甄家的這種做法,非常時期便應有非常手段,這年頭的人都餓怕了,你與這些饑餓的流民講規矩,流民卻未必愿與你講規矩,若是不使出點強硬的手段,這發放賑糧的善舉極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場哄搶鬧劇。 甚至一些身強體壯的流民拉幫結伙起來,便可以教其他的流民不敢前來排隊,將甄家發放的賑糧包了圓,最后的罵名卻還要甄家來背,落得一個好心放了糧還里外不是人的結果。 其實這種手段也并非能夠完全杜絕有人鉆空子的可能。 不過從甄家目前在百姓之中的口碑來看,他們做的應該還算是不錯,最起碼杜絕了絕大多數的不公現象,再加上中山是甄家的地盤,就算有人膽敢私底下鉆空子壞了他們的口碑,那也得保證不能被發現,更不能被傳出去,尤其不能傳入甄家人二人,否則甄家一樣有的是手段撥亂反正。 與此同時。 吳良與察木王子也終于如愿見到了甄宓與甄儼。 此刻甄宓正在親手向流民發放賑糧,每個流民到了面前,便會有家仆將已經準備好的粟米送到甄宓手中,而后再由甄宓親手交到流民手中。 而流民自是對甄宓不住的表達感激之情,直說中山國出了甄宓這樣一位賢女乃是百姓之福,甄宓便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這情景看起來略微有那么點形式主義。 很像是后世那些所謂明星凹人設做慈善的炒作套路,很像是在刻意突出甄宓一個人的賢女形象。 不過,吳良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他很認同人們總結出來的人性四大貪欲:財、權、色、名,任何人做事情都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目的,就連被后世稱為圣人的人亦是不能例外,總是要圖一樣的。 就算真是凹人設,就算真是形式主義,甄宓也是在實打實的開倉放糧,這一升一升送出去的糧食都是從他們家的糧倉里面拿出來的,而不像后世的某些所謂慈善基金會,吸收著大眾捐助的善款,每天在新聞媒體上宣傳自己多么辛苦多么有愛,到頭來隨便爆出一點賬目表,就能讓天下人瞠目結舌。 怎么? 真金白銀的把自家的糧食拿出來救助了災民,這是正兒八經的辦了善事,難道不就應該收獲一個號名聲么?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么? 甄家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扔水里還能聽個響聲呢,多聽幾聲好聽的又怎么了? 所以很多事情背后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做了什么。 當然。 最大的重點是…… 這甄宓果然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長的是真的沒話說。 別看她現在只有十來歲,已經出落成了吳良一眼看過去便怦然心動的模樣,哪怕俏臉之上還略帶了些稚氣,卻完全掩蓋不知她那足以沉魚落雁的容貌……吳良得承認,如果甄宓是他那十個美人中的一個,他或許就沒辦法再堅持自己的原則,竊喜著選擇入鄉隨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