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老者一愣,然后才道,“啟儒平日外出行醫倒也去過元城,他曾醫治好了元城守軍領頭的翟固翟校尉母親的風寒,因此與那翟校尉應是能說得上兩句話,不過也僅僅只是能說的上話罷了,還遠遠算不上有什么交情,因此想要元城守軍出面解決此事是斷然不行的,我們雖可向元城守軍報信前來剿滅這伙賊人,但此乃驅虎吞狼之計,這伙賊人若是被擒,亦是會令先王墓暴露,到時只怕是狼沒了,卻又引來了更兇猛的虎,實在非白家所愿?!?/br> “能說的上話就行?!?/br> 吳良卻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接著問道,“如今那伙賊人已經來了幾天,白家定是日夜派人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想必已經摸清他們的暗哨與行動規律了吧?” “這是自然,若論地形地勢自然是我們更加熟悉,借著夜色掩護,我們甚至能夠摸到距離那伙賊人的營帳不足20丈的地方進行監視,如此連續查探了幾日也不曾被他們察覺,至于他們的暗哨……自打上次菁菁不慎著了吳將軍的道,我們已對此事十分重視,因此他們的暗哨早已全部在我們的掌握之中,絕無遺漏?!?/br> 老者點頭說道。 說的白菁菁俏臉又微微泛紅起來,不自覺的想起了第一次見到吳良時的情景,還有開口的第一句“我不是什么好人”,以及那個“采蘑菇”的下流故事。 現在白菁菁已經成長了許多,不但懂得而且極其擅長“采蘑菇”,自是不勝唏噓。 “非常好?!?/br> 吳良點了點頭,“今晚找個合適的時間,你叫人帶我上山去瞧上一瞧,再確定下一步計劃不遲,不過在這之前,我需要太公提前準備出一些東西以備不時之需?!?/br> “再過一會啟儒應該就回來了,屆時她便可妥善安排此事,還有什么需求吳將軍但說無妨,白家砸鍋賣鐵也定會滿足?!?/br> 老者再次拱手說道。 “請太公去購置上幾十斤rou來,只要肥rou不要瘦rou,放入一口大鍋內不停的煮,直到將這些肥rou煮化了融入湯內為止?!?/br> 吳良沉吟了一下,說道,“另外再請太公花大錢買來十幾斤精細的麥粉,這些麥粉暫時留著,待rou湯煮好了再用?!?/br> 小麥其實是自中西亞地區傳來天朝的外來物種,不過來的非常早,大約六七千年前便已經在天朝出現。 不過因為種植技術的原因,小麥的產量一直很低,只被天朝西部的羌人接受。 因此在戰國以前,素來有“羌人有麥無谷”的說法。 等到了戰國末年,部分地區的人們發現了冬小麥的種植方法,如此可以將冬季閑置的農田利用起來,于是這些適宜的地區便開始推廣種植冬小麥。 再后來“石磨”的出現,亦是拓寬了小麥的食用方法,小麥在中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 據文獻記載,面食制法的發揚光大便是起源于漢室宮廷,甚至漢室宮廷內還設置了專門的“湯官”,也就是后世常說的面點師傅,并且面試制法也在那時起被分做了三大類:湯餅、蒸餅、胡餅。 湯餅,顧名思義就是水煮的面食,面條、面片都算是“湯餅”。 蒸餅,則就是蒸熟的面食,武大郎賣的炊餅,后世稱做包子古代稱作饅頭的面食都算是“蒸餅”。 而所謂胡餅,便是烤制的燒餅,餅干亦可以歸入此列。 因此這個時候早就已經有了面粉。 只不過受限于產量的問題,再加上連年戰亂極大的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價格自然也是十分感人,也就只有混得不錯的士族還享用得起了。 而像吳良從曹老板那里領取的俸祿,還有瓬人軍出征時攜帶的干糧,則全都是一些粗糧,幾乎見不到小麥,更不要說面粉。 當然。 若非要吃面粉,以吳良現在的身價自然是吃得起的。 不過作為一名穿越者,吳良生活過的后世反倒更提倡食用粗糧,他當然也不會在此事上矯情,現在的粗糧可都是好東西,妥妥的純天然無污染,后世的人想吃都吃不上呢。 “好說,小民這便教人前往元城置辦這些物資,絕不敢耽誤了吳將軍的事?!?/br> 聽了吳良的要求,老者眼睛眨都不眨便應了下來。 可見白家傳承了這些年,其實是存了不少物資的,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么樸素,畢竟這年頭,不管是rou還是面粉,都不是一般家庭消費得起的,像白家這種村子里的小家族,能夠保證家里每口人都吃飽飯便已經十分小康了。 “嗯……” 吳良微微頷首。 說話之間。 客堂外忽然傳來一個略顯疲憊的男聲:“叔父,我回來了,聽族人說菁菁忽然回來了,可是真的?” 伴隨著這個聲音,客堂的門被推了開,一個渾身灰塵的中年男子邁著大步走了進來。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白菁菁的父親白啟儒。 啟儒只是他的字,他其實是姓白名笙,亦是一個相當有儒氣的名字。 只不過他現在的形象卻與“儒雅”二字一點都不搭邊,如果不是曾經見過,吳良還道他是哪里跑來逃難的難民。 不過吳良其實也沒資格笑話白笙。 他自己與瓬人軍也都是偽裝成了流民的樣子,任何人現在見了他都沒辦法,都沒辦法將他與中郎將混為一談。 “啟儒,你回來的正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