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公子說的是?!?/br> 阿旺連連點頭,回身又對喀布爾催促道,“你還愣著做什么,還不快將象牙與榆木交給公子?真是沒有一點眼力勁兒?!?/br> “我不過是在等你們把話說完嘛……” 喀布爾有些不服的爭辯了一句,連忙將東西奉上。 片刻之后。 一件全新的象牙法器已經制作完成,吳良像之前一樣來到冥澤邊上,在幾乎相同的位置將法器丟入湖水之中。 象牙法器亦是像之前一樣飄向了遠處,然后才慢慢的沉了下去。 接著眾人也并未在湖邊久留,很快便又回到了比較安全的古長城之上歇息,只留下幾個兵士自上而下監視著湖面的變化。 因為如果一切都像之前一樣的話,湖面發生變化應該在象牙沉入水底的半個時辰之后,并且應該是“蜮”先翻了個漂浮上來,然后才會不斷出現巨大的氣泡,大地也才會開始震動,逐步發生“滄海桑田”的變化。 結果。 半個時辰。 一個時辰。 兩個時辰…… 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瓬人軍已經開始準備晚飯。 湖面卻是依舊平靜的像一面鏡子,沒有出現“蜮”的尸體,沒有出現巨大的氣泡,大地亦是毫無動靜。 “這……” 吳良心中越來越失望,卻不知這是為何。 “公子,你說有沒有這種可能?” 于吉皺著臉若有所思的說道,“老朽曾聽過一種說法,但凡有靈寶出現的地方,附近便一定會生出守護靈寶的毒物,那湖中的‘蜮’或許便是因此而生,如今靈寶已經為你所得,‘蜮’與那些異象自然便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有待有朝一日靈寶再次長成時,一切才會再次出現?!?/br>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龍堆 這說法可不是只有于吉一人聽過。 吳良也聽說過,后世民間更是流傳著許多與此有關的傳聞,以至于一些影視作品與文學創作中也常被引用。 聽了于吉的話,吳良仔細那么一琢磨。 嗬! 這說法貌似有些道理啊。 “扶桑樹”結出果實的時候,便會生出“蜮”來守護。 而使用“壺涿氏”的辦法驅除“蜮”的同時,山陵才會因為連鎖反應自冥澤湖底升起,此時這座藏于湖底的戈基人公墓與“扶桑樹”才會重見天日。 而一旦“扶桑樹”的果實被采摘,山陵便又會沉入湖底,此時湖中已經沒有了“蜮”,因此“壺涿氏”的辦法便不能夠發揮作用,山陵亦不會再次升起。 若是如此。 那么想要再見到這座山陵,恐怕便只有等待“扶桑樹”下一次結出果實,又或是使用后世那些高端精密的潛水設備才行。 其實就算是擁有那樣的潛水設備,恐怕也未必就有用。 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冥澤的湖水之中可能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力量,山陵之下則還有一個似乎能夠擾人心智的無底大洞,這些事物還真就未必是人工制造的潛水設備能夠抗衡的。 現在吳良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到了后世的時候,疏勒河雖然還源遠流長,但這冥澤早已不復存在。 至于往后的一千八百年之間,冥澤究竟經歷了什么。 冥澤之下的那座山陵又經歷了什么,后世是否還有機會再找到這棵“扶桑樹”,這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 在之前那番暫時沒有辦法證實的推測的基礎上,吳良又做了一個頗為大膽的假設: “假設大禹治水真是與獲得了‘扶桑樹’果實的‘異能’有關?!?/br> “大禹雖然生卒不詳,但他建立的夏朝卻有一個大概的年限,大約是在公約前2070年—1600年之間,由此依舊可以大概推測出大禹所處的時間區間?!?/br> “這個時間區間距離我如今所在的東漢末年,時間間隔大約是在2200年—1800年之間?!?/br> “那么再大膽假設一下,假如‘扶桑樹’上一次結出的果實就是為大禹所得,那么以此可以推斷,‘扶桑樹’結出一次果實所需的時間便應該是2200年—1800年?!?/br> “而東漢末年距離吳良穿越前所生活的21世紀,相距已經到達了1800多年……” “這……” 想到這里,吳良心中微驚,“如果按照我這個假設推演,后世可能已經快到了‘扶桑樹’結出果實的時候,而在我穿越之前,新聞中便已經出現了天朝干旱的西北地區降雨莫名增多的報道,甚至一些北美國家的新聞媒體與邪惡勢力,還將北美洲忽然大旱暴熱的原因無腦推到了天朝雨水增多的現象之上,而國內的一些媒體,則將這種情況稱為天朝國運正在回歸的征兆?!?/br> “所以……” “在西北地區降雨莫名增多的情況下,這一地區的氣候與環境是否會發生變化?” “而歷史上曾經頗為繁盛,卻莫名消失變成了一片不毛之地的鄯善國,是否會重新變成一個豐饒富有的風水寶地?” “這是否意味著冥澤會再次生成?” “從而為‘扶桑樹’的開花果實提供有利條件,直到結出果實,等待下一個有緣人的出現?” “不過后世顯然不可能像他現在這樣悄無聲息的取得‘扶桑樹’的果實,任何風吹草動都在衛星的監視之下,絕對不可能瞞天過海,更不要說如此強烈而又震撼的‘滄海桑田’現象,所以個人想要得此機緣而不被察覺幾乎是不可能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