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要么便是那神秘力量乃是一種十分稀缺的東西,導致魯班只能被迫做出取舍,選擇將其運用到最為絕妙的東西上面。 另外,那種神秘動力可能還有其他的屬性。 若僅僅只是單純提供動力的話,那木鵲也僅僅只是能夠飛行而已,若要自由飛行,并對進入地宮的人發起攻擊,還需要有自我意識的人類進行cao作,就像后世的飛機一樣,哪怕再先進,也必須配備飛行員或機長。 而那只木鵲,則更像是一個擁有許多復雜程序與邏輯的機器人,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與調整。 這就很可怕了。 眾所周知,后世其實已經出現了許多人工智能,并且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但那些人工智能還有許多不夠人性化的地方,受到程序與邏輯的限制,在面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時,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人工智障”。 而那木鵲的“程序與邏輯”,看起來給人的感覺卻要比后世的人工智能更加先進…… 就在吳良心中想著這些的時候。 “咣當!” 又是一聲來自地下的響動。 那兩塊青銅板已經縮回了地面之中,而那口黑色木棺也是已經被一個“機床”一般的金屬臺子升到了地面之上。 而此時此刻,孫業也終于無法繼續轉動“船舵”。 看樣子,這個機關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孫先生,你先歇息一下?!?/br> 吳良走上前去,一邊細細查看黑色木棺,一邊命楊萬里將氣喘吁吁的孫業扶到一旁。 “閣下,這棺材使用梓木打造而成,雖然看起來并無特別之處,但細枝末節的手藝卻要比那些豎葬棺更加正統,因此極有可能是祖師爺親手打制而成?!?/br> 孫業卻是已經看過了棺材,強撐著對吳良說道,“閣下若要開棺,請以小人的方法來開,一來可盡量保證棺木不受損害,二來這‘子孫釘’的拔除順序也還有些講究,莫要壞了祖師爺的規矩?!?/br> “子孫釘?” 聽了孫業的話,吳良再仔細去看棺材。 這才發現面前這口棺材并未使用初秋戰國時期比較流行的“三長兩短”方式進行捆綁封棺,而是頗為超前的使用了銅釘將棺蓋釘了起來。 不多不少剛好七顆銅釘。 這倒與后世的“子孫釘”習俗相同,據說這種釘法能夠使后代子孫興旺發達。 這么說起來,難道“子孫釘”的入殮習俗竟也是魯班最先提出來,并且率先運用到現實中的么? 這種可能性真不是沒有。 畢竟打制棺材本就屬于木工活,而魯班又是木工的祖師爺,許多延續了上千年的行業規則基本都與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不過這一看,吳良卻又發現了一個很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只見這棺材上的七顆銅釘中竟有一枚不知為何此刻只有一半釘入棺蓋之中,剩下的一半則相當突兀的露在外面。 “孫先生,你看這是……” 吳良心中不由的緊張起來。 這會不會是一個機關,或者……難道棺材里面真有什么變故,因此導致這顆銅釘從棺蓋之中退了出來? 這該不會是什么兇兆吧? “閣下不必多慮?!?/br> 孫業卻是笑了笑,頗為詳盡的對吳良說道,“這顆銅釘是故意只釘了一半,這也是祖師爺立下的規矩,他說凡事不能做絕,做絕事恐對子孫不利,所以這入殮下葬之事也該留些分寸,寓意為留幾分地給子孫來耕,留‘子孫釘’給子孫來釘,所以最后一顆釘也要故意只釘一半,表示以后還會有人來釘,自然也就是人丁興旺的意思了?!?/br> “原來如此……” 吳良聽罷微微頷首,心中也輕松了一些。 這么說確實有那么幾分道理,與后世年夜飯要故意留一些剩飯,放鞭炮要故意留上幾天再清掃是一個意思。 吳良覺得后世考古應該也有類似的發現,只不過他所學的那些考古教科書中沒有詳細說明罷了。 當然。 也有可能是他看書的時候忽略了這個細節,再加上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他穿越之前從未參與過任何考古工作,實踐經驗幾乎為零,確實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摸索的地方還多著呢。 …… 在孫業的指導下。 吳良等人終于開始了有條不紊的開棺工作。 除了那顆故意留了一半沒釘的銅釘,其余的六顆銅釘都釘的很死。 不過孫業卻對這些拔除銅釘的方法了若指掌,使得吳良等人沒費什么力氣便依次將其取了出來。 據他所說,這些銅釘亦是由祖師爺設計。 尋常人若是不知道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免不了需要耗費不少功夫,甚至得將棺材鑿出幾個破口才能打開棺蓋。 而祖師爺之所以這么設計,則主要是為了應對一些比較特殊的遷墳需求。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些地方流行遷墳的習俗,尤其儒家思想開始風靡之后提倡厚葬,一些家境變化比較大的人家,過上好日子之后便想給先祖遷一處風水寶地。 一來是為了教自家先祖在下面過的舒服一些,宣泄自己那無處安放的孝心; 二來則是為了祈求先祖保佑,令自己與家族后人的日子更加興旺,人丁更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