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 如此先在鄧縣安頓了一日。 距離與楊萬里約定的匯合還有些時日,吳良自然不會閑在家中,第二日午休過后便帶著典韋出城前去拜會傳說中的諸葛村夫。 據瓬人軍兵士探回來的消息,目前諸葛家居住的那處山坳還只是一處無名山坳。 不過吳良可以確定的是,這地方肯定不是后世的“南陽臥龍崗景區”…… 因為根據歷史記載,諸葛村夫如今隱居鄧縣雖然在東漢末年隸屬于南陽郡隆中一帶,但在后世這地方的確切位置卻是在瑚北襄樊市境內,與南陽市并沒有什么直接關系。 并且后世90年代以后國家旅游部門在出版的旅游資料中已經確認諸葛亮故居就在今瑚北襄樊,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的書籍中也開始在南陽后加注為今瑚北襄樊。 除此之外。 后世考古界更是已經在襄樊漢水旁發現了三國時期的鄧縣城遺址,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就更沒有什么存在爭議的地方了。 這處山坳距離鄧縣縣城不過只有幾里地的距離。 吳良騎著自己的“絕影驢”,典韋騎著一匹老馬跟隨,如此只過了不到一刻的功夫便已經到了山坳之前。 四周山巒環繞,山坳之中,一片開墾過的農田呈現在眼前。 不過現在貌似還不到播種的時節,農田里面并沒與中下莊稼,看起來略微有些荒涼。 而在農田之間,則是一條縱穿而過的小土路,小土路的盡頭則是幾座依靠著樹林搭建起來的籬笆小院與院內房屋,房屋的頂部使用茅草覆蓋,可以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 此時,正有一縷青煙自房屋之間渺渺升起。 “應該就是這個地方了?!?/br> 吳良略微觀察了片刻,回頭沖典韋點頭示意,正打算策馬沿田間土路前往那幾座房屋。 “你們來此有何貴干?” 一個帶著稚氣的聲音忽然攔下了他們。 “?” 吳良循聲望去,只見一個年紀不大、面皮白凈的少年正騎在不遠處的一個樹杈子上,有些好奇與生分的望著他們。 “你們是來尋我叔父的么?我叔父今日一早便去了鄧縣府衙,你們要尋他應該去那里?!?/br> 不待吳良做出回復,那少年便又說道。 叔父…… 看來這個少年不是諸葛均,就是諸葛亮了。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橋段,說的是劉備第二次來拜見諸葛亮時,見到正在草堂中堵住的諸葛均,便將其誤認做了諸葛亮。 吳良如今可謂知己知彼,自然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于是便先笑著拱手問道:“冒昧請教足下的身份是……” “不敢當,我叫諸葛均?!?/br> 少年有些靦腆卻很懂禮數,連忙從樹上跳下來一板一眼的還了個禮道。 “幸會幸會,我叫做吳良,字有才,最近幾日才遷來鄧縣居住,這幾日與鄉民交往時聽聞此處出一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天才少年,好像是叫做諸葛亮,因此特意前來結交,不知足下與諸葛亮是何關系?” 吳良笑呵呵的道。 此事諸葛亮年紀尚小,還不到起字的時候,因此也就沒有“諸葛孔明”的說法,更談不上什么尊稱。 “你要結交我兄長?” 聞言諸葛均微微一愣,頗有些意外的看著吳良。 然后…… “閣下怕不是被人作弄了吧?” 諸葛均用極為肯定的語氣說道,“我這兄長雖讀過些書,但閣下要是從旁人口中聽到了‘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天才少年’之類的評價,那便一定是被人給哄騙了,要不閣下還是回去再找人打聽打聽吧,免得見了我這兄長之后大失所望?!?/br> “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見過之后我自有判斷?!?/br> 吳良又笑著堅持道,“只是不知府上是否方便?” “倒也沒什么不方便,你隨我來吧?!?/br> 諸葛均這才點了點頭,接著又特意說道,“不過我丑話說在頭里,你若是不想被罵個狗血淋頭,便盡量順著他說話,千萬不要與他爭辯?!?/br>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見如故? 在諸葛均的帶領下,吳良與典韋牽著馬跟在后面,不多時便穿過田間土路,來到了田后的籬笆小院前面。 兩人將馬匹拴在院外的駐馬樁上。 而后跟隨諸葛均進了小院,院內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正在晾曬衣物,見到吳良與典韋也是面露疑色,起身施禮道:“見禮了,閣下是……” “母親,這二位是特意來拜會我兄長的,我見他們面善,便將他們帶了進來?!?/br> 不待吳良說話,諸葛均便搶先將吳良的來意說了出來。 “拜會亮兒?” 婦人微微一愣,接著便立刻又誠惶誠恐的向吳良與典韋施禮道,“莫不是亮兒曾口不擇言唐突了閣下,閣下特意前來問責?若是如此,做為母親我先代他向二位賠個不是,亮兒年幼不懂事,請閣下莫要與他計較,今后我定會好生管教?!?/br> “……” 見婦人竟是這么個反應,吳良有些無語。 史書中與瓬人軍兵士探聽來的消息都說這時的諸葛亮不怎么討人喜歡,甚至當地人還對他不屑一顧,這點吳良早有心理準備,但卻沒想到就連他的親弟弟和母親也有相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