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于吉卻在這時候主動說道。 “老先生請講?!?/br> 吳良又看向了于吉。 “老夫聽聞有些東西千年不死便可能生出妖珠,龍珠在頜,蛟珠在皮,蛇珠在口,魚珠在目,鱉珠在足,龜珠在甲……妖珠乃是這些東西的智慧與生命凝集而成的精華,乃是它們日積月累修得的道果?!?/br> 于吉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座陵墓已保存了近千年,這些痋蟲或許比這陵墓壽命更長,倘若老夫聽聞的這些傳聞是真的,它們也是有可能生出妖珠的,只是這妖珠究竟有何用處,又或者是不是妖珠,老夫就不得而知了,尚需公子明察?!?/br> 老玄幻了。 一開口就是后世玄幻的設定。 吳良心中暗忖。 不過這妖珠的說法確實在先秦時期的一些文獻中出現過只言片語。 而據吳良所知,后世玄幻中的一些設定,其實就有許多就是作者根據古代文獻改編創作而來,還有一些修煉境界的設定,天材地寶的設定,甚至就連修煉與提升的方式也可以在一些古代文獻中找到類似的描述。 在天朝的歷史上,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便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拋開老百姓不說,光是沉迷此道,最終作死成功的皇帝就不知道有多少個,但這種風氣卻從未斷絕過,甚至哪怕到了后世,也依舊有不法之徒借用這個話題行騙,并且依舊有人相信…… 也是因此,與此道有關的民間傳聞也是不勝枚舉,各種版本層出不窮。 以史為鑒,吳良原本是不太相信這方面的傳聞的。 畢竟考古在后世其實也是一項科學研究工作,考古學者都是十分嚴謹的科學工作者,而不是玄學工作者。 不過在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之后,尤其是方才見過那個似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智商與自我意識的痋蟲巨人之后,吳良也只能對于吉的說法持保留意見。 最重要的是,方才發出紅色幽光的很有可能就是這兩顆珠子。 僅憑這一點,吳良便覺得很有必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試驗了。 “老先生所言,倒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br> 吳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而后也沒有貿然去直接接觸兩顆珠子,而是取出一個布袋將其層層包裹起來,暫時放入不遠處的青銅棺材內,準備帶出去之后再慢慢研究。 事到如今。 這座齊哀公墓的發掘工作便已經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就算墓中還有其他的痋蟲存在,吳良也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完全不足為懼。 不過后續的工作還有許多。 比如那方“太公印”,再比如那個“木甲人”,還有剛剛發現的兩顆珠子。 這些東西身上還有許多疑點沒有解開,能不能解開也還是個未知數,這都是亟待完成的后續工作。 比較遺憾的是。 吳良在齊哀公墓中并沒有找到與?;韬钅挂粯拥摹爸怪尽?,也沒有發現其他詳細記載這些陪葬品的文獻,所以之后的研究工作便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難度可想而知。 或許僅僅只是埋頭研究也是不夠的。 吳良此前所學到的考古方法中便有提到過另外一種解開考古謎題的方法:繼續發掘更多的同一時期、或是與墓主人有所關聯的古墓。 同一時期的古墓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這些古墓便可以串聯起來進行平行研究。 一座古墓中發現的文物,很有可能能夠在同一時期的另外一座古墓中找到相關的文獻,以此來得到答案。 有所關聯的古墓也是如此。 齊哀公墓中的殉葬品,也很有可能在他先輩或是后輩、甚至是友人的古墓中找到相關的文獻記載…… 所以。 有關《齊史》的研究還要繼續下去。 與此同時。 吳良還打算從自己所知的歷史中列出同一時期前后的重要歷史人物,而后回顧后世學習或是了解過的考古發掘案例,將能夠明確具體位置的春秋古墓找出來優先進行發掘,或許也有可能找到相關的文獻記載。 “且不說這兩顆珠子的事,接下來咱們怎么辦?” 見吳良似乎已經辦完了事,曹昂接著又連忙問道。 怪只怪這些痋蟲漿液太過惡心,味道也是極其下飯,不只是曹昂,眾人也是一刻都不想繼續待在這種地方。 “各位已經緩過勁來了么?緩過來的話,咱們就準備出墓?!?/br> 吳良笑道。 “緩過來了,緩過來了?!?/br> 眾人連連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br> 吳良總算下了命令。 于是吳良、典韋、曹昂、親衛四人再一次將青銅棺材抬了起來,白菁菁與于吉前面開路,一行人拖著疲憊的身子向墓外行去…… …… 一行人自墓中出來時,太陽已經到了山腳,天邊燒起了一片艷麗的火燒云。 其實從午飯過后前往此處進入墓xue,再到現在出來中間經過的時間并不多,不過眾人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尤其對于曹昂這樣的新手來說,心中更是說不出的滄桑與疲倦。 至于另外一名被痋蟲巨人“擁抱”過的親衛,當眾人在返程的過程中再見到他時,他已經完全變成了痋蟲的樂園。 那些痋蟲正在他的遺體上肆無忌憚的鉆進鉆出,血水混雜著絞rou機絞過一般的rou泥隨著痋蟲的涌動,正緩緩的從他的七竅中緩緩流出……看得出來,雖然沒有像鍪子墳中的尸首一樣被封口,但這些痋蟲依然打算將他吃成空殼,然后當做繁育蟲卵的溫床,這似乎是這些痋蟲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