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吳良接著又笑呵呵的說道,但說話的語氣卻像是命令。 “善?!?/br> 聽到“朱家”二字,三老們感受到了一絲壓力,又實在想不出這份地圖會給他們帶來任何的不利之處,于是終于開始動筆。 片刻之后。 各個鄉鎮的地圖上便如同吳良要求的那樣,標注出了許多塊區域。 其中面積最大的自然就是朱家的產業,而這些三老們也都占據了一部分靠近城鎮的田地,除此之外,一些鄉鎮內的大戶產業也都標注了出來。 不過就算除去這些私人田產,每個鄉鎮也至少還有五分之四、甚至更多的土地屬于無主之地。 有些土地是因為地勢環境因素實在不適合耕種,有些土地則是因為人口原因沒有開墾出來的荒地……畢竟這個時代人口數量還很有限,尤其是如今連年征戰,人口還在不斷下降,逃亡的流民日益增多,生產力就變得越發有限了。 而吳良要使用的就是這些無主之地。 漢朝的田地制度是個人私有制,田地不但屬于個人資產,還允許進行買賣。 也是因為這樣的制度,絕大多數開墾出來的良田都被各地門閥豪族與大戶的巧取豪奪之下侵占,原本擁有土地的百姓為了生活只得成為他們的佃戶,一旦遇到天災人禍顆粒無收,交不起租子要么便要被地主逼得家破人亡,要么便只能成為流民流亡他鄉。 而所謂“屯田制”。 本質便是要將那些沒有田地的流民與那些無主之地結合起來安置,既可避免與那些擁有大量社會資源的士族門閥發生沖突,又可以完成社會閑置資源的再整合、再利用。 如此一來,流民有了土地耕種,不說安居樂業吧,起碼不至于像之前那樣大片餓死。 而那些荒蕪的土地也有了人耕種,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有了更多的糧食產出,曹老板以后要買糧或是征糧也會相對容易一些。 當然,“屯田制”也并非沒有弊端。 或者說任何一種制度都不可能沒有弊端。 歷史上的“屯田制”最大的弊端便是將老百姓管得比較死,人與土地完全綁定,并且隨著戰事升級,剝削也會逐步上升,再加上官僚階級的日益腐敗,終有一日會將手伸到屯田土地之中,引發屯民的逃亡與反抗是遲早的事,徹底崩盤也是遲早的事。 不過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也不是吳良能夠管得了的。 天朝歷史上自大秦建立以來,幾乎沒一個朝代的國運能夠熬過三百年,這些都不是沒有原因的,更何況一種制度? 吳良只知道。 目前情況下實施“屯田制”。 對曹老板有好處,對那些流民有好處,對自己也有好處,這就已經夠了。 至于這種制度在經歷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后最終會在“人”的手中變成什么樣子……吳良已經預見了到結果,而人嘛,還是要活在當下。 “諸位不如再按個手印吧,畢竟日后這地圖可是要當做憑證使用的,倘若有人拿去私自繪制篡改,恐怕就無法作數了?!?/br> 看過這些地圖之后,吳良又笑呵呵的道。 說著話已經有人將以前準備好的印泥承了上來,將地圖與印泥擺在了三老們面前。 “這……” 一種正在簽訂賣身契的感覺油然而生,三老們心中沒底,卻依舊沒想出來此舉對他們有什么不利之處。 “難道諸位對朱家與自己的田地還有所疑惑?” 吳良問道, “這倒沒有……” 三老們紛紛搖頭道。 “那諸位還在等什么呢?” 吳良笑道。 于是三老們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在地圖上按下了手印。 再命人將地圖收回來,吳良已經圓滿完成了今天的任務,有了這些三老們按下手印的地圖,之后實施屯田制的時候,便可以明確自己的勢力范圍,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不但不用擔心與朱家以及當地的大戶打口水仗,還能夠防止朱家與那些大戶手伸的太長,伸到他的勢力范圍之內。 到時候砍起他們的手來,也能夠做到有理有據。 不會影響曹老板想要的穩定,自然也不會為自己惹來太多的麻煩。 …… 半個多時辰后。 今晚的宴席終于結束,期間吳良也并未過河拆橋,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后依舊與這些三老一邊飲酒一邊說笑。 一方面盡可能消除了這些三老心中的不安,一方面也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各鄉的情況。 如今這世道,不只是百姓不好過,他們這些“地主”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好過,以至于這些三老都在不停的對他倒苦水。 目前問題最嚴重的,自然還是佃戶流失的情況,這本就是吳良預料之中的事。 不說別的,光是朱家在雍丘縣的田地,在張邈反叛任由呂布搶掠抓丁之后,便起碼有將近一半處于無人耕種的狀態,以至于年底收上來的租子至少比往年少了一半。 而像他們這些三老與地方大戶則還要更慘一些,不但佃戶銳減,前段時間還被呂布的兵馬狠狠的敲詐了一番,被迫出了不少血。 然而他們以為這樣就已經夠慘了么? 吳良笑而不語,他們明年一定還會更慘…… 因為明年、也就是開春幾個月之后,兗州境內還會遭遇一場十分嚴重的蝗災,嚴重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