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但這怎么可能? 莫說是他,就算是當初修建墓xue的工匠轉世親臨,恐怕也未必能夠一口說出墓xue的位置,最多指定一片區域,命人先挖開看看再說。 吳良微微一笑,終于將洛陽鏟拿了過來,說道:“安民兄還記得它么,此物我特制的乃定xue神器,有了它,此前需半月才能探明的區域,如今只需半日即可完成?!?/br> “哦?真的假的?” 曹稟之前在陳留的時候便看過洛陽鏟,那時并不明白它的用途,然而現在吳良已經說出來了,他卻依舊聽得云里霧里,不明所以。 “請安民兄帶上幾個人跟我走,稍后一看便知?!?/br> 吳良笑道。 見吳良如此說,曹稟只得將信將疑的出去叫了幾個人,跟在吳良身后率先前往位于不歸谷北邊的山麓。 典韋一方面要保護吳良周全,另一方面又要監視白菁菁,自是有些為難。 沒想到吳良竟主動邀請白菁菁一起前往,倒解決了這個難題。 其實吳良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要讓白菁菁看到他們的進度,此舉不但能夠通過此女的表現來推斷探查方向的對錯,還能夠刺激到其他可能存在的守墓人,令他們亂了陣腳提前暴露,簡直一舉兩得。 不多時,眾人已經來到山麓之下。 吳良將洛陽鏟組裝起來,垂直對住地面,利用體重用力向下一壓。 鏟頭大部分插入土地之中,如此再拔出來時,便將地下的土帶了起來,在地上留下了一個直徑10公分、深約30公分左右的小洞。 清理掉鏟內的泥土,吳良剛要故技重施。 這挖掘的效率…… 曹稟莫名感動,卻是已經看不下去,忍不住上來勸道:“我說賢弟,你不會就是打算用這……‘神器’挖個坑洞出來吧,這得挖到什么時候?要不還是讓他們來吧,他們可比你挖的快多了?!?/br> 這貨直到現在依舊不明白洛陽鏟的精髓所在,還以為吳良也是要挖個大坑出來呢。 第六十七章 分金定xue 不只是曹稟不明白,其他人也同樣不明白,全都一臉疑惑的望著吳良。 “安民兄稍安勿躁?!?/br> 吳良則只是淡然一笑,一邊繼續施為,一邊對那幾個兵士說道,“我只做一遍,注意看清楚,一會這種事便由你們來做?!?/br> 這次吳良將一條繩索穿過洛陽鏟鏟頭上預留的小孔,綁了好幾個結實的死結之后,才將洛陽鏟順著之前挖出來的小洞垂直插入。 接著從旁邊搬來一塊石頭,在鏟柄上重重砸了幾下,使其再次下沉了30公分左右。 而后又拉住繩索向上一提,又將u型鏟頭從土中提出來旋轉了90度,再砸再提,再砸再提,如此轉了一周之后,這次提出來時鏟頭內便又帶起了一管土。 就這么一小會的功夫,那個小洞已經深入了將近60公分。 “看清楚了么?” 吳良回頭看向幾名兵士。 “看清楚了?!?/br> 兵士們茫然點頭。 “那就過來干活吧?!?/br> 吳良拍了拍手,果斷將洛陽鏟交到他們手中。 這cao作本就不太繁瑣,幾名兵士依葫蘆畫瓢,學的還挺像那么回事,一小會便已經完全掌握了使用洛陽鏟的技巧,相互配合效率自然也快了許多。 幾次下來,連接在洛陽鏟后面的木柄便已經不夠長了。 不過吳良早就準備了更多的木柄,又教他們如何將木柄連接起來,繼續向下挖掘。 然而看幾名兵士干得不亦樂乎,曹稟心中卻是越發不解,終于又忍不住問道:“賢弟,此舉究竟何意???” “安民兄,你看他們如今挖了多深?” 吳良笑著問道。 曹稟瞄了一眼洛陽鏟后面的木柄,說道:“差不多一丈有余了吧?!?/br> “尋常挖一個一丈深的坑洞需要多久?” 吳良又問。 “十人一同施為的話,差不多需要大半天吧?!?/br> 曹稟沉吟說道。 “那我這個坑呢?” 吳良再問。 “大概近一刻了……” 曹稟已經明白吳良想要表達的意思,不過心中仍有其他的疑惑,接著說道,“可是這坑又窄有小,我們非但不能進入,亦無法看到洞底的情況,挖了又有何用?” “安民兄多慮了,旁人或許無法看到,但弟卻能看到?!?/br> 吳良笑呵呵的道。 后世的人應該都清楚,洛陽鏟打洞可不是為了讓人趴在洞上查看的,真正判斷地下到底有沒有古墓的關鍵,其實就是那一管一管帶上來的土。 如何分辨土質,從而判斷地下是否存在古墓也是一門考古專業必修的學問。 首先,土主要分為死土與活土兩大類。 死土是以前未經人類活動的古老地表層,如沉積土、沖積土、黏土、沙土層,土層厚薄不等,顏色不一。 活土指的則是經人類活動、包含遺跡遺物的土壤,人類活動形成的有耕土、夯土、路土、燒土、灰土、花土、淤土、撲騰土。 尋找墓xue,主要探的就是夯土層與大花土,還有用來填塞墓壁的“青膏泥”“白膏泥”等古墓特有的土層。 除此之外,不同時期的古墓,夯土層與大花土也各有不同。 像春秋、戰國早期的古墓,常會使用紅色網紋土回填,而后逐層進行夯筑,并且一般情況下,春秋墓的夯土層顏色要略淺一些,而戰國古墓則略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