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但現在,吳良與眾人的關注點早已不在棺木的材質之上。 他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是——這棺材的蓋子,怎么是敞開的??? “吳良,這、這是怎么回事?” 兵士們頓時有些慌神。 從進入石門到現在,梁孝王墓中絕無半點有人在他們之前進來過的跡象,一切殉葬品也都完好無缺,但現在墓主人的棺材蓋子卻不知為何被掀翻在了一旁,這一點都不科學??? “莫慌,待我先看看!” 吳良心中也是頗為疑惑,只得先穩住眾人,而后手持火把小心翼翼的來到棺木近前,伸著脖子向棺材里面看去。 首先入眼的便是擺放在黃色內襯之上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也叫“玉柙”,乃是漢代皇室成員死后專用的殮服,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通體使用玉片與金線編造而成。 其實一些大臣與貴族也可以使用這種形式的殮服,不過他們只能使用銀線與銅線編造,但那不叫“金縷玉衣”,而叫“銀縷玉衣”或“銅縷玉衣”。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副金縷玉衣的胸口位置不知何時竟破開了一個大口子,透過那個破口可以看到,這副金縷玉衣已經只是一個空殼,原本應該包裹在里面的尸體竟不翼而飛,連一根枯骨都沒有剩下! 尸體呢??? 吳良心中一寒。 他很清楚,哪怕經過幾百年,這種封閉墓xue中的尸體也斷然不可能完全消失。 難道被什么生物、譬如穿山甲之類的食腐生物吃掉了? 也不可能! 吳良當即又否定了這種猜測,因為從這副破損的金縷玉衣上的許多細節可以判斷,這玉衣分明是自內而外破開,絕非外力所致! 第十六章 玉藻前 見此狀況,吳良自然更加不敢大意,連忙對身后兵士提醒道:“諸位聚作一團小心戒備,萬不可大意!” 眾兵士均是訓練有素的精英,聞言連忙亮出兵器,呈扇形背對吳良展開陣型。 如此陣型即可互相守護,又可將吳良護住。 曹稟的待遇也就不過如此,可見經過幾個時辰的相處,吳良已經搖身一變從一個無人問津的奴役成了兵士們心中的核心人物。 “有才老弟,可是發現了什么?” 一個年紀稍大的兵士壓著聲音問道。 “暫時還沒有,但這莫名掀開的棺木中,墓主人的尸首已經不見蹤跡,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雖然我還無法確定具體緣故,但為防意外多一份小心總是沒錯?!?/br> 吳良并未將金縷玉衣上發現的細節說與眾兵士,以免引起過多的恐慌,那樣反倒更容易出亂子。 “所言極是?!?/br> 兵士們聽完紛紛點頭,互相之間又靠近了一些,屏住呼吸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動靜。 這種情況下,吳良也略微安下心來,繼續觀察棺木內的情況。 棺木中除了那副破損的金縷玉衣之外,就只剩下一個擺放于玉衣頭部左側的小鼓。 小鼓呈短圓柱體,兩頭略小,中間略粗,大小與造型都有些類似于后世陜甘寧地區較為流行的腰鼓。 不同的是這個小鼓的側面并未被涂成喜慶的紅色,而是被染成了黑色,并在黑色顏料的表面雕上了一些云氣紋加以裝飾,看起來多了幾分貴氣與精致。 除此之外。 小鼓的兩端還裝有兩個金屬環,金屬環連接著一條皮帶,看長度應該可以套在脖子上,將小鼓掛在胸前或是腋下,這就和后世的腰鼓更像了。 不過令吳良比較意外的是,歷經數百年,這個小鼓的鼓面竟還完好無損。 古時多以獸皮制作鼓面,雖然比較耐用,但也絕對無法做到留存數百年而不壞,迄今為止后世考古界從未發現一面完整的古鼓。 所以,這個小鼓的鼓面究竟是用何種材料所制,又或是使用了什么特殊工藝? 帶著這樣的疑惑,吳良小心翼翼的爬進棺木之中,將那個小鼓拿在手中細細查看。 可惜他對獸皮并沒有太多的研究,初看之下倒也并未看出鼓面究竟是什么材質,只是用手輕輕按壓上去,仍能感覺到鼓面柔軟堅韌。 我了個乖乖。 歷經數百年質感竟還像新的一樣,這玩意兒也太稀奇了吧? 吳良覺得這個小鼓肯定還能用,很想拍一下聽聽鼓聲,但此情此景之下,他最終還是將好奇心按捺了下來,免得搞出什么幺蛾子。 再看那通過金屬環連接在鼓上的皮帶也同樣完好。 吳良便將皮帶套上脖子,把小鼓掛在了自己胸前。 他打算將這個小鼓帶回去仔細研究。 畢竟以梁孝王的家底,說是富可敵國也不為過,可以選擇隨葬的金玉珍寶更是不勝枚數,卻單單只帶了這個小鼓,這便足以說明這個小鼓的價值絕對在金玉之上,不會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這么簡單。 除非……梁孝王就是愛音樂,別叫我停下來。 做完了這些,吳良又在棺木中仔細查探了一番,見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便又從里面爬了出來。 結果落地之后,再次瞥見掛在胸前的小鼓,吳良猛然又意識到了什么! 我這造型…… 要是穿上長袍,再配上一個狐妖面具和幾條尾巴,不就是某個知名發際線殺手游戲里的玉藻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