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春節過后,申落聯絡了兩位好友,攜帶金銀路資沒有攜帶奴仆就悄悄離開許國,這時節北部大河封凍,水路不通航,三人只能騎馬走陸路,用了半個多月才趕到吳國康城。 “原來是許國貴胄,衛仲失禮了!”衛仲給申落行了尊禮,又介紹了楊賀和符疇。 申落身份顯貴,人卻隨和,跟楊賀和符疇一一見禮,又介紹自己身側同伴,這兩人也是許國的世家之子。 “衛某在此處請友人小聚,三位也一起小酌如何?”衛仲誠懇邀請。 申落跟同伴昨天剛剛抵達康城,正要找人了解吳國情況,對于衛仲邀請,欣然接受。 六人到閣樓就坐,申落又提起乞討話題?!靶l兄!剛才衛兄話里意思,吳國是真無乞討者嗎?” 方才敘了年齡,衛仲在這群人中年齡依然最大。 衛仲笑笑:“這倒不是,吳國還是有乞討者的?!?/br> 申落不解:“那吾等哪里說錯?” “康城中沒有乞討者并非護衛驅趕?!迸赃厳钯R為申落解釋。 吳國對于乞討者有三種處置辦法。如是流落來的難民,由民政重新編制戶口安排到各地開荒。不是難民,體健卻好逸惡勞者,查明丟到礦場勞作。身有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有親人可投奔者,當地給殘疾親友一些優惠政策照顧,沒有親友可依靠,護衛將他們送至專門的收容場所,收容所條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壞,不過可以保證這些人的溫飽。 “三位在康城沒有見到乞討者,正是此原因。吳國各大郡縣都是如此,只唐地去年剛剛合并,此三種處置辦法還未實行?!睏钯R說得很細致。 楊賀解釋完,申落三人訝異吳國王庭之仁厚。 申落上下打量楊賀:“楊弟對吏事相當熟悉??!” 楊賀靦腆一笑:“在下去年夏天就開始到地方實習,實習中接觸多才了解仔細?!?/br> “實習?”申落又碰到一個不懂的名詞。到了吳國,申落發現許多新鮮詞匯。 衛仲連忙給申落解釋實習就是到地方實踐,吳國南北學院前十名學子去年被派到唐地實習吏事。 “哦,這是要學業優異才可派去吧?三位可是都去唐地實習了?”申落肅然起敬。 衛仲微昂了下頭,嘴上謙虛:“衛某學業不精,勉強夠格去唐地,倒是楊賢弟和符賢弟,他們兩人是北學院的翹楚!” 申落臉上敬佩:“原來楊符兩位賢弟是大才,這次提拔考試,兩位賢弟必定會在榜首!” 申落贊譽之詞剛落,楊賀就尷尬地摸摸鼻子,符疇則是臉一紅,微微低頭,倒是衛仲哈哈大笑。 申落詫異:“衛兄為何大笑?” “各位有所不知,今年提拔考試榜首非一人莫屬!” 申落更驚疑了:“是哪位奇才,能被各位一致推崇?!?/br> 衛仲臉上笑意深重,他手指亭閣小徑:“今年榜首來矣!” 申落回頭,只見小徑上走來兩位十六七歲的妙齡少女。 吳國的提拔考試有兩項硬性規定,一是考生必須年滿十六周歲,二是考生參考被選用后,得宣誓不做出損害吳國國家利益的行為。前一條因提拔考試主要是選拔人才擔任國家公務員,得是成年人才可以勝任。 第一條規定是因為大秦人平均壽命在三十出頭,因死亡年齡太早,人們將十六歲定性為成年,依據是男女在這個年齡段性發育了。這條規定針對所有學子。 第二條規定主要針對的是吳國之外的諸侯國學子,防止通過提拔考試被重用的諸侯學子做出背叛或傷害吳國利益的舉動。這時的人重名譽,信鬼神,立下毒誓便會遵守。 吳王笙四年的提拔考試和第一屆提拔考試相比有兩個特色,一是人數非常之多,二是有女子參考??荚噲竺刂箷r,報名參考的女子共有六人。六人全部是南北兩所學院的學生,霍思華和衛蔻都在其中。 霍思華今年十七,三年前不夠參考年齡,霍思華如果三年前跟兄長一起考試,成績不會比霍思中差到哪里。 霍思華在北學院才進修兩年,課業成績卻壓倒了學長。特別在數學方面,霍思華的算數只比不上鄭楚和公孫盤三人,南北學院其他數學導師的水平都在霍思華之下,作為學生的霍思華經常以導師身份給學長上數學課。 對于霍思華這樣的學霸師妹,楊賀和符疇早就甘拜下風,北學院考子在心底已認定霍學妹會為今年提拔考試魁首。 霍思華不負眾學長們的厚望,以無可爭議的成績穩居了榜首??忌鷤兊脑嚲硇彰麑嵭泻?,當總成績第一揭曉是霍思華后,吳國王庭百官沸騰,他們不像北學院學子那樣對霍思華了解。一部分人覺得不可思議,一部分人則拿懷疑目光看向鄭鈺銘,因為明算是鄭鈺銘出的題,他們覺得鄭鈺銘可能作弊了。 不過王庭眾人在庭議上看了霍思華的策論問答試卷后,都閉上了質疑的嘴巴。對策是名士王頡出題,對于王頡的人品,吳國王庭百官沒有誰會質疑?;羲既A的策論新穎有說服力,才華透過試卷顯露無遺。 霍思華雖是提拔考試第一名,鄭鈺銘并沒有派到地方重用,而是讓霍思華到教育司長公孫盤手下任職。在普世觀念男尊女卑下,讓霍思華過早出人頭地對她是種傷害?;羲既A以女子身份參考獲得第一,象征意義為大,這是昭告人們,女子有才一樣可以和男人比高低?;羲既A考為榜首,最主要是鼓動吳國百姓不阻止自家女孩進學堂。因霍思華的榜首效應,這年秋學期小學女生報名出現了踴躍。 楊賀和符疇都進入了提拔考試名次的前五,衛仲最差,吊在二十名末梢。這次參考人數過多,吳國各地官吏空缺又過大,選錄人數便從二十增加到了五十名,凡是提拔考試前五十名,都被鄭鈺銘委派到各地擔任職務。 衛國王裔申落有幸考進前五十,被鄭鈺銘委派到了謖平原擔任新設立的縣守。他的兩個同伴稍遜,名次在七八十名左右,留在了北學院進修。 鄭鈺銘對吳國之外的學士還是有所防備,只有值得信任的人才會派到要害部門和地方重用,比如魯國人楊賀,被派到唐地西部邊境要隘城當了縣守。原來是衛國人的衛仲,唐國人的符疇,已是不折不扣的吳人,兩人一樣受到重用,衛仲被派到達城,符疇還是在唐地,在他的師尊家鄉附近城池任職。 驃騎大將軍的幸存下來的大孫子師從王頡,也參加了提拔考試,考試成績不錯,名次在前二十,鄭鈺銘本來想照顧分配到東海之濱,卻被驃騎大將軍阻止。 驃騎大將軍請求鄭鈺銘將他孫子派到艱苦的地方歷練。鄭鈺銘應老將軍請求,將他的孫子改派到了條件很差的唐國鹽場,負責改建那里的鹽場。 參加提拔考試的其他五名女子,只有南學院一位世家女考進了前四十名,跟霍思華一樣,同被安置在教育司任職。其他女子名落孫山,衛蔻只考到兩百多名的名次,留在北學院繼續進修。 有五十名人才可用,吳國地方行政官空缺得到填補。鄭鈺銘除了將五十考生分派到各地,還對蔚山郡首做了調整。 余奎被調進王庭升任為副總理事,協助鄭鈺銘處理國家政務。西侯原來精心培養的文宰公孫期從西侯封邑調到了達城,擔任了吳國最繁華的蔚山郡郡首,這代表著公孫期取得了鄭鈺銘的信任。公孫期在西侯封地大力發展了畜牧業,牛、馬、羊、豬、兔、雞、鴨的養殖都形成了規模。只是因為這里沒有大草原,馴養不出戰馬,養出的馬只能當代步工具。 公孫期是以業績顯著受到提拔,不過公孫期心里明白,他是受到了鄭鈺銘的信任,才被調升到了蔚山當行政首腦。蔚山的稅收可是占了吳國總稅收的三分之一,是吳國最重要的一個郡。 余奎三月份帶了家小到康城赴任,拓箐在去年秋天為余奎生下個大胖小子,五個月大的小孩已經非常神氣。田王后看著喜歡抱過去逗玩,不想剛抱到手上,小余奎就撒了泡尿在田王后身上。田王后不怒反喜,因為吳人認為小男孩在懷孕的女人身上撒尿,兆示她肚子里的孩子為同樣性別。 拓箐表面看著像個賢淑姬女,實質還是個大大咧咧性格爽朗的野丫頭,早在南埠就跟溫柔賢惠的田王后一見如故。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康城,拓箐有好友霍思華和田王后走動,一點都不感寂寞,反在吳國上流階層混得如魚得水。 至于曾對鄭鈺銘為余奎說媒之舉怨恨,拓箐心想事成,喜獲嬌兒后,那點怨恨早丟腦后。只見到鄭鈺銘偶然想起,依然會忿忿刺上幾句。 有余奎幫忙分擔政務,鄭鈺銘大大松了口氣,開始準備訪問趙國和到鎬京朝拜天子事宜。 第176章 趙國王宮議事大殿內,趙軒命令侍者將剛從吳國遞送回的報紙發給文武百官。報紙為吳國二月份的文匯報和南報,報紙上絕大多數都是關于提拔考試內容的報道。 “各位愛卿對吳國提拔考試有何感想?”趙軒等百官看了一會報紙才發問。 趙軒話音一落,大殿中百官手中一頓,片刻之后,伯耀越眾而出率先稟奏:“大王,吳國提拔考試可以招攬到天下英才,吾國應該仿效才對?!?/br> 伯耀是趙軒親信,深知趙軒今天議事的目的。趙軒從報紙上看到各諸侯國學子云集吳國王都參考,心中非常羨慕,就有趙國也舉行類似考試的意圖,以此招攬到各地有知之士為趙國效力。 趙軒很重視人才,已經命令文宰在趙王都著手籌建學院,至于吳國各地開辦的小學和中學,趙國財力有限,趙軒有心無力。 趙軒微微點頭,他注目大殿中的百官:“眾愛卿覺得武宰之言如何?” 趙軒這樣是問百官對伯耀的提議感想,其實百官心知伯耀說的就是趙軒本意。提拔考試實質沖擊著大世家權貴的世襲特權。 趙國王庭如果以后官吏任命都像吳國那樣用考試來挑選,對大世家貴族世襲官職沖擊最大,畢竟誰都不能保證自家子弟能文采出眾,在提拔考試中冒頭。 因為提拔考試涉及到百官們自身利益,出來附和伯耀提議的官員并不多。 “文宰,卿有何看法?”趙軒失望只有為數不多的臣子附和,這些臣子大都是新興貴族,比如剛晉升司馬的武銑,在王庭中不占據最重要的職務。 趙文宰是趙王留給兒子的重臣,對趙氏王室忠心耿耿,德高望重。趙軒指名文宰出列說話,便是想靠文宰的威望將考試挑選人才之事定下來。 趙文宰年已五十,趙王駕薨后,文宰感覺自己精力日漸下降。文宰因身體問題,開始考慮身后之事。附議趙軒之舉會得罪許多世家,文宰不想為自己子孫后代招來麻煩。 所以文宰明知趙軒真實意圖,卻沒有出頭響應?,F在趙軒直接詢問,不給他回避的余地,老文宰只能硬著頭皮上前應對。 “稟大王!微臣覺得吳國不分國別,行此考試選拔人才有些不妥!”大殿中的百官聽清文宰對提拔考試有質疑,很多官員精神一振,都豎起耳朵,準備隨時聲援老文宰。 “哦!有何不妥?” 趙軒低垂眼簾,心中失落,他沒想到提拔考試會招致王庭一半官員貴族反對,連值得信賴的文宰好似也不認同這一措施。 “雖說考生都是天子臣民,可終究分為各諸侯國子民,子民在各君主萌庇下長大,只會對其君主感恩。吳國面對全天下開考選拔出的異國學士,會對吳國忠心嗎?” 文宰此言一出,百官踴躍附議:“是啊,大王,異國學子不忠心也就罷了,如果心懷不軌,于國便有大禍??!” “不能一心為趙,這樣人才召來有何用?” 趙國右大夫覺得文宰說到點子上了。 趙軒憋氣,他失望地看了文宰一眼,冷冷說道:“大賢公孫盤為天子都人,在吳國任教育司司長三年,業績顯著,自身舉動從未于吳國有損!許國名士半生周游十幾國未停留,卻在五年前和弟子留在吳國至今。楚國人余奎,為明公子心腹,如今已經是吳國副總理事,職位相當于文宰,也從未聽說余奎跟吳國有離心!” 文宰見趙軒不悅,馬上閉嘴不言。倒是右大夫因為有文宰帶頭質疑,膽子大了許多,他出言提醒趙軒:“大王,那余奎跟楚王有大仇,滿門被楚王抄斬,這才鐵了心效忠吳國王庭!” 趙軒站起,他一手握著君王寶劍,站在王座高臺俯視群臣:“不錯,余奎跟楚國有仇,可他在吳隱居五年沒有投效任何人,卻投效了從海外歸來的明公子,這是為何?” 趙軒眼睛掃視自己的臣子。 “就因明公子不拘一格用才!才使心高氣傲的余奎甘心效忠!明公子雅量,用人不疑,才有今日吳國國力蒸蒸日上!吳國日益強盛,大家有目共睹,難道不正得益于此嗎?” 趙軒一番話說完,王庭鴉雀無聲,只有趙軒響亮的聲音繼續回蕩。 “眾卿可知這次吳國提拔考試還有誰去參加?”趙軒拿過一份報紙甩了一下,指著報紙上刊登的提拔考試前五十名名單。 “第四十六名申落,為許國王室貴胄!” 趙國百官紛紛到自己手中報紙上尋找,果然,申落的大名赫然在列,申為許國王室之姓,大秦只此一家。 “申落為許王王侄,對于別國王公子,明公子依然重用為縣守。這許多人都有大才,卻不得自家君王重用,浪費在了朝野。吳國提拔考試不問出身,只唯才任用。長此以往,天下英才必盡歸吳國,吾國如若再不開門攬才,如何跟吳國比擬?” 趙軒一席話說得一半百官低頭,只伯耀和武銑一批新興貴族眼中閃著崇拜光芒。 “趙若若再不開門迎才,國力早晚流于九流,以考選才勢在必行!”趙軒為這次議事一槌定音! 議事結束,百官由大殿出來,三三兩兩走在一起議論。文宰沒有跟同僚走在一起討論,只想盡早回府。 “文宰大人!請留步!”右大夫從背后急急追來。 文宰皺眉,不情愿地放慢腳步等待。 “右大夫找老夫何事?” “先王將大人當為股肱,以社稷相托。如今大王年輕氣盛,行事有些武斷,為社稷故,大人應該力諫??!”右大夫對提拔考試明顯很反感。 文宰盯著右大夫,臉上嚴肅:“右大夫錯矣!大王如果行事魯莽武斷,先王怎會在位就放心交于大權?考試選拔人才利于吾國,利國之舉,吾等還是應該擁護才好!” 趙軒已經做了決定,文宰只要不擔負得罪人的名聲,文宰對趙軒的改革都會贊成。 文宰不待右大夫說話,便拱手告辭匆匆離開。 右大夫看著文宰遠去的背影,不由恨恨跺腳:“老狐貍!什么與國有利?當初剝奪吾等封邑也說是于國有利,與國有利,卻損吾等大利!提拔考試一開先河,接下來便是要廢除世襲官職,趙軒小兒以為老夫不知么?” 右大夫腦子比較靈光,吳國報紙他也是每期必看,越看越驚心,越看越可憐吳國的大世家。吳國的降襲和分封制就是對大世家特權的一種剝奪,世家子弟如果不能在提拔考試中出頭,兩三代后,便會淪落成普通民眾,家族就此衰弱。 右大夫認為,吳國的王公貴族幾年前經過漪姬作亂,被連番清洗后,幸存下來的都沒有了血氣,早已不成氣候,才會任憑明公子為所欲為。 趙國在趙軒父親手中廢除了封邑,卻沒有廢除爵位世襲。趙軒今天的舉動,明顯是想跟吳國明公子學習,逐步向大世家權貴特權開刀。 右大夫明白這點,怎么會不急,他的兩個嫡子可都不成器,庶子又沒有當接班人正經培養。如以考試取才,右大夫家族無人可問鼎榜單。右大夫可以預料,在他百年后,自己家族馬上就會沒落。 趙軒回到后宮,心情還是不錯,在寢宮剛由侍女服侍脫下冕冠,換上常服,王后已至寢宮外求見。 原來的太子妃,如今的趙王后打扮依然華麗。趙軒這次見到妻子裝扮奢侈倒沒有反感,反而跟行禮的妻子溫和敘話。 “夫人,明公子的下榻處準備得如何了?” 鄭鈺銘四月中旬前會來趙王都,趙軒從二月份就吩咐妻子為鄭鈺銘準備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