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節
劉欣點了點頭,笑著說道:“策兒,你勇則勇矣,但仍要看得更遠一些。朕問你,漠北草原因何成鮮卑人的天下?” 這兩年孫策鮮有上陣的機會,倒讓他閑暇時讀了不少書籍,對鮮卑的歷史也稍有涉及。他想了想,拱手說道:“回父皇,鮮卑原本依附于匈奴人,后來漢武帝大敗匈奴,匈奴北遁,鮮卑人這才趁機崛起。不知孩兒說的可對?” “不錯!”劉欣擺了擺手,說道,“不過,那只是表面現象。你想一想,擊敗匈奴的是大漢,而獲利的卻是鮮卑。這就是因為漢人還不適應草原上的生活,至少大多數漢人難以適應那里惡劣的環境?,F在的鮮卑就相當于從前的匈奴,如果朕將他們趕盡殺絕,草原上很快又會有其他民族崛起,天長日久,又會成為我大漢的威脅?!?/br> 孫策沉吟道:“那么父皇的意思是?” 劉欣轉頭看向北方,緩緩說道:“現在鮮卑最強大的四個部落已經全軍覆沒,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小部落和依附于他們的其他部落。如果朕在漠北的話,一定會下令大軍不再東進,而是轉而向南,殺奔彈汗山,將進入中原的所有鮮卑軍隊干凈徹底地全部消滅!” 不等孫策答話,劉欣已經繼續說道:“當然了,這件事情發生在三天前,想必子龍已經作出他自己的決定了,咱們就拭目以待,看看子龍將軍是如何打算的吧?!?/br> 孫策的理想是做一名沖鋒陷陣的大將軍,對于運籌帷幄卻沒有多大興趣,尤其這些內容深奧難懂,他更加不愿意動個腦筋了。聽劉欣說到看看趙云是如何決定的,孫策不由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劉欣看到孫策臉上神情的變化,不禁搖了搖頭,隨手翻看起來其他幾份戰報來。他之所以和孫策說這么多,就是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孫策走內政這條道路。將軍難免陣上亡,畢竟孫策現在是劉欣的女婿,劉欣不太想讓他繼續領軍。但是看孫策的表現,恐怕一時難以如愿了。 其他幾份戰報上面記載的消息時間更早,從內容來看,各地的戰事仍然處于膠著之中。不過,劉欣并不十分擔心,他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就越為有利。因為打仗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沒有后勤的支撐,再強大的軍隊最終也只能陷入窮兵黷武的地步。 劉欣在烏孜別里要塞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當隊伍集結完畢,還沒有來得及出發的時候,又一份戰報送了過來。這是關于第五軍團圍攻濮陽城的戰報。 濮陽作為曹cao的老巢,城高池深,城中積蓄了大量糧草,荀攸等人又發動了大量民壯,而且下令城中所有的士族世家,都必須將家丁奴仆派上城頭。但是面對漢軍的連日強攻,守軍雖然頑強抵抗,但所有人都知道,濮陽城守不了幾天了。 荀攸是曹cao留在濮陽的最高長官,面對困境,他不得不召集陳群、于禁等人商議,決定護著劉協棄城而逃。說是護,其實就是挾持,以避免這個傀儡皇帝落入劉欣的手中。 漢軍攻城一貫采取的都是圍三缺一的打法,也就是日夜圍攻南、西、北三門,卻放開東門不攻。這種情況下,因為守軍會覺得仍有退路可走,通常不會作殊死搏斗。漢軍這樣的意圖當然瞞不過荀攸這樣的智謀之士,但是漢軍的日夜強攻卻令濮陽城岌岌可危。 荀攸雖然明知道漢軍留下東門一個缺口必有陰謀,但是另外三門攻打甚急,他也只能硬著頭皮選擇這個缺口逃之夭夭,真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784章白撿了一場大功 荀攸將棄城時機選擇在黎明前天色最暗的那段時間,他這樣做并不是為了避免引起漢軍的注意?,F在,漢軍是不分晝夜地攻城,無論他選在什么時候棄城,都難逃漢軍的耳目。所以,荀攸此舉防的不是漢軍,而是自己人。 濮陽城中人員復雜,既有曹cao的嫡系人馬,又有小皇帝劉協和一大幫前朝舊臣,還有許多兗州的豪門大戶。 曹cao的許多親信將領都隨他攻打虎牢關去的,但這些人的家眷還留在城里,如果聽說荀攸要棄城的話,肯定會哭著吵著要跟荀攸他們一起逃走。且不說荀攸原本就知道瞞不過漢軍,就算能夠瞞得過漢軍的話,這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跟在后面,行蹤也會馬上暴露。 劉協肯定是要一起帶走的。但那么多的前朝舊臣,其心各異,如果被他們知道了很可能會壞事,不過荀攸仍然打算帶上他們,有另外的用途。 至于那些豪門大戶,荀攸就更不放心了。前幾天荀攸下了個命令,通知這些豪門大戶把各自的家丁奴仆派上城頭,這些豪門大戶就頗為不滿,現在要是他們得知自己要棄城的消息,說不定立刻就會反戈一擊。 入夜以后,濮陽城里的兵馬調動開始頻繁起來,這些天一直這樣,城中百姓們見了倒也不以為怪。 二更時分,住在濮陽城中的前朝舊臣陸續接到劉協的旨意,召集他們去皇宮議事。這些舊臣為了表示自己的骨氣,堅持只聽劉協的旨意行事,卻不知道劉協只是曹cao掌握下的傀儡,他哪里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聽說是劉協相召,這些前朝舊臣都乖乖地來到了大殿,直等到三更,一個個又困又乏,也不見劉協出來。 四更天,于禁頂盔貫甲,領著一群虎狼之后沖進了大殿,將這些前朝舊臣都圍了起來。群臣大驚,自是吵鬧不休,于禁不理,揮了揮手,讓士兵們將群臣都押上了馬車。這些馬車本來就是大臣們自己家的,現在已經被于禁派兵征用了,當然征用后的結果還是讓這些大臣們乘坐。 看到大臣們都被押上馬車,在士兵們的簇擁下向東門走去,于禁才猛然驚覺,脫口問道:“所有人都在這里嗎?” 他手下的親兵連忙拉住最后一輛馬車,掀開車簾,向坐在車內的大臣詢問了幾句,然后拱手答道:“回將軍,眾人皆在此處,獨缺孔融?!?/br> 孔融是大圣人孔子的嫡傳子孫,也是劉協的堅定擁護者,更是當代大名士,這樣的人竟然被于禁給遺漏,他不由懊惱起來。像他這樣的大將,本來不該犯這樣的錯誤,只是由于他心情不好,才會造成一時疏忽。 這次荀攸決定棄城而走,除了劉協和前朝舊臣以外,只帶走了曹cao的家眷,不要說跟隨曹cao的其他文武的家眷都蒙在鼓里,就連于禁和陳群的家眷也沒有帶走。于禁、陳群二人心中自然不滿,只是作為主事人的荀攸,自己的家眷以及他叔父荀彧的家眷都留在了城中,他們又能說什么呢。但是于禁心里明白,只要他們一走,濮陽城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時候他們的家眷會遭到什么樣的待遇,他真不敢想像。 現在再想起這些來已經遲了,于禁咬了咬牙,不再去管孔融,提槍上馬,押解著這些車輛出了東門,向鄄城去了。 其實,像孔融這樣的前朝支持者,在得到劉協的召喚以后,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自從有了上次與糜芳之間有了走私糧食的交易以后,孔府上下大多已經被糜芳收買,還安插進許多幻影秘諜的人。這些幻影秘諜呆在孔府,一來可以借著孔融的名聲為自己的行動做掩護,二來也可以保護孔融免受曹cao的毒害??兹谄鋵嵰搽[約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只是自己的妻兒現在都被扣在襄陽做人質,他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當劉協的旨意傳到孔府的時候,孔融已經睡下,接信的門人正是一名幻影秘諜,他請示過頭領以后,便將這份旨意壓了下來,所以孔融還在酣睡中,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份旨意。而幻影秘諜卻已經將劉協深夜召集群臣的消息,通過秘密渠道偷偷傳遞了出去。 得到這個消息,張遼很快判斷出曹軍想要棄城,圍三缺一的計劃終于產生了效果,他立刻親領一軍往東門外設伏。 濮陽城西、南、北三處城門的攻守仍一如既往的激烈,而東門外卻一片寂靜。于禁和他手下的士兵們都是人銜枚、馬裹足,連支火把都沒有點燃,就這樣靜悄悄地行軍。 行了十多里地,天色越來越暗,身后忽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大隊騎兵席卷著煙塵殺了過來,正是張遼引軍趕到。 于禁他麾下多為步卒,騎兵只有寥寥兩百人。但作為曹cao手下屈指可數的大將,于禁沒有不慌張,立刻組織士兵結陣反擊,與漢軍戰在一處。于禁更是親自挺槍殺入漢軍隊中,左沖右突,連挑十數人于馬下,威風一時無倆。 張遼遵守劉欣的規定,本來是不用親自沖鋒陷陣的,但是看到敵將如此驍勇,也不禁動容,大喝一聲,揮刀迎了上前,截住了于禁的去路。 二馬相交,“當”的一聲,兩件兵器狠狠地撞在一起。張遼和于禁都暗自贊嘆,對方好大的力氣。兩軍陣前,來不得半點疏忽,管你什么累世名將,陰溝里翻船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張遼、于禁都不敢大意,各自抖擻精神,盡展平生所學,于亂軍之中一場惡戰。 于禁雖然驍勇,但他手下的兵丁卻遠遠不是漢軍騎兵的對手,幾輪沖鋒過后,于禁身邊只剩下十多騎跟隨。不過,曹軍士兵的斗志卻不輸于漢軍騎兵,他們雖敗,卻無人投降。 此時,漢軍騎兵已經點燃了遠松油火把,將這一片照得亮如白晝。那些前朝舊臣,聽著外面震天的喊殺聲,龜縮在馬車里,連大氣都不敢出。 就在張遼、于禁在濮陽城以東十里外激烈廝殺的時候,荀攸、陳群領著一支騎兵護著一隊車輛出了濮陽東門,行不多遠便拐上了向北的大路。車隊里面除了劉協,還有曹cao的家眷,至于其他人的家眷,他們早就棄之不顧了。濮陽城中缺馬,這支三百多人護衛所騎乘的馬匹已經是從豪門大族家中強征來的最后馬匹了,雖然稱不上戰馬,但總比兩條腿要強上許多,而于禁和那些前朝舊臣根本就是一枚棄子。 于禁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就是一個誘餌,為荀攸等人的脫逃爭取時間,雖然自己的手下漸漸損失殆盡,他還是咬著牙又與張遼戰了十多個回合,看看時間拖延的差不多了,這才虛晃一槍,跳出圈子,大喝道:“將軍,且??!” 張遼按住刀,冷笑道:“你已經無路可逃,投降吧!” 如果沒有張遼這個強勁的對手,于禁恐怕還有一點僥幸心理,希望能夠殺開一條血路逃出去,但現在,他絕對不敢再有這個奢望。盡管曹cao對他十分器重,但于禁卻有自己的打算,他是一個識時務的人,不想跟著曹cao一條道跑到黑。 他剛才之所以拚命與張遼搏殺,一方面是為了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以報答曹cao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向張遼展示自己的武藝,以便在投入劉欣陣營以后能得重用。 聽到張遼的冷笑,于禁不再猶豫,棄槍下馬,拜伏在地,大聲說道:“末將愿降,還請將軍保全我家人的性命?!?/br> 張遼擔心他使詐,揮了揮大刀,讓左右上前將于禁縛住,這才說道:“你既已降,如何發落當憑陛下發落。某且問你,這車隊中可有劉協和曹cao的家眷?” 聽到張遼直接問到了關鍵,于禁又猶豫起來。這支車隊里只有前朝舊臣,沒有一個女人和小孩,自然不可能有劉協和曹cao的家眷,只要張遼派人稍作檢查就能知道答案,他不可能在這件事上做任何隱瞞,于禁猶豫的是要不要將荀攸的計劃和盤托出。 作為留守濮陽的核心人物,于禁自始至終參與了整件事的策劃。而荀攸對于禁也是完全信任,不僅告訴于禁自己離開濮陽以后的去向,而且再三囑咐于禁,一定要想辦法殺出重圍,前去與他們會合。所以,對于劉協以及曹cao的家眷現在去了哪里,于禁是心知肚明。 但是,要不要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說出來,于禁還拿不定主意。如果他將這個消息說出來,那就等于徹底宣布與曹cao決裂,因為以漢軍騎兵之利,要不了多久就能夠追上荀攸他們。如果不說出來,漢軍遲早會得到這個消息,到時候只怕他更不可能得到劉欣的信任。于禁現在是左右為難。 思忖良久,于禁終于作出了選擇,掙扎著說道:“回將軍,劉協和曹cao的家眷都不在這支車隊里,他們去了東阿?!?/br> 東阿離濮陽有一百多里路,現在荀攸頂多走了二三十里,如果于禁直說荀攸是等這邊開戰以后才離開的,張遼一定能夠追得上。但于禁卻留了個心眼,沒有說荀攸他們是什么時候走的,這樣就算將來露了餡,碰到曹cao,自己也可以找個托辭推掉責任。 “你說他們去了東阿縣城?”張遼眉頭一皺,旋即哈哈大笑道,“這下可便宜了子義,讓他白撿了一場大功!” 第785章逃出生天 當初曹cao猛攻虎牢關的時候,徐晃就接到了長安的戰報,希望他能夠分出一部分兵馬南下攻打濮陽,以解虎牢關之危。但是麹義將營盤扎得十分結實,急切之間,徐晃攻之不下,又要防備鄴城方向的敵人援兵,一時抽不出人馬。馬蕓迫不得已,這才抽調第五軍團北上。 隨著戰事的發展,鄴城的袁紹一直沒有任何動靜,而麹義也被死死地困在營寨是,徐晃終于能夠抽調出一部分兵馬,由太史慈率領,繞道南下,前天晚上剛剛打下了東阿城。 漢軍各軍團之間經常通過各種手段來傳遞消息,因此魏延已經知道東阿城被攻克,他就不再把劉協北逃的事情放在心上,而是放飛了幾只信鴿,將自己掌握的情況進行了通報。 太陽躍出了地平線,灑下一片金光,荀攸他們也繞上了大路,回頭已經看不清濮陽城的輪廓,心中稍定。不過,荀攸也不敢作絲毫停留,繼續一路向北,正午時分,終于趕到了東阿縣城,見到了城頭上飄揚著的“曹”字大旗。 直到此時,荀攸的心情才徹底放松下來,打馬直奔城門。東阿城門大開,在荀攸的看來,這里顯然還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于是,荀攸很放心地率領隊伍直奔東阿縣衙。 縣衙門口,兩名差役沒精打采地抱著水火棍倚在墻外,直到荀攸他們來到面前,才猛然驚醒,慌忙迎了上來。荀攸卻滿不在乎說道:“快,帶我去見你們縣令!” 差役仿佛看出來荀攸是個大人物,點頭哈腰地將他迎了進去。然而,荀攸的腳剛剛邁進二門,這兩個差役就變了臉色,一把將荀攸撲翻在地。與此同時,東阿縣城的四門忽然一齊關閉,從大街小巷中涌出無數人馬,將縣衙團團圍住。周圍的屋頂上也冒出無數人頭,數不清的箭簇在陽光下閃著寒光,瞄準了陳群和那三百名護衛。陳群自知無路可逃,當即宣布投降,讓那三百保護衛放下武器。 劉欣看完這份戰報,并沒有十分高興,反而皺起了眉頭。 因為這份戰報最后并沒有提到劉協和曹cao家眷的下落,也不知道這幾個人已經被抓住了,還是被荀攸先前送往了別處。按照道理,這樣重要的人物是應該加以特別說明了,沮授、田豐他們都是有分寸的人,應該不至于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吧,這就讓劉欣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劉欣知道,以曹cao的為人,他在得知濮陽失守的消息以后,很可能孤注一擲,虎牢關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劉欣沉吟片刻,忽然用力揚了揚馬鞭,說道:“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長安!” 雖然整個支隊伍都是騎兵,而且座下是耐力非凡的草原駿馬,但幾千里路也不是說到就到的。隊伍從清晨出發,一直走到月上樹梢,才來到扜泥城。這一次,劉欣沒有進城,也沒有派人通知鄯善王哈尼,而是直接進入城外的兵站。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兵站的條件已經相當好了,比起哈尼的王宮來也不差多少。五千騎兵卻沒空欣賞兵站的景色,紛紛解鞍卸甲,倒頭便睡,因為劉欣已經吩咐過了,三更做飯,四更出發,而現在已經接近二更天了,也就是說,他們睡覺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時辰,他們又如何能夠不抓緊呢? 至于他們的坐騎,其實比他們還累,不過扜泥城外的這座兵站是一座大兵站,里面蓄養了許多馬匹,所以,等他們醒來,完全可以換乘其他戰馬,而他們原來的戰馬就留在兵站,自有兵站的士兵來喂養、照顧。 劉欣自己并沒有去睡,因為又有一份戰報送了過來。 這份戰報是關于太原戰事的。從戰報上看,魁頭應該還不知道發生在漠北草原上的事情,雖然屢次攻打大陵、祁縣等城未果,損兵折將,但是對于攻城器械和戰法的運用卻越來越熟練了,甚至連云梯、沖車這樣的攻城器械,鮮卑人都已經學會了如何制作。 這樣一來,張遼、高順在大陵、祁縣一帶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大。不過,在他們臨行前,劉欣曾經派人給他們送去“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而這十六字方針現在終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張遼、高順將第四軍團的一萬騎兵分成三隊,依托這一片的八座城池為掩護,輪番出擊,或戰或退,耍得鮮卑大軍團團亂轉??^又遭遇了數次大敗,竟然引軍退往了太原城。張遼、高順抓住鮮卑人退兵的時機,忽然發力猛追,全殲了魁頭的后軍三萬余人,攻占了太原以南的重鎮梗陽城。 戰報上還有一項內容是關于麹義和那三十萬袁軍的。這支袁軍現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已經陷入了絕境。但是麹義此人頗有將才,據營死守,漢軍數次進攻,雖然多有斬獲,但要想一口吃下這三十萬袁軍,卻是十分困難。 后來,張郃想出一條計策,截斷了袁軍的水源。今年河北大旱,天氣十分炎熱,沒有糧食還好對付,要是沒有飲水的話,人畜都難以生存。 這條計策雖然陰損了一點,但卻極其有效。只是麹義仿佛早有準備,并不見袁軍營寨有任何sao動。原來,麹義扎營之初,就下令士卒在營中開挖了許多深坑,坑里蓄滿清水?,F在水源被漢軍切斷,這些深坑卻解了袁軍的危急。 后來,徐晃等人又想了許多辦法,始終不能奏效。其實,這里已經聚集了第一、第二、第三軍團的全部主力,除去前些日子在阻擊顏良戰斗中陣亡的將士,以及太史慈領去的一支人馬,現在圍住袁軍的足有二十三萬之眾,如果實施強攻,完全可以輕松擊潰麹義和他的三十萬袁軍。 但是這些袁軍都是漢人,并不是草原上的匈奴、鮮卑和烏桓這些異族,而且這些士兵大多只是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妻兒老小,一旦發動強大的攻勢,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喪命于此。所以,劉欣、馬蕓都向徐晃強調過,無論如何都要盡量保全這些袁軍士兵的性命。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晃等人才克制住強攻的沖動,想要迫使袁軍繳械投降。 直至昨天中午,袁軍營中終于發生了sao亂,因為士兵們已經斷糧三天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袁軍士兵們一個個餓得前胸貼后背,連刀槍都拿不動,哪里還能抵抗漢軍的進攻。士兵們鼓躁起來,麹義連殺了數十人,終于還是彈壓不住,滿營皆反。麹義無奈,只得放任三十萬袁軍繳械投降。 一時間,袁軍營寨外面,刀槍弓箭、衣甲旗幟堆積如山,繳械以后的袁軍都排著隊到漢軍設立的粥棚去接受“賑濟”。其實漢軍有充足的糧草,但是這些袁軍士兵已經餓了許多天,卻不能讓他們吃饅頭、米飯,更不能吃葷腥,而只能讓他們喝點稀飯,否則他們的胃就會受傷。于是,看起來便像是一場賑災救濟。 麹義非常有機謀,趁著大批袁軍繳械投降的機會,他帶著百余名親信,悄悄躲藏在營寨的一角。麹義平時對士兵還是比較愛護的,經常與他們同吃同住,甚得士兵們的信任和擁戴。而且他放任袁軍投降,也等于變相地救了三十萬袁軍士兵的性命,一些知情的袁軍士兵并沒有舉報他,甚至還替他做了一些掩護,讓他逃過了漢軍的搜捕。 天黑以后,麹義尋了個間隙,逃了出去。其實,對于這場戰役的結果,麹義還是頗為不服。雖然以他手下的這支軍隊,想要擊敗漢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袁紹從鄴城方向派兵接應,他有把握帶出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他們都是上過戰場的勇士,有了這樣一支力量,憑借河北諸州人口眾多的優勢,袁紹完全有能力卷土重來。 事實上,袁紹也正做著這樣的準備。他雖然不敢派兵南下救援,但也不肯放棄鄴城撤往幽州,而是傳令轄下各郡縣,大肆征兵,準備依托鄴城堅固的城防與劉欣決一死戰。鄴城中也潛伏著許多幻影秘諜,這方面的消息早已經為他們所偵知,并且及時將這方面的消息傳遞了出來。只是徐晃那二十多萬大軍下一步究竟是北下攻打鄴城,還是南下截斷曹cao的退路,正等著長安方面的決斷。 劉欣放下手中的戰報,陷入了沉思。營帳外面忽然想起了凄厲的號角,集合的時刻又到了。雖然一夜未眠,但是劉欣還是立刻跑了出來,早有士兵牽過一匹白色的駿馬,劉欣一躍而上,揮一揮手,大聲說道:“出發!” 他現在恨不得插翅飛回長安,許多事情已經到了需要他親自拍板的時候了。 由于連年戰亂,整個河北大地已經是一片蕭條。雖然袁紹并不差錢,可以隨時再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是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這時候,一隊衣著破爛的百姓正艱難地行進在鄉間小道,仿佛一群往鄴城方向的難民。但是,如果有認識的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隊“難民”的為首之人正是逃出生天的大將麹義。 第786章誰的勝算更大 當年袁紹能夠擊敗公孫瓚的騎兵,靠的就是麹義統領的弓弩手。由于麹義的性格有些倨傲,與其他文武不太合得來,雖然是袁紹手下數一數二的戰將,這些年麹義的地位非但沒有得到提高,反而漸漸排到了高覽后面。但是兵敗以后麹義想到的第一件事,還是趕緊逃回鄴城,向袁紹示警,并且憑借他的統兵才能,協助袁紹防守鄴城。 這一路向北,麹義倒沒有遇到什么危險,漢軍也沒有追擊過來,只有經過那一片阻擊陣地的時候,那又寬又深的壕溝和已經被深褐色的土地,都告訴他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極其慘烈的戰斗。漢軍五萬步兵,生生將十萬烏桓騎兵和顏良手下的十萬袁軍騎兵阻攔在這里兩天兩夜,最終導致了他們全軍覆沒,并間接地影響了麹義這三十萬步軍。 麹義唏噓一番,沒敢停留,穿過這道壕溝,繼續向北進發,終于在第二天傍晚趕到了武城。 太陽尚未落山,現在也沒有到關城門的時間,但是武城卻四門緊閉,城頭上刀槍林立,如臨大敵。不過,原本堅固的城墻現在也確實千瘡百孔,那都是漢軍投石機留下的杰作,至今仍沒有得到修繕。 麹義站在城下大聲喊道:“快開城門,某是麹義!” 城頭上,呂曠探出半個身子,仔細一瞧,那個衣衫襤褸的大漢果然正是麹義,不由大吃一驚,連聲問道:“麹將軍,你如何淪落至此?” 麹義嘆了口氣,說道:“一言難盡,你先讓某進去再說?!?/br> 雖然麹義與其他文武多有不合,但他對底層的士兵卻是極好,而呂曠昔日還是一名小校的時候就曾經在他手下做事,因此麹義對他有恩??吹近L義這副慘景,呂曠慌忙讓人找來一身新衣服給麹義換上,又備了酒宴為他接風。 麹義確實餓壞了,一通狼吞虎咽,看得呂曠目瞪口呆。酒足飯飽以后,麹義撫了撫肚皮說道:“呂將軍,請安排一匹快馬,麹某需要立刻去見主公!” 呂曠勸道:“麹將軍,你現在神情疲憊,不如在這里暫歇一晚,待明日天亮再動身不遲。而且末將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麹義擺了擺手,說道:“麹某有大事需要稟報主公,不敢在此久留,你有什么話就直說吧?!?/br> 呂曠遲疑了一下,說道:“末將昨日聽到傳言,說是高覽將軍已經被主公投入大牢,只怕主公正在氣頭上,麹將軍此時前去,恐怕多有不便?!?/br> 麹義驚問道:“可知高將軍所犯何罪?” 呂曠搖了搖頭,說道:“末將鎮守武城,未敢輕離,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就連這個消息還是舍弟押解糧草過來的時候悄悄告訴我的,應該不會有假?!?/br> 麹義皺眉道:“莫非是因為我等兵敗之故?但是此次兵敗,皆因顏良剛愎自用,不聽勸告。你可有顏良的消息?” 呂曠非常果斷地搖了搖頭,說道:“這倒不曾聽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