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節
“你不說,我想總會有人愿意說的?!标P羽冷笑一聲,突然抬手照著姚期的脖子就是一下。只聽“咔”的一聲脆響,姚期的身子便軟了下去。關羽朝著馬六一指,“你來說!” 這次漢軍面對的是曹cao、袁紹、鮮卑和烏恒四方聯軍,敵人的兵力總數早就超過了百萬。面對這樣的強敵,劉欣也不想再行婦人之仁,已經下達了命令,對一些冥頑不化的戰俘,必要的時候可以當場處決。關羽現在就是行使這項權力。 看到關羽一個手刀便取了姚期的性命,馬六哪里還生得出半分頑抗之心,有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全部交代了出來。 姚期、馬六在袁軍中都是校尉之職,手底下也掌管著幾千人馬,雖然不可能知道更高層的決策,但袁軍的基本動向,他們還是清楚的。關羽聽完馬六的交代,當即做了一個決定,下令立刻全軍集合。 按照劉欣原來的部署,埋伏地蕩陰的軍隊將在后天發動對鄴城的襲擊。當然了,這次襲擊只是佯攻。所謂攻其必救,鄴城是袁紹的大本營,不僅袁紹本人和他的家眷,就連袁紹手下絕大多數文武和他們的家眷都在鄴城。如果鄴城受到攻擊,袁紹肯定會在第一時間通知黎陽的部隊回援。這樣的布置,就是典型的圍點打援。 但是通過馬六的交代,關羽發現袁紹的軍隊調往黎陽的速度比預想得還要快。如果等到后天再動手的話,恐怕黎陽的袁軍已經開始攻打朝歌了。 為了阻擋鮮卑騎兵南下,劉欣抽調第四軍團的主力攻打界休諸縣的事情已經在副軍團長以上的將領中進行了通報。所以,關羽非常擔心朝歌不能頂住袁軍的進攻,他必須搶先動手,吸引袁紹的注意。 集結在蕩陰的二十八萬大軍,彼此之間有嚴格的分工。負責佯攻鄴城的是第一軍團的五萬步兵,這支部隊已經潛伏到了蕩陰以北五十里處,只要一聲令下,半天之內他們就會出現在鄴城城下。而關羽的任務是率領第三軍團的兩萬步兵,襲擊從黎陽回援的袁軍后隊。 在得知馬六的交代以后,關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偷襲魏郡的內黃縣。內黃在蕩陰以東五十里,這里是袁紹的屯糧之所,也是黎陽前線袁軍的糧食供給基地。攻占了內黃,就等于斷了前線袁軍的糧道。 關羽當即決定兵行險著,當然了,他也沒有忘記將自己的這個決定告知軍團長張郃以及這次行動的總指揮徐晃。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劉欣授予了副軍團長以上的將領以臨機專斷之權,所以關羽這樣的安排并不違規。但是得到了關羽的報告,徐晃還是大吃一驚。 只要關羽的人馬出現在內黃城外,就會立刻引起袁軍的警覺,這次的作戰計劃就有暴露的危險。徐晃無暇多想,立刻決定調整作戰計劃,整個戰役提前兩天全面打響了。 袁紹在鄴城這個大本營上很花了一番血本,不僅城墻修得高大堅固,城里積蓄了足夠全城軍民兩年之需的糧草,還是鄴城周圍修建了四座屯兵城。這四座屯兵城拱衛在鄴城的四周,城內沒有百姓居住,駐扎的全是軍隊。徐晃要佯攻的就是鄴城最南面的一個屯兵城,叫做武城。 漢軍的動作很快,從接到徐晃臨時下達的命令,到整隊出發,只用了小半個時辰。佯攻的本意就是吸引袁紹的注意,所以也用不著遮遮掩掩。而且這一次的佯攻又多了一個作用,為關羽的行動作掩護。 第一軍團的五萬大軍正午就出發了,旌旗蔽日、戰鼓喧天,浩浩蕩蕩殺奔武城,有如一股黑色的鋼鐵洪流。 最近這一帶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支軍隊經過,百姓們害怕遭到牽連,早就躲進了深山,田地里一片荒蕪騎士王的騎士。不過,像漢軍這樣明目張膽的進軍,而且目標直指鄴城以南的門戶武城,還是很快引起了袁軍哨探的注意,警報飛馬傳進了鄴城。 聽到這個消息,袁紹大吃一驚,自己攻打河內的部署還沒有完成,與曹cao的聯盟還有一些細節需要商定,沒想到劉欣居然先打了過來,而且擺的是擒賊擒王的陣勢。 袁紹慌忙召集眾謀士商議,商量了一下午,終于得出了一個結論,劉欣在太原的行動只是一次佯攻,目的是吸引袁軍主力赴援太原,結果未能得逞,這才孤注一擲,想要強攻鄴城。而這時候,袁軍的主力雖然沒有調往太原,卻已經調到了黎陽,鄴城再加上周圍的四座屯兵城,總兵力只剩下十萬人。而漢軍大張旗鼓,給人的感覺仿佛有數十萬之多。這就讓袁紹緊張了起來,立刻傳令黎陽的軍隊回援,并且派人聯絡曹cao,請出出兵協助。 率領漢軍擔任佯攻的是第一軍團的兩員偏將史渙和王威。他們抵達武城以南十里處扎下營寨,稍事休整以后,連夜開到了武城城外。漢軍雖然只有五萬人,開到武城城下的也不過兩萬人,卻人手兩三支火把。武城守將呂曠從城頭上望下去,只見城下一片全是火光,看樣子足有十萬之眾。呂曠不敢出戰,命人緊閉城門,同時燃起烽火,向鄴城告急。 漢軍并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按部就班地組裝起各種攻城器械來。這一回劉欣是下了血本,盡管是佯攻,還是將投石機、云梯這樣的重型器械都派了過來。 此時,袁紹也爬上了鄴城城頭,看著武城方向緩緩升起的烽火,心中焦急,卻不敢派出援兵。因為根據哨探的回報,這支漢軍足有二十萬之眾,派兵出城無異于自尋死路。但他也不肯放棄武城,畢竟那里是鄴城的門戶。思慮再三,袁紹派了兩名信使前往武城,下令呂曠死守待援。 大概是擔心腹背受敵,漢軍只圍住了武城的東、南、西三面,而放開了北面,袁紹的信使倒是毫不費力便進了武城。呂曠見自家的信使來去自如,也是信心大增,讓信使回復袁紹,發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并且獻上一計,希望袁紹在后天派兵進入武城,待黎陽的援軍到來時,再給漢軍來個里外夾擊。武城城中的兵力畢竟只有一萬,要想里外夾擊,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信使離開不久,城外便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漢軍開始攻擊了。漢軍并沒有發動沖鋒,而是將八十具投石機一字排開,對著武城城頭一通亂轟。投石機經過多次改進,現在既打得遠,又打得準,每個投石機一次可以拋出十多個石彈。不過現在是夜間,投石機cao作手們對自己的攻擊效果無法進行評估,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校正。盡管如此,漫天的石雨還是給守城的袁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對于投石機這個武器,袁軍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在持續一年多的那場激戰中,曹軍也多次使用過投石機,成功地壓制住了袁軍弓箭的優勢。但是曹軍的投石機威力還不到漢軍投石機的五分之一,射程也要近上許多。 漢軍投石機一次齊射可以發射上千枚石彈,如果躲避不及,即使舉著盾牌也毫無用處,往往連人帶盾牌一起被砸翻。其實,何止是盾牌,許多石彈直接飛過城墻,落在城中的軍營里,許多躲在帳篷里的士兵也被砸死砸傷。 漢軍的石彈仿佛無窮無盡,發射了一輪又一輪。袁軍士兵都心驚膽戰地倦縮在墻角,或者躲到了距離最遠的北門附近,仍然不時被砸到地上然后又彈起的石塊擊中。 武城的守軍就這樣在忐忑不安中挨到天明,漢軍的石彈攻擊終于停止了。當守軍士兵們戰戰兢兢地從各個隱蔽點爬出來的時候,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一夜的攻擊,武城的城墻也變得千瘡百孔,城里原本整整齊齊的軍營也已經東倒西歪,還不時可以看見被砸得稀爛的尸體。等他們爬上城頭,這才發現城外靜悄悄的,漢軍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收兵回營了。 而在鄴城東南一百五十里處的內黃,惡戰持續了一整夜,仍然沒有停歇的跡象。 第728章陷坑 內黃城的西南有一片叫做黃澤的湖泊,內黃城也因此得名。關羽率領的兩萬步兵雖然出發得比佯攻鄴城的軍隊要早,但是因為這片湖泊的阻礙,關羽只得繞了一段路,等他們抵達內黃城的時候,也已經到了黃昏時分。 關羽沒有耽擱,立刻下令攻城。他麾下的這兩萬步兵原先的任務是伏擊黎陽袁軍的后衛、輜重部隊,因此并沒有攜帶投石機、云梯、沖車之類的專用攻城器械,就連普通的長梯也是在到達內黃以后趕制的。 沒有了攻城器械的幫助,這一場攻城戰打得十分艱苦。從黃昏一直打到天亮,漢軍數次攻上城頭,又數次遭遇了袁軍的反撲,雙方傷亡慘重,城上城下到處都是戰死者的尸體。整整一夜的戰斗,關羽已經付出了傷亡三千人的巨大代價,而守軍的損失只多不少。 按說作為攻城一方,一比一的戰損比應該值得驕傲了,但是關羽對這個結果并不滿意。內黃城雖然靠近黃澤,但是并沒有順勢開挖護城河,城墻也不算特別高大。對付這樣的城池,以漢軍的訓練水平,應該毫不費力。然而,打了這么久,卻沒能攻下來,令關羽感到非常意外。 事實上出現這樣的結果并不奇怪。內黃既然是袁紹的屯糧地,肯定會派有重兵把守,城內的守軍多達五萬之眾,負責鎮守內黃的也是河北的名將蔣奇回到古代當將軍全文閱讀。如果不是因為天黑看不清楚城外有多少漢軍,說不定蔣奇已經帶人殺出來了。 除了五萬守軍,內黃城里還有六萬多民夫。這些民夫本來的任務是負責搬運糧草,但現在遇上了敵襲,讓他們干些拋擂木、砸石頭的活計還是可以勝任的。這樣一來,守軍的人數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也不容忽略。弓箭手數量眾多一直是袁軍的一個重要特點,而弓箭手作戰的時候會消耗大量箭矢,為了不影響戰斗力,需要及時進行補充。因此在內黃城中儲存了大量的弓箭,甚至還建有專門生產弓箭的作坊,預備了大量制作弓箭的材料。而弓箭同樣是守城的利器,城里的箭矢仿佛不要錢似的射出去,任誰在這樣的情況下攻城,都難以討得了好。 眼看著傷亡越來越大,而天亮以后,己方的實力又將完全暴露,關平憂心忡忡地說道:“父親,這仗不能這樣打了!” 這是關平第一次上戰場,也是第一次直面生死。雖然在去年的武科考試中,關平也經歷過殊死搏殺,但是與這種真正的戰爭場面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不過,經過這一夜血的洗禮,關平已經從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關羽皺眉問道:“那你說這仗該怎么打?” 事實上,關羽并不擅長攻城戰,他在歷史上的主要戰績也大多集中于野戰或者兩軍對壘的時候。所以,面對愛子的質疑,關羽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虛心向他詢問。 關平在訓練基地的這段時間,跟在文聘后面學了很多東西,而文聘就是一個善于攻城守城的將領。 不過,在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除了拿人命去填以外,也確實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所以關平考慮的不是攻城的方法,而是其他方面。 關平拱了拱手,說道:“回稟父親,內黃是袁紹的屯糧重地,我們攻打這里的消息,想必袁紹很快就會知道,肯定會派來援兵,到時候我們難免腹背受敵?!?/br> 關羽擺了擺手,說道:“這些我都知道,撿重點的說!” 關平遲疑道:“這城一時半會恐怕打不下來,咱們的目的不過是斷絕袁軍的糧草,孩兒以為可以用火攻?!?/br> 關羽沉吟道:“城都進不去,如何用火攻?” 關平摘下腰間的硬弓,說道:“咱們的弓弩比袁軍射得遠,只要抵近城下,搭上火箭……” 關羽搖了搖頭,說道:“屯糧重地,豈能沒有防范。你知道他們的糧草堆在什么地方嗎?就算知道了,你的火箭可以準確射到那里嗎?就算射到了,你又怎能肯定糧草堆上有沒有覆蓋防火的用具?” 對于兒子這樣不靠譜的想法,關羽并沒有生氣,只要他肯動腦筋,就是進步。 火攻的辦法被關羽否決了,關平想了想,又指著內黃城,說道:“父親請看,內黃城的北面是蕩水、東面是清河,西面是黃澤。既然火攻不行,咱們可以改用水攻?!?/br> 關平的想法并不錯,他們襲擊內黃的目的并不是奪取這座城市,也不是搶奪城里的糧草,而是要破壞這些糧草。破壞糧草除了一把火燒個干干凈凈,還可以讓糧草浸水,發霉腐爛,效果也是一樣。 關羽沉聲說道:“陛下三令五申,絕對不能傷害老百姓。兩軍對壘,殺死守城的民夫已屬迫不得已,如果再決開河堤,令無辜百姓遭災,你我父子的罪過就大了?!?/br> 關平看著不遠處的內黃城,恨恨地說道:“那咱們就繼續用人命往上填嗎?” “不!咱們撤!”剛才還堅持繼續強攻的關羽忽然就改了主意,揮了揮手,說道,“平兒,你剛才的話提醒了我少年醫仙。只要斷了袁軍的糧道,再多的糧草堆在內黃城里同樣沒用!” 漢軍動作很快,隨著關羽一聲令下,轉眼間撤得無影無蹤,比來得時候還要迅速。他們還帶走了傷員,還帶走了陣亡同袍的遺體。如果不是內黃城下散落的石塊、箭矢、擂木以及斑斑血跡,誰也不會想到這里剛剛進行了一夜的激戰。 蔣奇站在城頭上,看著空蕩蕩的城下,不屑地哼了一聲,說道:“想要渾水摸魚,沒門!” 黎陽城的袁軍大營中,正在展開一場辯論。鄴城和內黃求援的急信都已經送到,前線的袁軍將領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以高覽、許攸為首的一方主張先解內黃之圍。一是內黃離黎陽比較近,救援方便,二是內黃的糧草一旦有失,前線五十萬袁軍必將軍心不穩。而以麹義、辛評為首的一方卻主張先救鄴城,理由很簡單,那是大本營,不僅袁紹在那里,眾人的家眷也在那里。 前線的統帥是顏良,他本就是一勇之夫,聽了雙方爭論不休,一拍幾案,大聲說道:“大將軍待顏某恩重如山,如今大將軍遭遇敵襲,顏某又豈能坐視?不要再議了,顏某親領十萬鐵騎往救鄴城,爾等率步卒隨后來助!” 這時,烏恒首領蹋頓起身說道:“我愿為將軍前部!” 顏良也知道烏恒騎兵驍勇,撫掌說道:“好!那就請王爺領軍先行,顏某隨后便至!” 高覽蹙眉道:“啟稟將軍,末將以為內黃亦不可不救?!?/br> 顏良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既如此,分你三萬兵馬,往救內黃,其余諸將隨我殺回鄴城!” 就在顏良調兵遣將的時候,太原的鮮卑前鋒已經出現在了大陵城郊外。鮮卑人是昨天上午出發的,正午抵達太原以南的梗陽城后,大肆劫掠了一番,一直拖到傍晚才繼續動身,前鋒到達大陵境內的時候已經是日上三竿。 這次擔任鮮卑前鋒的依然是遼東鮮卑和那幾個小部落,只是統領已經由彌加換成了慕容雄。慕容雄從一個小部落的首領變成執掌十個千人隊的大將,正自春風得意。他的部落雖然小了點,但他好歹也是一部首領,知道要讓部下拚命,必須給他們一點甜頭。所以一路南下,他對士兵都是極其放縱,所過之處,都是一片狼籍。 進入大陵境內以后,慕容雄更是想好好洗劫一番,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沿途所過的村莊仿佛都已經遭遇過強盜一般,就連地里都是光禿禿的,就算有幾棵野草也長得稀稀拉拉,連戰馬都沒得吃了。 鮮卑人打仗是不帶給養的,餓了就宰牛羊、喝馬奶,至于戰馬,草原上反正有的是牧草。進入中原以后,他們的戰馬就啃食地里的莊稼?,F在還沒有到收獲的季節,地里的莊稼應該足夠他們的馬兒飽餐一頓,誰知道一進入大陵,地里卻一片焦黑,早被大火過了一遍。 慕容雄不相信漢人舍得把莊稼全部付之一炬,這一塊田地大概是不小心遭遇火災而已,于是下令士兵繼續前進。 忽然傳來一陣人喊馬嘶,前方騰起一大片煙塵,有騎兵飛馬來報,說是前方遇到了一大片陷坑,沖在最前面的五六百騎兵都掉到了坑里。 慕容雄策馬來到陷坑前面,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陷坑里,無數人馬拚命掙扎著,人的慘叫、馬的悲鳴,傳入耳中,不寒而栗。 這處陷坑設置得十分巧妙,十多匹馬踏上去根本沒有任何影響,直到數百騎一齊過去的時候才轟然倒塌。陷坑的底部插著許多削尖的毛竹,最先掉進去的人馬當場就被刺了個通心透,不死也只剩下半條命了。不僅如此,漢人還在陷坑里撒了生石灰。前面的人掉下去插在竹尖上,騰起的石灰卻將后面掉下去的人馬眼睛都燒瞎了,即使不死也沒有戰斗力了。 慕容雄生性殘忍,看著在陷坑中苦苦掙扎的同胞們,冷冷地揮了揮手,說道:“放箭!” 第729章幸存者(補更) 鮮卑人都是騎『射』的好手,戰馬圍著陷坑一通奔馳,『亂』箭齊發,陷坑里慘叫聲此起彼伏,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慕容雄在馬上朝著大陵方向一指,說道:“繼續前進!” 前鋒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盡快沖到大陵城下,將大陵城的守軍困在城里,待后續人馬到達以后,再展開攻城?,F在,鮮卑隊伍中有高干提供的沖車、云梯,還有大批太原民夫,這些民夫才是攻城的主力。鮮卑人的任務是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和精湛的『射』術攻擊城頭上的守軍。根據高干提供的情況,大陵、平陶諸縣的城墻都不算高,他們的弓箭完全可以『射』上城頭,以他們的『射』術肯定可以給守軍造成相當大的殺傷重生之天價村姑。 然而,慕容雄的騎兵繞過這處陷坑,向前沖了不過三五里,忽然又是一聲巨響,前面的騎兵再次遭遇了陷阱,又損失了五百多人。還沒有看到漢軍的影子,就損失了整整一個千人隊,慕容雄有些惱羞成怒,大聲喝斥道:“都分散開來,一齊向前沖!我就不信了,他們還能有多少陷坑?!?/br> 從這兩處陷坑的情況下,幾十騎踏上去都不會有反應,如果將人馬分散開來,應該就不會有事了。 鮮卑人騎術精熟,聽到慕容雄的命令,很快便成散兵隊形,九千多名騎兵,漫山遍野鋪了開來,嘴里發出陣陣怪叫,氣勢反而比剛才還要浩大,慕容雄不禁有些自鳴得意。 忽然,沖在前面的騎兵紛紛栽倒在地,戰馬痛苦地悲鳴不止,落在地上的鮮卑騎兵們有的連聲慘叫,有的不知所措地傻站在那里。后面的戰馬收不住腳步,又紛紛撞了上去,頓時人仰馬翻。 慕容雄“吁”的勒住戰馬,沉聲問道:“出了什么事?” 這時,一個騎兵一瘸一拐地走了過來,正是依附于鮮卑的匈奴人阿爾丁。阿爾丁神情痛苦地遞上一枚黑黝黝的小東西,皺著眉頭說道:“回大人,地上有許多這種東西,馬蹄都被扎傷了,就連小人屁股上也被扎了一下?!?/br> 地里的莊稼本來就被放火燒過,到處焦黑一片,黑『色』的扎馬釘撒在其中更加不起眼,鮮卑騎兵頓時就著了道兒。這些扎馬釘雖然不會致命,但是戰馬傷了馬蹄就再也無法奔跑,甚至連站立都成問題。沒有了戰馬,鮮卑人的戰力就要大打折扣。盡管鮮卑人騎術高超,后面的騎兵也及時止住了沖勢,但這片撒滿扎馬釘的田野還是讓他們損失了兩千匹戰馬。離著大陵城還有二十里,慕容雄的十個千人隊能夠繼續戰斗的就只剩下七個了。 更可怕的是,前面還不知道有多少埋伏在等著他們。慕容雄第一次猶豫起來,揮了揮馬鞭,指著阿爾丁他們這些失去戰馬的騎士說道:“你們走前面,仔細搜索!” 這些人都來自匈奴或者其他一些小部落,每次打仗他們都被迫沖在前面,現在失去了馬匹,還必須繼續在前面探路。雖然心有不甘,但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他們也無力反抗,只得遵照慕容雄的命令行事。 他們常年生活在馬背上,都有些羅圈腿,本來走路就不快,現在又要防備夾雜在草木灰里面的扎馬釘,速度就更慢了。要知道,他們腳上小牛皮做成的靴子雖然可以防止騎馬里磨傷腳趾,可是對于扎馬釘卻全無用處,只要不小心踏上了,照樣扎透腳背。 幸好漢軍拋撒扎馬釘的區域并不多,走了一兩里路,又被扎馬釘扎傷了五百多人以后,終于再沒有聽到有人慘叫。 騎兵靠得就是速度,跟在這群失去戰馬的家伙后面慢吞吞地走了這些路,早已經沒有了氣勢。慕容雄知道,只有設法沖起來,才能發揮騎兵的優勢,他顧不上那些傷員,抽出彎刀朝著大陵方向一指,大喝一聲道:“沖!” 此時,他們離著大陵城只有十里地了,他們的目的并不是攻城,而是圍繞大陵城奔馳一圈,炫耀武力,讓漢人見識一下鮮卑騎兵的威武,再順便劫掠幾個小村子。 眼看離大陵城越來越近,一路上并沒有什么阻礙,慕容雄正在心里嘲笑漢軍無能,忽然就看見前方黑壓壓一群騎兵迎了過來。慕容雄不禁大喜,他在襲擾漢境的時候曾經和袁軍騎兵交過手,自認騎『射』的本領應該遠在漢人之上。他不怕和漢人野戰,就怕漢人龜縮在城池時不出來。這些漢軍不知死活地沖出來,正好給他立功的機會,也不枉魁頭讓他做了這個統領。 鮮卑人的強項是騎『射』,看到漢軍騎兵沖了過來,不待慕容雄發令,隊伍奔馳的速度就自覺地放慢下來,許多人摘下弓,抽出箭,做著攻擊前的準備。這些鮮卑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且騎且『射』不是不能,只是準頭要差許多。 但是,對面來的漢軍騎兵卻越來越快,離著鮮卑人還有三百步遠,便是一通『亂』箭『射』了過來龍在邊緣最新章節。鮮卑隊中曝發出一陣放肆的狂笑,那是在嘲笑漢軍沉不住氣,隔了這么遠就忙著放箭,能『射』到個鬼?他們的弓箭早就握在手中,要等到兩軍相距百步的時候才會『射』出去,這樣才能造成最大的殺傷。 可是,他們的笑聲還沒有停止,很快就轉變成了凄厲的慘叫?!班侧侧病钡穆曇魪乃麄兌源┻^,漢軍的羽箭如雨點般落了下來。猝不及防的鮮卑騎兵紛紛中箭落馬,羽箭『插』在他們身上,兀自晃個不停,足見力道之大。 漢軍騎兵弓的『射』程本來就比鮮卑要遠得多,再加上戰馬高速奔馳所帶來的慣『性』,『射』得更遠,力道更大。而且漢軍的騎『射』不像鮮卑人一樣是一次齊『射』,漢軍是分段『射』擊的。 這次出擊的騎兵只有三千人,他們分成了三波。第一波一千騎兵『射』完以后,立刻掛上弓,抽出馬刀。這時,第二波一千騎兵緊接著又『射』出了一波箭雨,然后掛弓抽刀。接下來便是第三波…… 鮮卑人在第一波弓箭的打擊下,沖在前面的五六百騎紛紛栽倒,倒在地上的人馬又將后面的騎兵絆倒在地,陣形頓時大『亂』。這時候,又有第二波、第三波箭雨襲來,轉眼間,鮮卑騎兵便死傷慘重,而且是傷在他們最擅長的騎『射』下面。 慕容雄大聲喝斥著,想要止住『亂』勢組織回『射』,卻已經來不及了。許多鮮卑騎兵手上還抓著弓箭,漢軍騎兵已經沖到了近前。漢軍騎兵手上都揮舞著鋒利的馬刀,一邊奔馳,一邊左砍右劈。鮮卑人手忙腳『亂』地去抽取彎刀,大多數人的彎刀還沒有出鞘,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漢軍騎兵的馬刀異常鋒利,戰馬都是西域進來的好馬,擁有極強的爆發力,也就是對付這些騎術高超的草原民族還需要做出劈砍的動作,如果是普通的步兵或者是騎術一般的騎兵,只需要將馬刀橫在前面,利用戰馬的沖擊力就可以輕松地割下人頭。 只是一次沖鋒,鮮卑前鋒騎兵就已經隊形大『亂』,四分五裂。這支漢軍騎兵是張遼親自率領的,他一馬當先,從鮮卑騎兵陣前一直殺到陣后,大刀一揮,又翻身殺了回來。 漢軍騎兵來回沖殺了三次以后,仍然騎在馬上的鮮卑人已經寥寥可數。慕容雄不愧是首腦人物,在漢軍騎兵的連番沖殺下,他居然挺了過來,還砍殺了兩名漢軍騎兵,只是自己也挨了兩刀,背上被拉開一條長長的口子,鮮血染紅了身下的戰馬,騎在馬上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