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節
開始幾天,劉備還有機會反擊一下,保持男人高高在上的尊嚴,到了后來,就只能一直是女下男下的姿勢了,他甚至連翻個身都困難。但那四個婦人卻好似喂不飽的無底洞,每天輪番上陣,就連劉備睡著了都不放過。 又過了十天,劉備終于撐不住了,開始劇烈地咳嗽,咳到后來,竟然開始吐出血來。而那四個婦人依然沒有放過他的意思,繼續需索無度,直到劉備一命嗚呼。 劉備是從四品的高官,忽然橫死在日南郡,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自然引得郡縣兩級官府一陣忙亂,封烈也帶著護衛從交趾趕了過來??たh兩級經驗豐富的捕快、仵作也開始聯手進行現場勘察。 因為劉備暫住的地方是日南郡的太守府,位于西卷城的中心,聽說出了這樣的大事,頓時從四面八方涌來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幸好有封烈手下的士兵維持秩序,現場的人雖然多,但并不混亂。 捕快們察看了劉備居住的小院門窗,發現一切皆是完好無損,首先排除了有外人潛入加害的可能。仵作們也拿起銀針,在劉備的尸體上扎了幾下,依舊銀光閃閃,證明并沒有中毒的跡象。最為詭異的是,劉備的尸體全身**,形容枯槁,除了下身處的一大攤污漬,并不見任何傷口。 這時,縣令才開始詢問那四名婦人。四名婦人早就統一了口徑,面對高坐堂上的幾個大老爺和兩班威風凜凜的衙役以及門外看熱鬧的無數百姓,她們沒有絲毫顧忌,始終一口咬定劉備來到西卷以后,整天就是纏著她們做那種事情,害得她們兩腿酸軟,到現在走路都要打晃。 日南太守和西卷縣令這兩級地方官看到這四個婦人并沒有什么姿色,聽了她們的口供仍然有許多疑惑,卻聽封烈已經板起臉來說道:“來人!將大門關上,把門外看熱鬧的百姓都轟了出去!” 太守**慌忙說道:“啟稟封將軍,主公曾有嚴令,除非牽涉到極度穩私,審案的時候必須讓百姓旁聽?!?/br> 封烈擺了擺手,說道:“這件案子不僅牽扯到穩私,而且關乎大漢的臉面,豈能讓這件事情傳揚出去?關門!” **無奈,趕緊揮了揮手,等衙役將府門關上,這才拱手說道:“將軍難道看出劉大人的死因了?” 封烈不假思索地說道:“這還不簡單,劉備分明就是縱欲過度,精盡人亡嘛。他的官階猶在你等之上,你們說,這種事情若是傳出去,是不是有損大漢的顏面???” **皺了皺眉頭,說道:“從仵作勘察的情況看,很符合將軍的推斷,但是下官以為,這里恐怕還另有隱情?!?/br> 封烈不悅道:“你說,什么隱情?” **以為封烈是對自己懷疑他的推斷而不滿,慌忙拱了拱手,說道:“其實也沒有什么,只是下官老家在青州平原郡,劉大人曾經在平原做過一任縣令,于民秋毫無犯,頗有賢名,似乎并非好色之徒,再說,這幾個女子也太……” 封烈擺了擺手,說道:“汝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備過去也是一方諸侯,什么樣的美人兒沒有見過。后來兵敗徐州,先降了袁術,又降了主公,實乃反復小人,自然不被主公待見,始終不曾委以重任。近來主公要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宣傳我大漢文化,便將劉備派來此處……” **恍然大悟道:“哦,下官明白了,劉大人一定是懷才不遇?!?/br> 封烈一拍大腿道:“不錯!你這話說到子上了。劉大人懷才不遇,到了西卷以后難免有些自暴自棄,這才縱情聲色。你看,連這樣的貨色都不肯放過了?!?/br> **沉吟片刻,說道:“下官明白了,這就按照將軍的推斷將劉備的死因公布出去,免得城中人心惶惶?!?/br> 自從漢軍占了交州以后,交州一帶風平浪靜,已經許久沒有發生人命案子了,更不要說是發生在從四品的高官身上,**是個稱職的地方官,他首先想到的是穩定人心。 封烈卻連聲說道:“不妥!這樣一來,大漢朝廷還有何臉面?依本將軍看來,就對外宣布是死于水土不服吧?!?/br> 原本在**眼中,封烈只是一員武將,又是蠻族人,自然粗人一個而已。沒想到封烈考慮得這樣周全,**不禁對他刮目相看,連連頭說道:“還是將軍說的對。只是這幾個婦人如何處置,還請將軍示下!” 那幾個婦人聽見說到她們頭上來了,不由都睜大了眼睛,巴巴地看著封烈。 只聽封烈淡淡地說道:“劉大人死于水土不服,也算為國殉職。這幾位婦人都是他的妻妾,國家自然要給與優厚撫恤。這樣吧,每人賜良田一百畝,白銀五百兩,絹帛二十匹,讓她們安享余年吧?!?/br> **忽然覺得松了一口氣。他剛才還在擔心,劉備的死既然牽扯到大漢的臉面,封烈會不會對這幾個婦人痛下殺手呢?如果封烈真要這樣做,他是沒有辦法阻攔的,但是他作為日南的地方官,不能保護自己的子民,又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現在,封烈這樣安排,不僅讓**不用再為那幾個婦人的安全擔心,而且他一向所敬重的劉備,名聲也得以保全。**不禁對封烈更加敬服,連忙拱手說道:“請將軍放心,下官這就去安排?!?/br> 封烈卻揮了揮手,說道:“日南貧窮,郡府能有多少余財,這筆錢還是先由軍中墊付,待封某稟明主公,再行定奪?!?/br> 門外的百姓雖然被驅散了,他們聽不到大堂上的議論,但是劉備死得太過離奇,茶樓酒肆關于這件事的議論卻越演越烈,先后出現了好幾個版本。其中最合乎邏輯的版本便是封烈的推斷,也最滿足百姓的獵奇心理,而且這個推斷還得到了郡縣衙役們的悄悄證實,于是很快便傳揚了開去。當然了,最關鍵的是,對于這樣的傳言,真正掌握著交州大權的封烈并沒有下大力氣去控制,而真正想控制的**又沒有多少人手和威望,所以,這個“謠言”便越傳越遠。 第696章處事不公 四天以后,一封關于劉備水土不服以致因公殉職的八百里加急送到了襄陽,文書是由日南郡太守**起草的,加蓋著太守的大印,隨文書一同附上的還有捕快、仵作的勘察結果以后各項善后事宜。 實際上,早在兩天前,劉欣就得到了這個消息,是通過幻影秘諜的渠道報過來的。對于劉備的真實死因,恐怕沒有人會比劉欣都更加清楚,只是他不會說出去的。 得知劉備已經死了,劉欣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放了下來,開始著手準備遷都長安的事情。其實,說“遷都”并不準確,確切地講,應該說是“定都”才對。因為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大漢王朝,曹cao擁立的劉協和袁紹擁立的劉表,都城分別設在濮陽和鄴城,而劉欣自己并沒有稱帝,手上也沒有掌控一位皇帝,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劉欣控制的區域雖廣,甚至已經包括長安和洛陽,但并沒有一座城市可以稱得上大漢的都城。 遷都是件大事,除了內閣和六部,許多文武官員和他們的家眷也都將遷往長安。文官還好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居住在襄陽,只要通知下去,讓他們做好準備就可以了。但是許多武將卻駐扎在各地,而這些武將往往又是一家之主,搬遷的事情自然需要他們親自回來cao辦。 各地的武將不可能因為搬家而同時調回襄陽,因此劉欣制定了一個計劃,將內閣、六部衙門以及官員家眷分成四批遷往長安。這樣,也就有足夠的時間讓駐防各地的武將輪流回到襄陽,組織搬家。 第一批返回襄陽的武將名單定下來以后,很快便通過各地驛站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發了出去。與此同時,劉欣也收到了**從西卷發來的文書。 日南郡關于劉備暴死的處理方式,其實本來就是劉欣和封烈商量好的,和**并沒有多大關系。不過,劉欣心情高興,還是下令對**、劉備予以嘉獎,提升**為交州別駕,正四品的官職,而劉備也提高半級,按正四品的規格下葬。 事實上,交州氣候炎熱,劉備的尸體根本不可能保存太長的時間,所以在定下劉備的死亡原因是水土不服的基調以后,**便在西卷城外擇了一處荒地,將劉備安葬于彼。人已經入土為安,總不能把他挖出來再折騰一回吧?再說了,劉備孤家寡人一個,就算將他葬在亂墳崗,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至于他的那四個“妻妾”,每人得了一大筆豐厚的撫恤金,早就歡天喜地回家改嫁去了。所以,劉欣這道關于劉備的嘉獎令,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這幾天,州牧府也開始忙碌起來。除了金銀細軟,府里還有許多東西需要運往長安,尤其是藏在那棟兩層小樓里的許多秘密,更需要早做準備。而劉欣也拿起工具,開始檢修夫人們乘坐的馬車,尤其是馬蕓和卞玉,現在都挺著個大肚子,車輛的平穩就顯得格外重要。 就在劉欣忙得滿頭大汗的時候,門口的親衛來報,關羽求見。關羽已經被定在第一批遷往長安的將領名單之中,因為過不了多久,他將要遠赴西域,出任西域軍團的軍團長。 離間關羽和劉備之間的關系,并且成功地收服關羽,在劉欣看來,是他到了這個世界以后最富挑戰性的一件事,也是他最為得意的一件事。但是劉備死亡的消息剛剛傳出去沒有幾天,而關羽也應該是今天才回到襄陽,他就迫不及待地前來求見,還是讓劉欣猶豫了一下。 劉欣來到大廳,果然看見關羽那張標志性的紅臉顏色更深了,甚至有些發黑,不由沉聲說道:“云長,有何要事?” 關羽一拱手,大聲說道:“主公,末將有一事不明?!?/br> 劉欣眉頭微微一皺,淡淡地說道:“恩,你說?!?/br> 關羽鳳眼一睜,說道:“回主公,末將聽說劉備那廝是縱欲過度而亡,主公為何宣布他是死于水土不服,還要予以嘉獎,末將以為,你處事不公!” 劉欣不覺吃了一驚。劉備死因的官方說法也是前幾天才宣布出去的,而另一個原因竟然也已經傳到了襄陽。這個消息傳得如此之快,固然有劉欣沒有刻意封堵的原因,但老百姓熱衷于傳播花邊新聞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不過,聽到關羽責問自己,劉欣反而放下心來,轉頭看了關羽一眼,指了指對面的椅子,說道:“云長,你先坐下來聽我慢慢說。人死為大,不管你和他過去有什么恩怨,他現在人都已經去了,就放開吧?!?/br> 關羽極不情愿地在椅子上支起半個身子,咬了咬牙,還是說道:“主公,末將想請幾于假,去一趟日南,還望主公恩準?!?/br> 劉欣“哦”了一聲,說道:“云長莫非是想去祭奠劉備?” 關羽“騰”地從椅子上蹦了起來,怒吼道:“我祭奠他?我恨不得將他銼骨揚灰!” 劉欣沒想到關羽的反應會這樣強烈,不由站起身來,走到關羽的面前,雙手搭著他的肩膀,將他重新按回到椅子上,這才說道:“云長,我還是那句話,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人總是要向前看的?!?/br> 關羽抬起頭看了劉欣一眼,忽然長嘆一聲,低下了頭。 原來,自從劉欣將杜秀娘賜給關羽以后,關羽一直希望杜秀娘能夠為他生下一兒半女,而當初他向劉欣討要杜秀娘的時候,也是找了個“膝下無男”的理由。結果,轉眼間快兩年過去了,杜秀娘的肚子卻不見絲毫動靜,反倒是曹卉接連為他生下了一兒一女。 按說,杜秀娘剛剛生下秦朗也沒有多久,看那豐滿的圓臀,也應該是個能生養的。而曹卉接連為關羽生了兩個孩子,那就說明關羽也是沒有問題的。 無奈之下,關羽將神醫華佗請進家中。華佗是一代神醫,對婦科尤為精通,輕輕搭了搭脈,又詢問了杜秀娘幾個問題,便發現個中原委。都怪劉備當初霸占杜秀娘的時候,使了許多變態的手段,結果影響了杜秀娘的生育能力,雖然并非沒有治愈的可能,但也要花費許多的精力。 關羽得知這個結果以后,曾經懷揣著利刃在劉備府外守了好幾天,可惜劉備足不出戶,并沒有給關羽任何機會。后來,關羽又被劉欣調往外地,這次因為遷都的事情才回到襄陽,卻聽到了劉備已經死亡的消息,而且關于劉備的死因有兩個不同的版本。關羽親手報仇無望,氣不過之下,便跑來求見劉欣,想要請劉欣將劉備的真實死因公諸于世。 劉欣沉吟半晌,方才說道:“云長啊,劉備死于水土不服是當地官府勘察后得出的結論,而說劉備的死因是由于縱欲過度,不過是民間的流言罷了。尊夫人的事情,劉某也非常遺憾,不過,既然華先生都已經說了,還是有治愈可能的,那就不用太過擔心,這件事我會交代華先生隨時跟進的?!?/br> 頓了頓,劉欣話鋒一轉,又說道:“云長,西域既是我大漢西北的屏障,又是大漢的重要財源,你駐守那里責任重大。你要多用些心思在這上面,不要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br> 劉備是死于縱欲過度,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當時在那個小院外面,許多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民間可以這樣傳說,官方卻不能確認。這倒不是為了替劉備保住名聲,而是劉欣在這件事情上做了許多小動作,如果宣揚得太過,反而會引起有心人的猜疑。 關羽見劉欣的話已經講到這個地步,不敢再多說什么,只得狠狠地跺了跺腳,拱手告辭。 幾天以后,第一批遷往長安的人馬啟程出發了。這支隊伍包括研究院、訓練基地還有武將的家眷,十多萬人馬,無數的車輛,綿延數十里,十分壯觀。 劉欣在長安城里修建的官員府邸是按照官員的品級進行分配的,不同的品級可以住進不同的宅院,但是也僅限于一些重要的官員,并不是所有的官員進入長安都可以分到一所宅子。武將必須達到副將以上級別,文官必須達到郎中以上級別,都是四品以上的高官。其他人員若是想在長安城里安家,只能自己掏錢購置房產了。 不過,劉欣對屬下向來比較優厚,官員的俸祿都比較高,如今的長安城地價、房價都不算特別離譜,大多數官員如果想在長安城內購置房產,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研究院和訓練基地雖然是和第一批搬家的武將同時出發的,但是他們的搬遷目的地并不是長安,而是長安城以西兩百多里的郿鄔城。研究院也不是全部搬往郿鄔城,搬去那里的主要是與軍事有關的一些研發和生產設施,民用物品的研發仍然留在了襄陽,至于民用產品和生產,則早已經轉移到了好幾個地方。比如白瓷的生產現在就主要集中在豫章郡的鄱陽縣,茶葉、絲綢的生產則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留在襄陽的只有紙張的生產。 第697章遷居長安 劉欣這樣安排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軍用物品的研發和生產,劉欣并不太擔心,因為郿鄔城本身就是一個軍事禁區,不要說容貌差異甚多的異族人,就連漢人沒有特別的通行許可,也不能進入郿鄔方圓五十里的區域。劉欣真正擔心的還是民用物品的保密問題。 大量先進的武器可以迅速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而一些技術先進的民用物品,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還可以從國外賺取大量的真金白銀,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反映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只有綜合實力強大了,國家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強國。否則,即使軍事實力再強,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做支撐,那只能是窮兵黷武。 外國人當中也肯定會有一些有識之士,這些人來到大漢以后,如果看到大漢的絲綢、瓷器、紙張、茶葉,難免會生出竊取這些方面技術的念頭。如果外國人也掌握了這些技術,甚至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那么漢人的商品就會失去獨占市場的機會,不僅對于大漢王朝的經濟是一個打擊,對于大漢百姓的生活也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為了防范外國人竊取漢人的尖端技術,劉欣動了許多腦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允許外國人出現在生產絲綢、瓷器、紙張、茶葉這些商品的地方?,F在,劉欣已經在茂陵設立了一個大的集市,允許外國商隊在此交易。而茂陵也是外國商隊進入大漢以后,可以走得最遠的地方,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過了十天,第二批遷往長安的隊伍出發了,這支隊伍全部是武將和他們的家眷組成,隊伍的規模要比第一支小了許多。同時,襄陽城中開始忙碌起來,第三支隊伍已經在收拾行裝了。 第三支遷往長安的隊伍要龐大得多,這里包括內閣、六部以及襄陽書院。也就是說,除了劉欣和沮授兩家以外,絕大多數的文官、武將和他們的家眷都將在這一批遷入長安。 其實,州牧府的東西也早已經收拾停當,幾輛特制的馬車都由劉欣親手整個一新,但是劉欣并沒有和其他人一起遷往長安,隨他一起留在襄陽的還有沮授一家。 到了這時候,所有人都已經心知肚明,劉欣到達長安之日,就是他登基稱帝之時。在這件事上,劉欣一直保持著低調,對于他過去宣稱的“待大漢王朝統一之時再另立明君”也始終沒有松口。但是,他手底下這些文臣武將早就行動起來,各種勸進活動已經悄悄展開。這些情況劉欣也已經知道,但他既沒有贊同,也沒有制止,實際上就表明了一種默許的態度。 這些年來,隨著占領的地方不斷擴大,劉欣已經越來越感覺到,沒有皇帝這個身份,對這些地方的掌控要費力得多。所以,這次他沒有和田豐、郭嘉、程昱他們一起遷往長安,是為了給他們做那件事,留下充足的準備時間。 就在劉欣悠閑地等著長安方面消息的時候,黃承彥忽然前來求見,拱手說道:“劉大人,黃某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讓阿丑去長安書院繼續讀書的好,還望大人指條明路?!?/br> 上次蔡玥從州牧府回家以后,也曾經將襄陽書院要搬往長安的事情告訴過他。只是黃承彥聽說襄陽書院還要保留,遷往長安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后,黃承彥并有些不太想讓黃月英去長安讀書了。然而,直到今天,聽說襄陽書院開始搬遷了,書院中一些資深的優秀教師都已經遷往長安,更重要的是,書院中的大批藏書也同時遷走了。 這樣一來,襄陽書院與長安書院立刻就不在一個檔次了。黃承彥就這一個寶貝女兒,從小就對她寄于厚望,自然想讓她去最好的書院讀書。于是黃承彥焦急起來,這才來見劉欣,希望劉欣能夠兌現上次承諾給他做的生意。 士農工商,在那些大名士眼中,商人是最為低賤的職業,這些名士不僅自己不愿意從事這個行當,甚至不讓自己的家人甚至家奴去從事這個行當。說到底,黃承彥也是一個思想保守的儒生,他也不愿意從事商業,甚至不愿意整個黃家從事商業。但是,就憑那幾畝地里的收入,想要在長安城買塊地建座宅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為了女兒,為了整個黃家的未來,黃承彥最好還是艱難地作出這個決定,走經商這條道路來重振黃家,所以他求劉欣幫助來了。對于黃承彥這個決定,黃家的其他子弟都是贊同的,生活在襄陽這個花花世界,誰不知道有錢的好處。 不過,這幾年由于劉欣重視商業,還專門在戶部成立商務司,使得劉欣轄區內的商業發展迅猛,尤其是重啟絲綢之路以后,各地的商隊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黃家在黃祖擔任家主的時候,就不屑于經商,現在貿然要組織商隊,自然是一頭霧水,既沒有貨源,也沒有人才,只好求到劉欣門上。 得知黃承彥想要組織一支黃家商隊,劉欣不由頷首笑道:“先生放心,這件事,劉某絕對會鼎力支持。但貿易講究公平競爭,劉某也不可能給你太多的優惠,只能答應每年調撥給你們黃家三百斤茶葉,其他的就看你們黃家自己了?!?/br> 茶葉現在還屬于官營商品,在市面上有錢也買不到,就連黃承彥家中喝的茶還是蔡玨送給他們的。劉欣一下子就調撥給黃家三百斤茶葉,這個支持可以說是不遺余力了。這三百斤茶葉,黃家甚至不用組織商隊,在襄陽就能夠大賺一筆。 黃承彥原來只是指望劉欣能夠折價賣給黃家一些白瓷,那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劉欣一出手就是三百斤茶葉,不由大喜過望,連聲稱謝,拱手說道:“黃某還有兩件事相求,還望大人能夠答應?!?/br> 劉欣并沒有因為黃承彥得寸進尺而生氣,因為他知道黃承彥是個非常要面子的人,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連黃家商隊組織貨源的事情都不會來求自己,他既然開口,那就是有要緊的事情。劉欣點了點頭,說道:“先生請講,只要劉某力所能及,絕不推辭?!?/br> 黃承彥不好意思地說道:“其實劉大人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好意提醒過黃某,只是黃某猶豫不決,錯過了時機?,F在就算手頭寬裕,想要在長安城中買塊地建宅子也來不及了。這段時間書院搬遷,課暫時停了下來,但黃某想來也停不了幾天,總不能因此耽擱了月英的學業。所以,黃某斗膽,想請大人恩準,讓月英暫在大人府上小住一段時間?!?/br> 黃家在襄陽城中也沒有宅子,但是好歹有兩門親戚,黃月英讀書的時間不是住在州牧府就是住在太守府。這次書院遷往長安,而蔡瑁仍然是襄陽太守,卻不是搬遷之列,于是黃家在長安城中就只剩下一門親戚了。 不過,有一件事黃承彥卻不知道,劉欣到達長安城以后,劉家是要住進皇宮的,黃月英再想住在劉家就不太合適了。黃承彥不清楚劉欣將要登基稱帝的事情,并不是因為他平時不留心。相反,黃承彥對這方面的事情非常敏感。但是,自從劉欣擊敗董卓以后,無論是官還是民,呼吁劉欣稱帝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就連司馬徽、龐德公和劉備這些站在劉欣對立面的家伙,都已經看出劉欣是民心所向,而將目標瞄準了劉欣的下一代。 正因為黃承彥滿腦子聽到的都是劉欣應該稱帝云云,所以這一次,輪到劉欣真要稱帝了,他反而沒有特別的感覺,更何況這次事情都是劉欣的一幫親信文武秘密進行的,外人又如何得知呢? 聽到黃承彥所求的竟然是這件事,劉欣不由哈哈大笑,說道:“先生勿憂,長安城中的宅子已經替你們準備好了。依劉某看,先生一家不如就此遷入長安好了?!?/br> 長安是未來的都城,那里的土地、房產現在價格還不算太高,但是總有一天會變成寸土寸金的所在。以劉欣、馬蕓來自后世的眼光,又怎么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在各地富商紛紛進長安城購地建房的時候,馬蕓也差人在長安城里買了許多土地,修建了一批住宅和店鋪。 這些土地、房屋、店鋪本來應該像襄陽一樣,全部掌握在朝廷手里,這錢自然也只能由朝廷來賺了??上дs上國庫空虛,朝廷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建設長安城,只能將這些土地打包賣給各地的富商士紳。 不算大漢錢莊,州牧府的女人們自己也另外經營了一些店鋪,手頭有不少“私房錢”,早就商量著要在長安城置些產業,于是便趁著這陣東風,買了不少地,建了不少宅子。這些地和宅子劉欣其實是沒有份的,但是蔡玨有份,她聽說劉欣勸蔡玥早做準備的時候,就提出來從自己那一份里撥一處給黃家算了。 黃承彥不好意思地說道:“那小民就多謝大人了,等小民有了錢,買了宅子再還給大人便是?!?/br> 劉欣擺了擺手,說道:“這個不急,你要說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第698章初級學堂 黃承彥拱了拱手,說道:“黃家人才凋零,但也有幾個天資聰穎的幼童,還望劉大人能行個方便,在長安書院中為黃家預留一兩個名額?!?/br> 想要振興日益沒落的黃家,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以黃家目前的狀況,實在找不出幾個可以拿得出手的人才。黃承彥頗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并沒有替黃家的子弟討要一官半職,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更長遠的未來。 襄陽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很快就要被委以重任,這件事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是為了讓書院的學生們能夠更加認真讀書,蔡邕已經將這個消息提前透露給了他們。黃月英滿心歡喜,她還幻想著能夠成為大漢的第一位女官,興奮之余,一不留神便說漏了嘴,這事情就被黃承彥知道了。 書院是劉欣一手創辦的,書院的學生學業有成,劉欣肯定會給他們一個安排,這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黃承彥卻從這件看似十分正常的事情中發現,劉欣對書院學生的信任程度遠遠超過了那些通過科舉考試的儒生。黃承彥敏銳地感覺到,要想重振黃家,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劉欣卻拒絕得非常干脆:“這件事劉某不能答應你!” 黃家已經成年的人和半大小子們都沒什么指望了,希望就寄托在那些孩童身上。見劉欣一口回絕,黃承彥焦急起來,咬了咬牙,說道:“黃某愿意讓月英退學,把名額讓給族中的其他子弟,懇請大人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