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經驗的意義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想終結Alpha發小、偏刃、出柜后我撿了個死對頭、出道吧,帽子架、玄武炎黃紀、遲一分心動、末日之無上王座、道觀被拆后、夜燈、重生之皇后升職記
一萬計劃中的一萬個高中生從某種意義講其實只是個幌子,一萬這個詞也是用來迷惑敵特用的。 科研搞不搞得好,不僅需要足夠的知識積累,更需要大量的經驗。 學習輔助器確實可以幫助高中生們快速積累知識,但是并不能幫他們彌補跟成熟研發人員的經驗差距。 科研狗只是個戲稱,是那些剛剛進入研究單位的學生們對自己的自嘲,不過他們非常清楚,沒有足夠的實驗經驗就不可能成為合格的研究人員。 因為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有了知識就能搞出科研成果,但是實際并非如此。 很多學科在學習理論時,課本上講得頭頭是道,一到聯系實際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跟實際根本就是兩個維度! 甚至還有一些學科,連課本上的理論都講得云里霧里,無法讓人信服,給人一種為了解釋實驗結果強行編出理論的感覺,這種學科大多稱為玄學科目。 比如化學,催化劑簡直都可以成為巫術了。 鬼知道某個催化劑為什么會對某個化學反應起那么大的作用,經常的結果是‘既然我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實驗做出來的結果確實如此,那我們就來編個機理解釋它吧!’。 再比如流體力學,一門經典的玄學。 飛機為什么要有風洞測試? 按照理論上說,有了流體力學我們應該能算出最優的的飛機外形,就算運算量大,我們有超算??? 實際上流體力學常常無法解釋結果...... 飛行器內流風洞實驗的可重復性差到了姥姥家,就像三流電子系學生按照老師講的步驟絕對焊不出來一個可以響的收音機一樣,ns方程對初值的敏感性猶如孕期女人的脾氣,完全不可捉摸。 所以飛機外形設計通常是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先按照經驗和感覺進行設計,然后再放到風洞上反復吹出來的。 類似的玄學科目還有很多。 比如大煉金術材料科學、物理哲學弦理論、自說自話心理學、我連感冒都治不好醫學(不論西醫和中醫),晶體你腫么長成這個模樣結構生物學,萬物靠查表土力學...... 這些學科的課本上要么充滿了天才們的靈機一動、要么經驗公式亂飛,要么一切參數靠查表,完全沒有靠譜的理論。 至于這些公式為什么是這樣,參數為什么是這個值,鬼才知道! 但是,你只要照這個值做,基本上就不會出錯。 如果這樣還不算玄學那什么才叫? 其實人類的科學還是非常落后的,無法解釋的東西太多了,甚至連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都無法自圓其說。 比如,自行車為什么不會倒? 沒人說得清。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你只要會騎車,就很大概率不會摔倒。 這就是經驗。 經驗在科學研究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麥克斯韋和牛頓這種狗逼絕世天才以外。 他們完全可以靠筆,或者一個蘋果,或者其他什么鬼東西,直接空想出理論還計算出運公式,然后在卸載教材上,跟一代又一代后世學子的發際線過不去。 嗯,在如今世人的眼中,江遠也加入了狗逼的行列。 除了他們,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都是靠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實驗總結出規律,然后再編一個看似靠譜或者腦洞大開的理論,刷幾篇論文。 如果以后有其他實驗室通過其他測試證明了理論正確,大家皆大歡喜,名利雙收。 如果證明理論錯誤,那也沒事,繼續蒙就是了。 總之,這1萬個學生和以后的學生們,還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而這些經驗積累需要在不斷的做實驗中才能養成。 前段時間,學習輔助器開發組想要研究‘能否把經驗也做成一種知識輸入給學生’的課題,但是被江遠否決了。 因為,把經驗做成知識是有很大的負作用的。 不論如何,課本上的知識大多是經過反復測試,正確率極高的信息,哪怕是經驗公式,我們只是不知道原因而已。 經驗就良莠不齊了。 同樣的實驗做下來,每個人獲得的經驗都不同,我們該以誰的為準? 以研究所主任的?不合適吧。 以團隊里名氣最大的科學家的?似乎也不太合適。 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大家自然而然地探尋著自然的方方面面,這才造就了科學界的百花齊放和不斷前進 如果用一個模子,培養出一批知識和經驗都完全相同的學生,就很有可能會讓華國的科研走上死路。 江遠認為這非常危險。 除了這一萬個學生之外,還有一批來自華國頂級軍校的學生和官方科研機構的年輕驕驕者。 之所以都是年輕人,原因說出來可能非常冷酷無情。 國家一方面考慮到年紀大的人可能接受不了學習輔助器的對大腦的沖擊,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驗驗證,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各個科研機構的中老年科研人員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不敢那拿他們做實驗。 尤其是那些國寶級科學家,包括江遠在內,都被絕對禁止使用學習輔助器。 在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無害的結論之前,國家絕對不會把這種技術使用在頂級學者身上。 江遠自然知道這是很不必要的擔心,他完全按照系統給的學習頭環理論進行的復制,基本上不可能有害處。 只是他沒辦法說服上層,因為不能暴露學習頭環的存在。 而且,他自己也沒有必要用學習輔助器學習知識,在華國的科研體系中,他最大的作用在于為科學開創新的領域,就像是大軍的前鋒一樣,而不是重復學習舊的知識,學習輔助器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就算江遠需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學霸時刻也足夠使用了,基本上浪費不了幾天時間。 ...... 某軍區的地下研究所,來自各個軍校篩選出的的1200名優等生集中在一個大禮堂中。 他們無比期待地互相交流,對這次秘密任務充滿好奇。 “我是華南第一軍校的,哥們你哪的?” “我是華國國防大的,韓雁行,你呢?” “有京都市的老鄉沒?” “你們都是什么系的?有沒有發現,這里似乎沒有指揮專業的?” “我們不是要去虛擬會議室開會嗎?干嘛還要集合在一起?” 即使都是軍校學生,這些剛剛加入軍隊的年輕人還沒經過嚴格訓練,依然保留著大學生的單純和散漫。 正在他們熱火朝天地聊天時,廣播中一個嚴肅的聲音響起: “各位同學,會議馬上開始了。請回到各自位置,進入10八八9虛擬會議室,一次性密碼已經發到你們的dt3收件箱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