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準備測試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想終結Alpha發小、偏刃、出柜后我撿了個死對頭、出道吧,帽子架、玄武炎黃紀、遲一分心動、末日之無上王座、道觀被拆后、夜燈、重生之皇后升職記
		
		    一天后,江遠終于完成了減配版的光盾系統設計方案。    這個方案被他命名為近距離光盾防御系統。    經過仔細精簡后,近身光盾主要由兩個子系統組成,納秒級超高峰值激光系統和超高速彈道探測攔截系統。    一切不必要的儀器都被舍棄,這兩個子系統也經過了極大的減配,重量已經降到了盡可能低的程度。    激光系統的性能與孫思青正在試制的還要低一點,有效射程只有在5公里左右。    超高速彈道探測攔截系統理論每秒可以探測、跟蹤00枚4馬赫以下的子彈。    按照估算,近身光盾系統的整體重量約30公斤左右。    “系統,使用‘科技定向進化’技能,進化近距離光盾防御系統的便攜性?!?/br>    “宿主準備使用‘科技定向進化’,該技能需要冷卻30天,是否確定?”    “是?!?/br>    “進化成功,隨機推演出2035年單兵外骨骼近距離光盾防御系統。已經發到新‘知識’中,請注意查收?!?/br>    “知識:2035年單兵外骨骼近距離光盾防御系統技術方案,重7公斤,有效射程2000米,理論每秒可攔截50枚4馬赫以下子彈。(已解鎖)”    成功了!..    7公斤!    這遠比想象得輕得多!    7公斤意味著江遠可以騰出額外的33公斤負重提供給電池。    這樣的話,紅色勇士的續航能力就提高了33%!    當然了,不能那么簡單計算,因為激光也是要耗電的。    由于每次發射激光需要消耗00克電池重量的電量,如果紅色勇士的所有電量都用來射擊和攔截的話,3公斤電池大約可以射擊30次!    兩千多次射擊太多了點,擁有人腦瞄準、計算機輔助和專門的射擊穩定系統的紅色勇士駕駛員,完全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樣通過潑灑大量彈藥,然后期望敵人自己用腦袋接住一發子彈。    紅色勇士的每次射擊都可以做到像狙擊一樣精準。    攔截消耗的電能則不能確定,江遠本身沒上過戰場不說,歷史上也從沒有這么一個三米多高但又極度靈活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戰場上。    不經過實戰測試,誰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子彈會落在它身上。    這次進化,江遠還驗證了一個猜測,系統不需要實物,只要有完整的設計方案就可以進化。    江遠并沒有真的制造出近距離光盾防御系統,但是他的理論是可行的,系統便接受了,然后推演出了進化方案。    手機突然響了,江遠接起一看是李晴瑜,笑道:    “李總想我了?”    “美得你!”李晴瑜沒好氣地啐了一口。    她的心理素質也是強悍無匹,前一天被匪徒襲擊,第二天就跟沒事人一樣去深思集團上班了。    簡直恐怖。    也是幸好她這么好的心理素質,外界媒體才沒發現到底發生了什么。    至于江遠消失的那幾天,記者倒是習慣了,反正他總是不時就消失的,也許又去哪個風景秀美的地方補充愛的滋養了吧?    李晴瑜很快恢復正常,道:    “美國政府剛剛向華國政府發起政府采購,0年內向購買00億美元的光電藻肥料,華國生物發電總公司以產能不足、一年內都無法供應國外為名,把這份肥單讓給了深思能源?!?/br>    江遠眉毛一揚,不爽地道:    “什么意思?這是美國的賠償?為了那艘本該銷毀的微型潛艇?”    李晴瑜輕笑道:    “應該是的?!?/br>    江遠嗤笑一聲:    “白皮們的算盤打得倒是挺精明,他們估計是覺得反正一時半會也造不出來,總歸是要買的,不如順帶作為賠償。同時從深思能源購買還能比從生物發電總公司更快到手,早一步到手便早一步研究,早一步破解。說不定,他們還做好了完成破解就單方面撕毀合同的準備?!?/br>    李晴瑜顯然也早已想明白美國人的想法,笑道:    “那么,這個合約?”    江遠沉吟了一下,便冷笑道:    “雖然我不相信他們能在0年內破解光電藻肥料,但是憑什么讓他們感到爽?”    “我偏不如他們的意。給他們兩個選擇,要么三年內付清,第一年40億,剩下兩年每年30億;要么滾蛋,深思能源的光電藻肥料產能也是很有限的嘛,等我們完成了深思區的需求后再說。如果著急,讓他們找華國生物發電總公司購買?!?/br>    “我明白了?!崩钋玷ぽp笑著掛上電話。    ......    ......    錢寶一如既往的給力,新材料不久就寄到了788基地,孫思青教授團隊也終于完成了激光發射器。    在短暫的試制過程中,又有兩個課題組停下了自己的工作,8名教授、3名副教授、7名科研狗投入到這臺設備的研制中。    說實話,他們就從沒經歷過如此順暢的研制過程!    哪次新武器的研發不是遍布荊棘?    哪怕一枚看上去不起眼的子彈,也要經歷上千次反復測試、改進才能達到基本要求。    激光發射器這種高科技武器更是難以想象會遇到多少困難。    隨便想想都能說出一堆,供電系統達不到要求、激發激光的新材料不堪實用、電路燒毀、激光品質不夠等等等等。    他們剛做好了艱苦奮斗一年半載的準備,試制就完成了,并一次性在實驗室內通過了測試?    我勒個去!    腰都要閃斷了好嗎?    回想起這次夢幻般的研發過程,孫思青感嘆:    “這根本不像第一次試制,我們仿佛是拿著千錘百煉過的標準制造手冊制造一樣。圖紙中的所有細節都很精準,沒有一絲錯誤和含糊,只要按圖索驥,這臺機器就造出來了,然后完美地通過了測試。沒有返工,沒有改進,沒有嘗試性生產測試,一切都一次成功。我懷疑隨便找個博士生都能完成它,只是慢點而已!”    另一名教授也是感慨無比地撫摸這臺線路都直接暴露在外面測試機,滿臉贊同,同時又為難地道:    “真是幸福的煩惱??!我實在不知道現在還能做什么?完全沒有需要優化改進的地方,干脆再測試幾次,然后徹底檢查一遍,如果一切正常,就直接按江總的要求申請外場地測試!”    孫思青苦惱地想了想后,無奈地笑道:    “雖然這樣做很不嚴謹,但是我認為你說得對,就這么干吧?!闭f完,她拍拍手喊道:    “來吧,大家伙,我們再測試幾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