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0章
楊慎和劉晉一樣也是狀元,還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狀元,這些年來也是一直做的很不錯,這一次也是下放到南直隸去當了蘇州府的知府,已經是四品的官員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在離開權力中心之前為他鋪好路來,盡可能的將他給拉上來一些。 當年劉晉從考中狀元到當上內閣首輔,也不過是十幾年的時間而已,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自己兒子也未嘗不可以,都是狀元,誰也不比誰差。 楊廷和和楊慎父子,王華與王守仁父子,這兩對父子都可以算是當今大明朝最牛的父子組合了。 楊廷和覺得自己和劉晉相比,總是比不過,有著差距,但是自己的兒子可比劉晉的兒子厲害多了。 自己的兒子是狀元,而劉晉的兒子呢,好像一個考科舉的都沒有,不是被劉晉弄到海外去了,就是去管理商行、工廠什么的去了。 就這一點來說,自己可比劉晉強多了。 這劉晉可能就有些湖涂了,不然自己的兒子讀書院考科舉,這以后沒有人來接著的話,這劉家以后該如何保持現在的輝煌? 在大明朝來說,什么財富都是浮云,唯有權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朝中無人的話,再龐大的財富也會煙消云散的。 想到這里,楊廷和突然間就覺得很開心,自己貌似也不比劉晉差,至少自己的幾個兒子還是挺有出息的,自己楊家三代人出了七個進士,劉晉家就不行了。 但很快,楊廷和又高興不起來了。 這劉晉貌似還有一個世襲的鐵飯碗遼國公,他兒子不用考科舉,將來可以直接世襲這個爵位,還可以代代相傳。 這劉晉雖然說是文官,但其實也算是武將勛貴集團的代表了,自己弄到了一個鐵飯碗,這兒子自然也就沒必要那么累死累活的去考科舉了。 在想一想,以劉晉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這兒子繼續走科舉考試的老路,或許真的并不合適,畢竟以后大兒子當遼國公,在軍隊中混,這其他兒子混文官的話。 這天子會如何想? 想到這里,楊廷和忍不住對劉晉敬佩起來。 劉晉肯定是早就已經想到了這些,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自己的兒子再去考科舉,讀的是新學,這人也安排去海外的殖民地,在殖民地這里相對來說更有發展的多了。 關鍵是還更加的安全,不會受到大明這邊的什么牽連,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面。 “高啊~不愧是劉晉!” 頓時楊廷和又對劉晉佩服萬分了,這劉晉估計著早已經想到了以后的退路了,可笑的是自己剛剛竟然還在心里面笑話劉晉。 “唉~” 內心里面嘆口氣,楊廷和便不再去想這些事情了。 “陛下,前年冬天的時候,我大明大寒,去年近乎一整年的時間,我大明北方都沒有下雨,干旱無比,干旱導致了鼠疫的大規模爆發,給我大明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br> “臣以為我大明理應高度重視此事,從多方面去進行預防,建立起完善的防御防控機制,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健全我大明的醫療體制?!?/br> “現如今,我大明地廣人稀,土地廣袤,但人口稀少,人口的增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人口的增長,除了有足夠的糧食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提高醫療技術,健全醫療體制,普及一些基本的醫療常識?!?/br> 劉晉拿出了一份奏疏,站出來向弘治皇帝恭敬的說道。 對于劉晉來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家丁憂守孝的時候,那自然是要將所有的事情都給放下。 這再次成為了內閣首輔,受天子器重和信任,在其位了,那自然是要為天子盡忠,為百姓謀福祉,這就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 大明發展到了現在,早已經不是原先的大明,不能再用以前的那些辦法和方法來治理大明了。 而是更多的應該向后世學習,逐漸的將大明引向一個現代化、科技化的社會。 這其中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醫療、科技、教育、經濟、文化、體制等等。 有些事情劉晉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但可以做的事情,自然是要現在去做。 比如醫療就是可以去做的事情、 醫療關系到健康、關系到一個國家的人均壽命。 以后市來說,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普遍都已經超過80歲,而欠發達地區,落后地區,不少地方的人均壽命甚至于僅僅只有四五十歲,差距是非常大的。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醫療科技技術的差異,相關的技術、設施等等相差太大了,所以才會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大明發展到了現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糧食產量大大的增加,吃的方面來說,大明人已經不成問題。 但是在醫療技術方面,大明目前來說,還是做的遠遠不夠的。 “以新生兒來說,在我大明京津地區,因為醫院和醫館等非常普遍,技術也是最為先進,大家的觀念也是發生了很多的改變?!?/br> “故而在我們大明的京津地區,新生兒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僅僅只有千分之幾的概率,并且大部分的孩童都能夠長大成人,夭折率大大的降低?!?/br> “但是這僅僅只是限于我們大明的京津地區,在我大明的很多地區,醫療技術和條件都依然非常的簡陋,人們的觀念也和以前差不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