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5章
一般人看到的僅僅只是京城這邊的天氣比往年似乎要冷很多,朝中的大臣們因為各地官府的奏疏,所以也是知道現在大明各地都遭遇了極寒的天氣影響,所以朝廷這邊要去賑災,做好相關的一些準備。 少數一些大臣則是能夠看到伴隨著極寒天氣可能出現的大旱以及農作物絕收的情況,可能出現的瘟疫、鼠疫等等。 只有劉晉能夠從全球范圍內去看如今的情況,依靠電報知曉全球現在都在遭遇極其詭異的天氣。 同時又能夠從歷史上尋找相似的一些時期,從這些時期之中看到大明極有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情況以及相應的從長遠的角度來制定預防、預警、控制的機制制度出來。 這就是劉晉,也是弘治皇帝一直以來都信任無比和欣賞佩服的劉晉。 或許劉晉不會像一般的大臣一般去賣弄自己的文學才華,寫的奏疏都非常的直白簡單,而其他大臣都是盡可能的去賣弄自己的才華學識,往往很多時候都要引經據典、拐彎抹角的,看起來就很累,讓人覺得很有才華的樣子。 事實上在弘治皇帝看來,劉晉才是最有才華的,給天子寫奏疏不需要賣弄才華,只需要說明事情就可以了。 劉晉真的沒有才華嗎? 肯定不是,劉晉能夠當狀元,才華是不用說的,而且劉晉極少數一些所寫的詩詞都是極為的驚艷,只是劉晉比較低調,不喜歡去顯擺自己的才華學識而已。 當然,這是弘治皇帝以及眾多了解劉晉的人對劉晉的看法。 事實上劉晉是真的沒什么才華,作為穿越者,只會抄襲和說寫平白話的內容,寫文言文、引經據典什么根本就不會,也太傷腦筋了。 制定的諸多制度、政策什么的,那也都是照搬、照抄后世的一些制度,之所以知道很多,能夠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那也是因為是穿越者的緣故啊。 所以劉晉是能夠偷懶就偷懶,盡量少寫奏疏,惜字如金。 沒辦法,穿越者想要混得好,總歸是要有一些人設的,劉晉的人設就做的很成功,美其名曰給天子減負,加快辦事效率,實則是自己沒才華懶得寫奏疏就要求大家也跟著自己來,不要跟爛婆娘的裹腳一般又臭又長。 偶爾又抄襲一兩首經典的詩詞什么,以此來表示自己確實是有才華的,總歸來說,才華肯定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又不能露餡了,所以詩詞歌會什么的,能不去就不去,老老實實窩在家里面抱著媳婦不香嗎? 劉晉也不和一般的大臣一般,恨不得天天就圍在自己的身邊,總是想要在自己的面前去表現一二。 這劉晉要是讓他閑在家里面的話,他可以半年、一年的時間內都不給自己寫一份奏疏,也從來不給自己問安什么的。 完全可以消失的干干凈凈,仿佛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的,這有時候也是讓弘治皇帝覺得自己是不是對劉晉太過生疏了一些,關心不夠什么的。 這回家丁憂守孝一年多的時間了,這還是因為極寒天氣的出現,劉晉這才寫了份奏疏過來,詳細的談論這件事情。 如果沒有什么事情的話,弘治皇帝估計著劉晉可以三年的時間都不給自己寫奏疏,也不會向自己問安什么的。 你要說劉晉不關心自己這個天子嘛,似乎好像也是可以這樣說的,但那些關心自己的大臣們,一封接一封的奏疏寫過來,都是問安啊、請上貢一些地方特產啊或者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什么的。 看起來好像是關心天子,但事實上這些奏疏極大的浪費了弘治皇帝的時間和精力,這變相的其實又是在害了弘治皇帝。 反倒是劉晉這種懶人,從不浪費天子的時間和精力,這又是有利于天子休息和有時間精力去真正思索國家大事的。 第2040章 南洋公主長大了 一般的大臣只會勸自己說要勤儉節約什么的,但是劉晉從來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反倒是說天子就該要懶一些,不要總是一頭的扎在案牘上面,那樣案牘勞形。 而是應該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適當的運動以及到處走走、散散心什么的,這樣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至于節約什么的,那更是不用節約,要開源,劉晉麾下的諸多買賣都有天子和太子的股份在里面,這天子的內帑到底有多少銀子,估計著只有天子自己清楚了。 反正以前的時候是省吃儉用了十幾年也才存了百萬兩銀子的內帑,而現在弘治皇帝內帑里面的銀子都已經有上億兩了,都存在大明第一銀行里面,是大明第一銀行最大的客戶。 而且上億兩的銀子還僅僅只是弘治皇帝龐大資產里面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資產是各大工廠、商行的股份,別的不說,單單是埃及運河的股份就價值幾億兩白銀。 這就是劉晉啊。 看似不關心自己,但處處為自己著想,總是能夠為自己解決最大的困難和憂愁,讓自己過的舒舒服服。 不需要虛情假意的問安、請安、請求上貢什么特產之類的,而是真正的想辦法治理好大明來,讓自己少憂愁、少煩惱。 能夠從制度上來減少大量無意義的工作,讓自己有時間休息,有時間去鍛煉自己的身體,思考國家大事。 不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和傷神,這才是真正的關心自己。 當了三十七年的弘治皇帝了,弘治皇帝算是將這些給看的清清楚楚了,所以即便是守舊派的官員如何彈劾、攻訐劉晉,弘治皇帝從來都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