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9章
“舟山漁場這里一年捕撈上來的魚超過4億斤,算下來,足夠我大明1萬萬人每人吃上兩斤多魚了?!?/br> “而這還是因為我們現在約定俗成,使用的漁網必須要留有足夠大的空洞,同時每條船每天只能下水一船,每月下水不超過20次,全年必須要有2個月的休漁期的情況下?!?/br> 潘老大給弘治皇帝算了算舟山漁場的漁獲說道。 “一年捕撈上4億斤?” 弘治皇帝一聽,也是微微吃驚,這個數量可是相當的龐大了,這足以養活上百萬的人口了。 一旁的劉晉倒是聽出了其它的意思。 沒想到這個時期的人對自然資源竟然還有如此強的保護意識,大家約定好捕撈的次數、時間,還有休漁期一說。 想想后世,舟山漁場的資源逐漸枯竭,這跟肆意捕撈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也是跟環境污染有關,導致舟山漁場的資源不斷枯竭,最后無魚可捕。 再仔細相想,其實也是跟這個時代的技術和條件有關系。 這沒有冰的時代,漁獲就要迅速的賣掉、處理掉,否則就會虧本,再加上大明現在的人口稀少,還分布廣袤,這捕撈上來的魚也賣不出太高的價錢。 這些漁民們捕撈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別看這個潘老大一早上的將這些魚都給賣出去了能夠賣到上百兩銀子的,可是這船出海需要開支,碼頭足以??啃枰M用、船員的工資等等,這些開支算開的話,賺的錢其實也并不是很大。 后世就不一樣了,人口稠密,消費市場旺盛,海鮮價格居高不下,海洋捕撈獲利頗豐,也就催生了大家肆意的捕撈,絕戶網都用出來了,也不顧禁漁期的禁令下海捕撈等等。 最后也就是慢慢的海洋之中的漁業資源越來越少,大家都沒有魚捕,而海鮮的價格又越來越高。 “我們大明的漁場啊,第一的肯定是我們舟山漁場,其次就是我們大明北面的千島漁場,哪里的漁獲也是非常的多,但遠離我大明本土,運輸不便,運過來的時候都已經臭掉了,所以大家都不去哪里捕魚,也就是倭國有人去哪里捕撈,然后運到倭國去賣?!?/br> “另外聽說黃金洲這邊的北境漁場,漁業資源也是非常的豐富,不過他們那邊都是將魚做成咸魚來賣,價格便宜,都是冷水魚,rou質是極其的鮮美、魚刺還少,也是很不錯的?!?/br> “真正賣鮮魚的也就是渤海漁場、黃海漁場和我們舟山漁場了,離本土近,消費市場大,聽說南洋這邊的海魚也很多,多各種各樣的大蝦,另外海外澳洲這邊的鮑魚和南非的鮑魚也是很出名?!?/br> 潘老大見弘治皇帝感興趣,也是滔滔不絕的講起大明的漁場來。 第1833章 寶島琉球 琉球城,劉遠陪著弘治皇帝漫步于琉球城的街道上面。 算下來,自己是第二次來琉球城了,上一次來還是率領大軍橫掃南洋諸國的時候,回京的時候路過琉球城在這里短暫的停留了一下。 依稀還記得,當時的琉球城還并不算大,僅僅只是一個小縣城的規模, 然而如今的琉球城,規模已經很大了,隱隱間有一座大城的氣勢。 道路上的人很多,非常的繁華而忙碌,兩邊的街道商店林立,琳瑯滿目的商品也是看的人眼花繚亂。 “這琉球城規??烧娌恍“??!?/br> “這竟然是短短十幾年時間發展、建起來的城市?!?/br> 弘治皇帝饒有興趣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關于寶島琉球,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根本就沒有在意, 因為在弘治十三年之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之地, 人煙罕至、瘴氣橫生,蠻夷出沒的地方。 當時大明朝廷甚至于都沒有在這里設置任何的縣衙、州府之類的,但隨著劉晉率先命人在這里建立起琉球城,開始在琉球這里發展種植園經濟,依靠蔗糖的可觀收益以及寶島琉球的肥沃土地、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吸引了數以百萬的人移民到這里。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寶島琉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由原先的荒蕪之地、瘴氣橫生、蠻夷出沒的地方變成了如此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種植園經濟、造船業、農業發達的地區。 因為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縱然是在冬天的時候,這里的氣溫也很少會低于零度,在南部的地區,甚至于全年的氣溫都非常高,故而寶島琉球現在不僅僅是大明的糖庫,更是大明的蔬菜、水果倉。 每到秋冬季節的時候,一船船從琉球出發的貨船, 滿載著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前往大明的京津地區。 不同于溫室大棚里面種植出來的蔬菜,寶島琉球的蔬菜水果以高品質著稱, 在京津地區是非常暢銷的, 是權貴、有錢人的最愛。 “陛下,琉球城現在的常住人口都已經超過五十萬了,并且琉球城這里的孩童比例是極高的,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孩童?!?/br> “等到這些孩童們長大之后,琉球城這里的人口還會迅速的增長?!?/br> 劉晉連忙笑著說道。 “是嘛~”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高興的笑起來。 這個時代對生育是極其重視的,有人就有一切,從上至下都是這樣認為的。 “走,出城看看,感覺我大明的每一個城市都差不多?!?/br> 弘治皇帝看了一會,頓時就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大明的城市都差不多,特別是這些新興起來的城市,無論是規劃還是建筑風格等等,幾乎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