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6章
“鐘公所言有理,如果荊江河段能夠治理好的話,周圍確實是可以成為魚米之鄉,必不屬于江南之地?!?/br> 張思安一聽,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再看看眼前的大地, 如果都變成沃野千里的話,這里可以養活的人口至少也是有好幾百萬了。 “我們如果在荊江這里修建一個大堤,將這北面的荊北平原給保護起來的話,這里至少可以多出幾百萬畝的良田?!?/br> 鐘藩打開地圖,拿出筆在地圖上畫出一條線,這條線上起棗林地區,下至監利地區,全長超過300里。 “大人,這樣的工程是不是太大了?” “這里雖然有大量前人已經修好的大堤,再加上借助山勢等等,我們要修筑的大堤長度依然有上百里的長度,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將我們整個湖廣的人調集過來,恐怕也不是一年、兩年可以修好的?!?/br> 張思安仔細的看看地圖,連忙說道。 荊江這邊其實自古以來就有修大堤的傳統,歷朝歷代也都會在這里修大堤,最開始的時候是在東晉時期,荊州刺史恒溫下令沿江陵城修筑金堤。 到了唐朝的時候,沙市以上的一大段堤壩就開始修筑,北宋時期,后堤逐漸的往下游修筑過去,大致到元朝的時候逐漸的形成了較大的規模。 在明朝,一直以來也是有修筑大堤防洪的傳統,并且一直以來湖廣這邊都有在修這個,所以張思安對這個是非常的熟悉,鐘藩只是畫出一條線,他就知道工程量非常大,絕對不是一年、兩年可以修好的。 這其中還有最難的一個郝xue鎮分流口,工程量極大,難度也很大。 “工程量是很大,但這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br> “現如今,我大明國力鼎盛、繁榮富強,又無內憂外患,國庫充盈,天子乃是千古圣君,朝中諸公又都是治世之能臣?!?/br> “我們現在不抓住機會和時間來修建大堤的話,以后恐怕就很難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br> “劉公提出了宏偉浩大的大明即將計劃,不僅僅疏通長江,帶動湖廣、江西的發展,而且還要大規模的修筑鐵路,這其中,甚至于還有規劃著修到天府的鐵路?!?/br> “要知道自古以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普通的道路尚且艱難險阻,這修鐵路到天府去,你可知其中的難度?” “和那相比,眼前的荊江大堤就根本不算什么了?!?/br> 鐘藩笑了笑說道。 修筑大堤、疏通河道而已,雖然工程量是有點大,但要說技術難度的話,跟修鐵路去天府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修鐵路去四川天府?” “這,要投多少銀子進去???” 張思安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張大了自己的嘴巴。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封閉的四川盆地,周圍都高大的山脈,入川的道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現在竟然說還要修鐵路進四川天府,想想都覺得非常的瘋狂。 “銀子是要很多,但是朝廷現在不缺銀子?!?/br> “劉公說我大明各地都要均衡的發展,四川乃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地勢開闊而平坦,只是對外的交通極其的不便?!?/br> “如果能夠修通鐵路的話,等于是打通了四川的脈絡,無論是四川自身的發展,還是說將四川的人遷移到關外、海外之地去都將變的非常的容易?!?/br> “就如同這湖廣、江西,地處內陸,現在隨著海外貿易和海外殖民的發展,這些年的發展速度是有些比不上沿海地區了?!?/br> “但如果將長江河道疏通,大量的修建港口和碼頭的話,湖廣和江西的發展也就很快可以跟上來?!?/br> “鐵路、公路、港口、碼頭這些都是為了我大明的長治久安,為了我大明各地的均衡發展而進行布局的?!?/br> “天子的雨露要均勻的灑向我大明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個子民!” 鐘藩點點頭,也是向張思安講起朝廷的一些事情來。 張思安雖然是封疆大吏,即便是和鐘藩也是差不多,但一個是朝廷的工部左侍郎,一個是地方的布政使,差別還是有的。 張思安可能再干幾年就要去南京養老了,但是鐘藩還有可能成為尚書和內閣大臣,在天子的身邊,升遷的機會可是比在地方大多了。 “劉公氣魄雄偉、高瞻遠矚,實在是讓人欽佩萬分?!?/br> 張思安聽完,也是贊嘆一聲。 “是啊,實在是讓人欽佩?!?/br> 鐘藩也是點點頭深表贊同,只有在這個時代,親自感受到了大明這些年發生的巨變才能夠陣陣的明白劉晉為大明帝國所做的巨大貢獻。 大明原本內憂外患,國庫空虛、軍備廢弛、百姓苦苦掙扎生存,然而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大明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如今的大明,國力鼎盛、國富民強、兵強馬壯、百姓生活富足,擁有萬里疆土,這一切都跟劉晉所提出來的一項項重大國策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說沒有劉晉就沒有現在的大明。 劉晉當了內閣首輔,更是提出了浩大的基建計劃,修建鐵路和公路、港口、碼頭、水庫、大壩,均衡大明各地的發展,可以說是完整和全面的規劃。 同時也是綜合了大明現在的國情來做這些大事的,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夠做好,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