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4章
“西班牙本土從戰爭中脫離出來,恐怕波斯人和朝鮮人以后就會壓力很大了?!?/br> 佀鐘也是跟著點頭說道。 “那就不管我們大明什么事情了,他們要搶、要打,那也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大明隔岸觀火就可以了?!?/br> 韓文也是笑著說道。 現在大家也是能夠體會到當戰爭二道販子的好處了。 軍火武器非常好賣,這可以養活自己的軍工產業,大量人跟著有工作、有飯吃,還讓大明這邊有足夠的資金去研究新的軍火武器。 糧食也很好賣,他們打來打去的,糧食都要靠大明的商行運輸過去,又可以賺一筆,要知道現在殖民地、藩國這邊產出的糧食非常多,根本吃不完,是不值錢的,運過去就是大價錢。 再然后從他們殖民地這邊運黃金、白銀、象牙、寶石、金剛石和奴隸回來,又可以賺一筆,這可讓很多商行是大賺特賺,靠著在西非這邊做買賣都賺了不知道多少銀子。 順帶著還帶動了西非這邊殖民地、藩國的發展,讓很多殖民地和藩國都變成了肥沃的良田沃土,大面積、大面積的種植園猶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大明人走到哪里都將種地這個天賦發揮的淋漓盡致。 “哈哈!” 眾人一聽,頓時就齊聲的笑了起來。 這要是在以前,自然是少不了一些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的文臣站出來說什么要以德服人、以仁義威服四海之類的,說大明不能做這些不義之事,賺這些不義之財。 但是現在,大家對此都是毫無愧疚之心,該賺的銀子一分不少的都要賺,因為從外面每賺回來一兩銀子就可以帶動大明十兩銀子的經濟發展。 也可以讓大明人多一分收入,讓大明的國力更強盛一分。 所以仁義道德,那是要對自己人來講仁義道德,對外,歸根結底來說還是要大明的利益為最高的行事準則,大明帝國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1768章 大搞基建 “陛下,黑土省距離我大明本土實在是太過遙遠,當地本土的土著又眾多,臣以為,為了加強我大明對黑土省的控制和治理,我大明應該從兩個方向修建鐵路通往歐洲?!?/br> 討論完了外部的事情,劉晉也是拿出了一份早已經寫好的奏疏遞交給弘治皇帝。 這是一份極其龐大的基建計劃, 類似于后世的五年計劃,當然,通往黑土省的鐵路也僅僅只是這份龐大計劃當中的一部分。 弘治皇帝仔快速仔細的看起來。 這份基建計劃非常的龐大。 核心點就是圍繞著鐵路、公路、港口和城市建設這四個方面來進行的。 鐵路方面,在現有鐵路的基礎上,提出了幾大主要鐵路干線的設想和計劃。 其中一個是修建通往歐洲黑土省的鐵路計劃,這部分鐵路計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中亞省、河中省, 通過烏拉爾山脈、原喀山汗國喀山城、梁贊公國的梁贊城到莫斯科城,最后直接抵達波羅的海變的厚照城。 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從南云省西極港往北,通過高加索西部交平緩的地區進入原伊爾汗國境內,然后沿著亞速海修往原克里米亞汗國境內,最終連接卡法城和基輔、莫斯科城,形成一個完善的鐵路網,以加強大明帝國對整個黑土省的控制和統治。 還有一個則是修建一條溝通四川的鐵路,四川是天府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然而自古以來因為入川的道路實在是太難了,故而一直以來四川都沒有得到什么太大的發展。 四川的人和物資很難出去,外面的人和物資也是很難進入四川,形成了一個閉塞的環境,這對于四川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 四川如果能夠迅速的發展起來,跟上大明發展的腳步,那么大明等于是在西南之地擁有一個大后方。 當然,來自后世的劉晉也是深知各個地區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后世因為種種原因, 選擇了集中力量和資源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 然后再指望著先富帶動后富的策略。 盡管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卻也是導致了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可以比肩歐洲發達地區,而西部地區,很多地方甚至于還和非洲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東部地區有的人一頓飯可以吃掉上百萬,而西部地區一個學校全校師生幾百人一年的伙食費還不到十萬塊。 巨大的差異帶來了諸多的問題,人口過度的集中到東部的沿海大城市地區去,產生了諸多的問題,什么留守兒童、城市人口過于密集、就業讀書等等諸多的問題。 另外,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也是充滿了優越感,歧視、看不起外地人,覺得他們之所以能夠比人富裕是因為他們更聰明、更勤勞、更有能力等等。 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他們之所以能夠富裕起來,完全是因為最初的時候集中了整個國家的資源和政策優先發展了這些地區,才讓他們能夠迅速的富裕起來。 而他們卻是將這一切覺得是他們的努力,又看不起那些中西部地區的窮苦人,卻是不知道在開始的時候,沿海地區根本就比不上內陸地區,他們很多時候甚至于連飯都吃不飽,故而才有了下南洋謀生之類的。 劉晉是穿越者,所以知道這一些, 知道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和所能夠帶來的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