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2章
沿用老一套的制度顯然是越來越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了。 以前的那套制度,那是用來管理幾十萬人,而且還是固定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制度,然而現在的京城,那是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大城市,人口大幾百萬,以前的那一套根本就難以適應現在的需求了。 “還請劉公多多指點?!?/br> 林泮一聽,頓時就急了。 這是在說自己做的不夠、不行啊, 這劉晉可是內閣大臣,天子身邊的紅人,他要是說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了,這官啊可能就做到頭了。 更何況這一次過來的還要太子殿下, 他可是大明的儲君,在他的面前,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現一下,現在卻是被說不行,這以后還怎么混啊。 “首先來說,京城的規模早已經擴大了很多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發展,你們有在這些新城區設置府衙嗎?” “其次,京城各種案件頻發,為什么沒有相應的將司獄職權給拿出來,成立類似于縣衙之類的衙門,專門負責各片區的案件,你們沒有,而且也怕將手中的權力給劃分出去吧?” 劉晉看看林泮想了想說道。 “這~” 林泮等人一聽,頓時就無話可說了,其實現在的官府衙門還一副官老爺的辦事風格,根本沒有任何服務于民的意識,有事情就來做,沒事情就喝茶,結果就是現在事情多到讓他們根本就忙不過來,都沒有時間去思考該如何真正好好的管理好整個順天府了。 第1676章 試點改制 劉晉看看林泮等順天府的官員,對于他們的情況豈能不知道。 古代當官很難,那都是要多少年寒窗苦讀才能夠出來的,至少要舉人才有資格去做官,但是想要考到舉人是非常難的。 連文征明這樣的大才子,考了一輩子,從十八歲開始考鄉試,前前后后一輩子考了九次,整整考27年,他都沒有考上舉人。 還有祝枝山這樣的大才子,吳中四大才子之一,他考上了舉人,但是考進士這一關,前前后后考了七次,也沒有考上。 這古代能夠當官的那都是真的一步步熬上來,絕對不是那么容易的。 故而對于自己手中的權力那也是倍加珍惜的,哪里還舍得將手中的權力給放出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來管,事情自然就多了。 以前城市規模小,事情少,還能悠閑的喝茶,現在京城規模日益擴大,人口暴增,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還想和以前一樣, 那自然是又累又辦不好事情。 可是一直這樣下去行嗎? 肯定是不行的, 京城越來也繁榮,對于官府這邊的職責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后世為什么官民比例很大,其實也跟官府的職責要求越來越密切相關。 古代當官,那是舒服的很,一個縣一個縣老爺帶幾個小官, 再來一些小吏、官差、衙役之類的就可以了。 因為古代小農經濟之下, 根本就不會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發生,他們只需要審審案子,主持下科考,有時候在組織下大家去修路、修城墻就可以了。 絕大多數時候, 這些官老爺都是在家里面翹著二郎腿看看書、游山玩水的, 皇權不下鄉,鄉鎮里面有什么事情,基本上族里鄉親就解決了, 到不了官老爺這里。 可是隨著小農經濟不斷的被破壞,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官府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事情也越來越多。 簡單來說那就是生產關系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的轉變和適應。 “林泮,你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劉晉也是問起林泮年齡來,看他的樣子,也有六十多了, 也該退休了。 “下官已經六十有二了?!?/br> 林泮一聽, 頓時就臉色蒼白起來,劉晉問起自己的年齡來, 這該不會是要將自己送回家養老吧。 他可是舍不得啊。 回想自己的一生, 科舉考試這條路還算順利,但也是三十多歲中舉, 四十多歲中進士, 混了十幾年官場, 這才混到了順天府府尹這個位置, 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品官員,他還想著以后能不能升一升到六部去當個尚書、侍郎什么的。 “六十二了?” “林大人, 年紀大了,還是不要太勞累的好?!?/br> 劉晉聽完, 微微點頭,想了想說道。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br> 林泮一聽,頓時就微微顫抖,隨即毫無精氣神的回道。 劉晉這個內閣大臣說自己年紀大了,不要太勞累了,自己以后就別想混了,還是早點回家去好好頤養天年算了。 只是,實在是不甘心啊。 自己才當了十幾年的管, 這三品的大員的官也沒當幾年,還沒有好好的享受手中權力的滋味呢。 這就讓自己回家去養老, 豈能甘心啊。 可是,不回去養老,恐怕也是不行了。 他在京城這里當官, 劉晉的為人早就已經知道了。 這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要走劉晉的后門,但劉晉那是一概不收, 順帶著還將送禮的人給狠狠的貶斥了一頓。 劉晉鐵面無私、兩袖清風,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劉晉比起劉健、李東陽、佀鐘他們這些人來,還更加的兩袖清風。 他們好歹還會收一收孝敬、會收點潤筆費什么的,劉晉那是從來不弄這些,也從來不給誰題字寫字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