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9章
王大爺、李大爺等人一聽,頓時就紛紛聚攏過去連忙問道:“發什么糧食?” “我們河南大旱,朝廷撥糧食下來了?!?/br> “大家都回去拿身份牌過來,每家每戶,每四口人發一袋五十斤的面粉?!?/br> 張平笑著說道,他是一個軍人,退役之后就在開封府這里當了一個官差衙役,這次也是別派下來給大家發糧食。 “四口人發五十斤面粉???” 眾多的村民一聽,頓時就興奮的互相奔走相告起來,一個個趕緊回家去拿身份牌,然后興沖沖的來到馬車這邊等著領面粉。 盡管家里面有足夠的糧食,但是這朝廷免費的糧食,不拿白不拿。 “還是現今的時代好??!” 很快,王大爺就扛著幾袋面粉往樹底下放著,整個人笑容滿面,笑的合不攏嘴。 他家人丁興旺,領到了四袋面粉,算下來就是兩百斤了。 這家里面的年輕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就剩下老人和孩子,這兩百斤面粉都夠吃到明年了。 “是啊,是啊~” “還是現如今的世道好啊,當年要是家里面有這一袋面粉的話,我那幾兄弟都可以活下來,meimei也不至于被人幾個饅頭就買走了?!?/br> 李大爺看著面粉,也是感嘆的直點頭。 只有經歷過拿著大饑荒的人才會真正明白糧食的可貴。 當時人命如草芥,幾個饅頭就可以買到一個丫頭,這還算是好的了。 被大戶人家買去了,至少還有的吃,不會餓死,更多的人則是餓死在了大饑荒之中,道路隨處可見都是尸骸。 “大家安心的在家里面吃著糧食,如果不夠了,到時候朝廷還會有糧食發下來的?!?/br> “這次,我們河南的旱災很重,天子也是免除了我們河南的很多稅,今年、明年種地都不用交糧了?!?/br> “另外,聽說京津地區的那些商行、工廠什么的也在辦賑災募捐,到時候估計著還有一些東西發下來,布匹、茶葉什么的肯定是有的?!?/br> 張平給村民們發完糧食,也是例行的宣傳起朝廷這邊的賑災政策來。 災荒最怕的是沒有糧食,其實就是怕亂,只要不亂的話,一切都更好說,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災加人禍。 “還有布匹、茶葉發?” 眾多的村民一聽,頓時就更傻眼了。 這是人在家里面坐,東西從天上掉下來啊。 這糧食大量的發下來就算了,還要給大家發布匹、發茶葉,這、、、這還是災荒之年嗎? “肯定有的,大家放心好了?!?/br> “大家有認識字,看過報紙的沒有?” “這大明日報上面不是刊登了朝廷的賑災政策嗎?” “這糧食可是四口人一袋五十斤,必須要足額的發放到大家的手中,大家拿到了糧食,到時候可是要給我們作證的,上面還會派人下來核查的?!?/br> “要是出現了克扣賑災糧食和物資的,我們這些人可都是要掉腦袋的?!?/br> 張平非常嚴肅的說道。 這賑災的物資剛剛下來,大明日報這邊就已經將賑災的方式和情況都公布出來,天下人都知道了。 這發給災區的糧食有多少,有多少人口,每口人發多少,這都是寫的清清楚楚。 一方面是讓災區的人安心下來,不要怕,有的是糧食給你吃,足夠你吃到明年,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為了防止有人貪污賑災的糧食和物資。 以前的時候因為信息不暢,天子縱然是下了傾盆大雨,這到了老百姓頭上的時候,可能連一滴雨水都沒有。 再多的銀子撥下來,這層層克扣之下,一兩銀子都落不到老百姓的頭上,只有賑災的糧食,這些當官的還有可能和jian商們一起合伙高價賣掉。 頂了天就是公開拿出一部分的糧食來煮粥賑災,那都算是有點良心了,至少還能夠救一部分的災民。 這老百姓哪里知道,其實上面是已經撥了足夠的銀子和糧食過來賑災了,至少都被中間的官員給吞到肚子里面去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有了大明日報,朝廷這邊就可以講賑災的方式以及數量之類的都公布出來,讓天下人都知道。 再加上現在小學、中學都在大力的普及,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識字,也就知道這個賑災的情況了。 這賑災的糧食和物資到了老百姓手里面少了的話,老百姓就會知道,自然而然就會去鬧,一旦被上面給知道了。 這中間貪污的官吏絕對逃不了掉腦袋的命運,貪污賑災款,在那個朝代都是重罪,如果讓人查出來了,都是難逃一死的,甚至于連三族都要流放千里。 第1620章 遠方的來信 很快,發完糧食的張平帶著人繼續往下一個村莊走去。 河南經過這些年的大移民,遷出去了大量的人口,留在河南的人口還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三,而且還都是老人,老人年紀大了,故土難遷,即便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鄉。 大量的青壯年遷移到了遼東、西域、河中、中亞、南洋以及海外等地,人口的大量流逝,也是導致了河南的很多地方都變成了荒無人煙之地。 一路走來,不知道多少村莊荒蕪,房屋倒塌,宛如兵荒馬亂的年代一般,這王家村是大村子,但是現在的人口也不及原先的十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