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4章
盡可能的斷了他們的科舉之路,再另外多半幾所大學,為他們打開另外一條新的道路,想必以后江南這邊出身的科學家必然會有很多。 江南人是非常重視教育的! 縱然是吃糠咽菜也要讓孩子讀書,這也是江南為什么一直以來都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說到底就是重視教育。 既然科舉之路變難了,那也還是可以走走新的道路,新式教育那也是教育,雖然當不了官,但是做其它的事情依然也是可以的。 沒必要在八股文的死水里面一直起不來,對江南人來說,這或許還是一件好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將來科舉考試徹底沒落,取消科舉考試取士的時候,江南這邊的優勢同樣還是會顯現出來。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重視教育的地方必然會不斷的涌現出大量的人才,也一定會發展起來,過上好日子。 第1545章 取消戶籍限制 “下面再來說下全面取消戶籍限制的事情?!?/br> 弘治皇帝見大家都沒什么一件又繼續提出了劉晉提到的另外一件事情。 取消戶籍限制,推進城市化發展一事。 這事情,劉晉給出的理由是打擊地方宗族勢力,但其實這僅僅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推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本主義的發展,大量工廠、作坊的興起,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大明海外,還可以大量使用奴隸來滿足需求,可是大明本土不允許奴隸的存在,勞動力又大量的分布在農村地區。 不將這些勞動力弄到城里來的話,工廠、作坊、商行等等哪里去找到那么多工人來。 歷史上的英國為了這事情,硬是搞出了一個羊吃人運動,大肆的圈占土地用來養羊,一方面滿足紡織廠對羊毛的巨大需求,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將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村趕到了城市之中。 在城市里面,這些勞動力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又沒有屬于自己的資產和房屋等等,自然而然一切都需要依靠工廠,必須要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動力來獲得生活所需的物資。 而且因為被驅趕到了城市里面,失去了原先的一切,又必須要重新置辦家家當來,無形之中,又多出了更多的開支和支出,擴大了內需,又為資本主義尋找到了市場。 現在大明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一方面城市里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工廠、作坊、商行、工地都需要非常多的勞動力。 另外一個方面,大明需要擴大自己的內需,這人一直留在農村,有自己的田地、菜地的話,處在小農經濟之下,內需很難拉動起來。 所以需要將農村的人口逐步慢慢的遷移到城市里面來,讓他們從農民變成工人,一旦到了城市里面,小農經濟的模式就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 進了城,房子要買吧? 買完了要裝修吧,這裝修了還要住吧,各種各樣的家具、家庭生活用品等等都要添置吧,還有就是生活所需的各種東西都需要購買吧,內需自然而然就擴大了。 其實大明的情況要比歷史上英國的情況好不知道多少倍。 至少來說,大明不需要采取強制性的手段來將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里面來,因為大明本身的市場體量足夠大,而且還有全球市場在這里幫忙。 其次就是大明的勞動力并不廉價,甚至于可以說是非常的昂貴,即便是進了城,大明人也一樣可以過的不錯。 只要在工廠上班,基本上都包吃包住,開銷很小,工錢又高,兩夫妻一起打工的話,干一年,回家就可以輕輕松松蓋起不錯的新房子來,再做上幾年,在城里面買房也是輕松的事情。 這些都說明,擁有雄厚底蘊的大明,可以掠奪全球財富和市場的大明,它所走的道路必然要更加的順暢很多,大明人也不必經歷資本發展道路上的諸多苦難。 現在唯一擺在大家眼前的問題,那就是戶籍限制的問題。 在大明,一般人是不可以輕易外出的,想要外出必須要有官府這邊開設的路引,如果沒有路引就可能會官府給抓起來,當成是流寇、盜匪之流的。 所以在古代,一般能夠隨意的外出的游山玩水的基本上也就只有讀書人了,讀書人有功名在身,基本上都可以隨意到處游玩,而且能夠讀書的人,基本上家庭條件都不錯,有條件支持外出游玩。 至于一般的老百姓,絕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連自己的縣都沒有出過。 當然,這些年朝廷對這方面的管控是很松的,各地官府也不管此事,因為工廠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你一管,誰還來打工? 此外就是海外需要大量的移民,朝廷鼓勵移民到海外去,對這方面的管控也是一下子就完全放松。 但戶籍的限制還是在的,有些地方的官員甚至于專門以此來敲詐勒索進城打工的人員。 此外,戶籍制度的限制不僅僅在于限制人口的流動,還限制了職業,朱元璋同志當初一廂情愿的給所有人都定下了身份。 什么煮鹽的炤戶,做工匠的匠戶,保家衛國的軍戶等等,這些也是含在了戶籍制度里面,炤戶世世代代都是炤戶,軍戶世世代代都是軍戶,不能做其它的事情。 后來劉晉進行軍事改革,全面廢除了軍戶制度,但其它一些相關的制度依然還在實行,影響了大明資本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