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0章
到時候大明就又會回到以前的樣子,自己這個皇帝又會變成以前那個窩囊的皇帝,要錢沒錢,要辦事又辦不成,而那些口口聲聲喊著忠君愛國的大臣,一個個卻又自私自利,爭權奪利,完全不顧國家的生死存亡。 這絕對是弘治皇帝不想看到的事情。 已經不是攻擊劉晉如此簡單了,攻擊劉晉沒有什么,大臣之間互相攻擊、爭權奪利的事情多了,自古以來都是有的。 劉晉也好,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人也罷,誰都遭到過彈劾、攻訐,朝堂之上的爭斗歷來兇險萬分。 作為皇帝,臣子之間的爭斗,皇帝還是很樂意看到的,因為這樣才能夠有利于掌控朝局。 可是斗爭都斗爭,但關系到國家大事,關系天子宏圖大業的時候,弘治皇帝就不能容忍了。 弘治皇帝可不想再回到從前,更不想處處都被所謂的祖制給約束和束縛。 現在的大明正面臨著千古未有之局面,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之上,需要的是不斷的勇猛前進,不斷的革新,而不是再和以前一樣。 弘治皇帝的聲音回蕩在金鑾殿上,一時之間,群臣紛紛恭敬的低頭,變的鴉雀無聲。 “朕覺得劉晉會試所出之題并無不妥?!?/br> “會試是朝廷倫才大典,選拔的是能夠治理國家的賢能之才,而不是只會口口聲聲喊這忠君愛國,卻是什么事情也不會,也解決不了的庸才?!?/br> “選拔人才,這才是國家舉行科舉考試的目的?!?/br> “劉晉所處之題,當今之大明,這是要考驗學子對于當今大明的認識,知道我大明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適當的給出一些治國的策略?!?/br> “這很符合科舉考試的目的和本意,是符合祖制?!?/br> “如果一個學子或者是朝廷的官員對于現在大明所面臨的局勢都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縱然是文采飛揚,才華橫溢,怕也是不適合待在朝堂之上,因為空談誤國,老百姓所需要的也不是泛泛而談之輩,而是需要那些能夠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官員?!?/br> 弘治皇帝的生意非常清晰的傳遞到金鑾殿的每一個角落,傳到了眾多官員的耳中。 意思很明確,他就是支持劉晉,站在劉晉這一邊。 不僅僅支持劉晉,還支持劉晉為代表的改革派和實干派,大明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千古未有,再用以前的那些東西來治理大明? 恐怕整個大明都會上下一片烏煙瘴氣,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今日之盛世。 沒有軍事改革,大明就不會有橫掃天下的大軍,自然也就沒有辦法開疆拓土,獲得廣袤的土地用來移民。 沒有財政改革,大明朝廷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也支持大規模的對外移民,支持基建,則大明本土依然人地矛盾尖銳,天災人禍不斷。 沒有吏治改革,大明上下都官員依然會喝茶聽曲,圣旨出了京城就是廢紙,天下的官員就不會勤奮的去治理一方,守牧一方,只會想著拉幫結派,彼此互相爭權奪利。 弘治皇帝清楚的知道,現在的大明,已經在改革和實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此時此刻,縱然是想要在回到以前,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以前的大明能夠控制如此龐大的疆土嗎? 以前的大明能夠縱橫四海嗎? 縱然是真的要回道以前去,大明新興的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能夠答應嗎? 很顯然,他們是不會答應的。 資本家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來給他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樣才可以從世界各地獲得原材料和傾銷的市場。 殖民者也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給他們撐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樣才可以在全世界各地殖民,從殖民地掠奪源源不斷的財富。 誰要是和這些資本家、殖民者作對,必將遭到他們的強有力的反擊,而他們的力量絕對是非常強大而可怕的力量。 第1473章 蚍蜉撼樹 群臣聽著弘治皇帝的話,有人露出笑容,有人則是皺起了眉頭,還有人則是默默點頭。 今日之大明,確實是和歷朝歷代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廣袤的版圖,成百上千的部族,上億的龐大人口,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和藩國,這一切都是以前歷朝歷代都未有的。 真的再和以前一樣,那整個大明就要亂套了。 偏遠地區的疆土必然會鬧分裂,大量的外敵會覬覦大明的富饒和財富,肆意的侵略你,國內的部族會不斷的鬧事,烽火四起,戰火連綿。 什么都祖制、祖制的,朱元璋雖然牛叉,但是也絕對不會想到大明會有今日之局面,他當時定下來的那些東西難道就真的能夠適應現在的需求? “陛下圣明~” “今日之大明正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上,發展日新月異,時移勢遷,我朝廷之策也應隨時而變,不斷適應我大明之變化,鞏固我大明的統一,促進我大明的繁榮昌盛?!?/br> 張懋首先站出來表態,他也是改革派的受益者。 以前的張懋,雖然是勛貴集團的代表,不過在朝堂之上卻是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主要的工作就是祭祖,除此之外,每次朝會那都是眼觀鼻鼻觀心。 但自從軍制改革之后就不一樣了,他是五軍都督府都督,替天子掌管天下兵事,可以說是手握重拳,并且在朝堂之上也是越來越有話語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