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婆娘,我們去買點年貨帶回去吧?!?/br> “給娃們一人買兩身新衣服,在給雙方老人也買一套,你再買上兩套漂亮的?!?/br> 王根生騎著自行車,整個人都神清氣爽的,盡管在冬天的寒風里面,騎自行車很冷,可是看著街道上面看過來的一雙雙羨慕的眼神,頓時就覺得一點都不冷了。 “我的衣服還有,買新的干嘛?!?/br> “當然要買新的了,這辛辛苦苦一整年,給自己買點新衣服總要舍得吧,更何況,這回家過年的,不穿體面點怎么行?!?/br> “那你也買一套?!?/br> “行~” 夫妻兩個一邊騎車,也是一邊商量著回家過年的事情。 來到商業街的時候,整個商業街早已經人山人海了,每一個店鋪這里都擠滿了人。 過年放假的時候,正是一年當中生意最好的時候。 各個工廠、作坊、商行都給員工發放了工資和年終獎,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手頭拿著銀子,又要回家過年,自然而然是要大肆的采辦一番。 這也就形成了眼前商業街人山人海的熱鬧場景,商業街的道路上面到處都是人,很多人的手上都大包、小包的拎著。 各個商店這里的老板和伙計則是忙的滿頭大汗,實在是人太多了,生意太好做了,無論是吃的、用的、穿的,只要你有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龐大的消費人群給買的精光。 好在這些老板都是有經驗的,提前就已經準備了充足的貨源,足以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不至于出現了沒貨的現象。 王根生、李二秀夫妻兩人也是按照早已經計劃好的,直賣衣服的成衣店去。 服裝店這里的生意是最好,占地面積很廣的服裝店,里面擠滿人,店里面的伙計忙的滿頭大汗。 直接買成衣,這也是最近這幾年才逐漸流行起來的。 在以前,大家都是購買布匹,然后自己回家去做衣服,賣成衣的很少、很少,而且也不流行,因為自己做衣服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 但是這幾年,成衣就開始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平時大家都很忙,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自己做衣服。 再者就是經過工廠設計、制造出來的成衣,比起自己買布匹做出來的成衣要更加好看,這對于京津地區這樣的大都市來說,盡管時尚一詞還沒有出來,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你穿一件自己做的衣服,怎么看都土里土氣的,而那些經過工廠設計制造出來的成衣,看起來就是要更好看、更時尚一些,自然而然大家都會慢慢的去習慣買成衣,而不是買布匹自己來做衣服。 成衣的逐漸流行,也是引領了大明紡織行業的發展,大量的紡織工廠開始轉型做成衣,極大的豐富了成衣的品種,也是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直接購買成衣。 一番大肆的采購,王根生的自行車上面掛的滿滿的。 有給家里孩子、老人帶的衣服,也有給孩子們買的零食,還有過年時用的一些年貨,有些東西,在自己老家的山旮旯里面是沒有賣的,只有京津地區這樣的大城市才有賣。 小小的一輛騎著車,前面的籃子里面裝滿了東西,龍頭兩邊也是掛滿了一個個袋子,連中間的大杠杠上面也是捆了一個大包。 后面的座椅上面,李二秀穿著厚厚的冬衣,帶著帽子,用布包的緊緊的,手上面提著一個大包。 至于王根生,穿著厚厚的羊毛大衣,戴著厚厚的羊毛氈帽,手上也套著羊毛手套,興奮且開心的蹬著自行車踏上了回家的路。 京城連接四面八方的一條條水泥馬路上面。 盡管寒風呼嘯,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在每一條水泥馬路上面都能夠看到大量的身影,他們穿著厚厚的衣服,肩扛手提的帶著大包、小包,滿臉笑容、興奮的往自己家鄉一步、一步的走去、返回。 新年是團圓的時節,縱然是相隔遙遠,縱然是天氣寒冷,可是依然也阻擋不了人們回家的腳步。 在遠方的家鄉,哪里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孩子,哪里是自己的根,縱然是飛的再高、再遠,依然是要回去的。 即便是迎著寒風和大雪,大家也是要回去的。 離京的一條條寬敞水泥馬路上面,浩浩蕩蕩的返鄉人群形成了一條條黑色的長龍。 “真是壯觀的一幕,或許只有家才有這樣的力量,讓數百萬人冒著嚴寒返回自己的家鄉,匆匆的過上幾天,然后又要冒著嚴寒再回到這里?!?/br> 京城南區的一處高樓上面,劉晉拿著望遠鏡,看著通往遠處的水泥馬路,看著水泥馬路上面浩浩蕩蕩,冒著寒風返鄉的人群,也是忍不住發出了自己的感嘆。 想一想后世,每當過年的時候都會迎來返鄉的高峰期。 在一個個車站這里,幾十萬人擁擠在一起,冒著寒風,有些時候還要冒著寒雨,提著大包、小包的,忍受著旅途的艱辛,依然也要回自己的老家去和親人團聚。 此時此刻,自己眼前所看到這一幕,實在是太像了。 烙印在這個民族骨子里面的東西,它可以穿越千年的歲月,也可以經歷無數的巨變,它始終都不會改變。 家國天下,這就是炎黃子孫始終屹立不倒的原因。 “交通還是太落后了,馬車的數量還是太少了一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