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6章
這才是他們希望和熟悉的生活,而不是去開什么工廠,去海外弄什么殖民地之類的,這些對他們來說,太過陌生,也不熟悉,害怕、反對、不愿意接受,甚至于要將它掐滅掉。 說是反對新學,但隨著站出來的大臣越來越多,隱隱之間已經向著反對辦工廠、辦作坊、反對移民和殖民海外的趨勢。 “……陛下,臣以為理應限制工廠的規模和數量,工廠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大量的農人離開土地進去工廠之中務工,致使江南有大量的良田荒蕪,原本江南乃是魚米之鄉,可是今年,江南地區的糧食產糧出現大幅度的下降?!?/br> “良田荒蕪無人耕種,又有大量的逐利之人,將大量的良田用來種植桑葉以養蠶牟取暴利,亦有商人將良田該種茶葉、棉花、桑麻等等?!?/br> “長此以往,原是魚米之鄉的江南都將不再產出一粒糧食,更何況其它之地,據時我大明將要面臨前所未有之饑荒,國本動搖,社稷動蕩?!?/br> 有來自江南的官員,痛心疾首的向弘治皇帝提起江南這邊的情況,土地無人耕種,不是荒蕪就是用來種一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反正在他們看來,種糧食才是根本,至于種其它的東西,那都是浪費土地。 聽到這個官員說要限制工廠的數量和規模,朝中的一些大佬終于坐不住了,特別是那些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投資工廠和作坊的官員。 “陛下,臣以為此言差矣~” 戶部尚書佀鐘站立出來,他一開始也是屬于傳統的官員,不過這兩年,他的幾個兒子也投資了幾個工廠,生意都很不錯,賺到的銀子比以往靠佃租收到的多很多、很多。 聽到有人說要限制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他立即就著急了,你反對新學就反對新學吧,好好的扯到工廠上面,還要限制數量和規模。 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嘛。 好不容搞起幾個紡織廠和水泥廠來,生意做的火熱,銀子數的開心著,這要是自己的工廠找不到工人或者關閉掉的話,自己喝西北風去??? “這些年來,我大明堅持對外開疆拓土,同時也是將大量的人口遷移到新得到的疆土之上,這本身就會導致我大明原本兩京十三省人口的流逝,自然而然會有一些土地無人耕種,但大多數也都是一些干旱的下田,上田肯定是有人耕種的?!?/br> “其次,農人在田地之中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所得都還不夠一家人吃飽飯,可是在工廠之中,一個月至少也是能夠拿到四兩銀子,足以養活全家還有結余,兩夫妻一起在工廠做工的話,一年下來,還能夠存下幾十兩銀子?!?/br> “老百姓不僅僅能吃得飽,而且還可以吃上rou,這難道比起以前了辛辛苦苦種地還吃不飽飯來,老百姓自然懂的如何去選擇,種地的人變少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br> “至于說江南會出現饑荒,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br> “江南總的糧食產量是少了,可是人口也變少了,大量的人口流逝,所需要的糧食也會減少,雖然土地荒蕪了一些,但也不至于出現饑荒,更何況有番薯、玉米等作為補充,又有南洋大米,根本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br> “江南地區的糧食價格已經連續八年下跌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如果真的缺糧的話,糧食價格就不會下跌了?!?/br> “臣以為,應該大力鼓勵工廠和作坊的興辦,因為一個工廠能輕易的養活成千上萬的人,能夠生產出大量的布匹、水泥等等,極大的豐富了我大明的商品,豐富百姓的生活?!?/br> “對于閑置田地的問題,更多的應收是學習遼東、河中、黃金洲等地,采用機械化耕種,提高效率,以更少的人力來耕種更多的土地才是正道?!?/br> “而不是所謂的關閉工廠,將人給趕回農村去種地,種地如果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話,老百姓自然會去種地,在工廠當工人如果做不下去的話,工人自然會離開?!?/br> 佀鐘聲音洪亮,每一個字都清晰的傳遞到金鑾殿的每一個角落。 “佀公所言有理~” “我大明關內的大量人口遷移到海外和關外,總不能說將這些人又遷移回來吧,將得到的上好土地又讓給那些蠻夷吧?” “有些人啊,不思進取,又不知農人的辛苦,就該讓他們去好好體驗下農人的艱辛,他們就知道為什么沒人種地了?!?/br> “是啊,是啊,他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只想著自己的田地無人耕種了,沒有佃租收了,就覺得要關閉工廠,讓人回去給他們種地,這可能嗎?” “種地連飯都吃不飽,誰會去種地?” 很快,支持佀鐘的人也是紛紛站出來,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吃到了時代紅利的人,幾乎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工廠、作坊、商行、海外種植園等等之類的。 對于他們來說,以前收佃租的那點糧食換成的銀子,和他們靠工廠、作坊、商行等等做賺錢的銀子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讓他們再和以前一樣去收佃租,收那點糧食?看都看不上了。 聽到這些大臣的話,劉晉嘴角也是露出了笑容,這些年來,自己拉著很多人一起辦工廠的作用體現出來了。 自己不急,有人就先急了。 想要限制工廠的數量和規模,這無疑義是和朝中這些大資本家們作對了,自然而然就有人站出來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