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章
今年,恐怕糧食的價格還會更低。 這也就是李大毛愁眉苦臉的原因了。 如果是以前,李大毛 還沒有移民來遼東的時候,這糧食大豐收的話,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自己一家人可以有更多的糧食吃了。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在遼東地區的移民,家家戶戶根本就不愁吃不愁穿,糧食多到根本就吃不完。 大部分的糧食都需要用來出售,賣掉的,自己吃的糧食占比非常小。 所以糧價就關系到了大家的收入。 沒有辦法,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以前的時候,大明也就是兩京十三省這點地盤,人口多,土地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士紳的手中。 這也就是導致了大家不得不依賴在土地上來生存,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耕種,也不過是為了能夠吃幾頓飽飯。 現如今就不一樣了,大明獲得的土地實在是太多了。 南洋、澳洲、黃金洲、遼東、西域、河系、南云省、草原等等,隨便一個地方都是廣袤而肥沃的沃野,再加上海外殖民地、藩國的發展,同樣也是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持續的移民政策之下,這些地方都在逐漸的開發出來,最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年年大豐收。 遼東產出的糧食足夠供應整個大明食用,西域、河系地區產出的糧食多到吃不完,用來大規模的發展畜牧業,馬匹、牛羊的價格也是連年下跌。 澳洲這邊的畜牧業發展迅猛,現在已經紡織廠搬遷到了澳洲,在澳洲這邊用羊毛紡織布匹專門銷往歐洲。 黃金洲這邊黃金熱潮依然非常的火爆,大量的人在這片土地上尋找黃金,夢想著一夜暴富。 不過伴隨著大量移民的遷入,黃金洲這邊的農業也是發展迅猛,玉米、小麥的產量年年翻翻,這極大的促進了移民的遷移,至少來到黃金洲不用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還有南洋這邊,種植園經濟一直非?;鸨?,種植園越來越多,傳統的甘蔗種植依然火爆,不過因為歐洲這邊對香料的需求非常旺盛,也是出現了一些專門種植香料的種植園。 至于水稻,種植的面積非常小,但產量卻是極高,不僅僅滿足了南洋地區越來越龐大的人口,而且還大量的返銷回大明,遠銷到海外的殖民地、藩國。 幾乎各個地區的糧食都在大豐收,當然除了大明的陜西、山西、北直隸、河南、山東等地。 這些地方因為大量人口的外遷,很多地方甚至于十不存一,像陜西的黃土高坡上面,因為條件艱苦,一直以來都是朝廷外遷人口的重點區域。 大量的人口遷移到各地去,他們生活幸福,自然而然就帶動了這些地區的人自發性的外遷,以至于人口大量的流失。 人口大量流失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這些地方的耕地大量的荒蕪下來,無人耕種,這糧食產量自然就會大幅度的下跌。 很多地方的地主士紳們,甚至于連哭都沒有地方哭。 以前人人搶著耕種的上好土地,到了現在竟然無人耕種,只能夠看著不斷的荒蕪下去。 人口大量外遷的地區,人口迅速的減少,糧食產量也在不斷的下降。 這是朝廷移民政策所導致的,但也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局面。 這些地區的自然條件實在是太惡劣了,除了幾塊平原地區條件還可以之外,其它地方其實已經無法再承受龐大的人口了。 人口外遷,耕地荒蕪,土地荒蕪,山林得到休養,只要長久的下去,自然環境就會慢慢的越變越好,逐漸的恢復。 還有河南等地區,人口太多,人均耕地太少,很容易就產生人地矛盾,有個天災人禍就很容易出事。 但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外遷,河南這個地方的人口也是越來越少,以前地主老財的田地是大家強者種,現在是地主老財求著大家種都沒人去給他們種地。 因為大家現在都是一門心思的往外面走,去京津地區打工也好,移民去海外也好,去哪里都比待在河南這里給地主老財種田好。 在同鄉、同村、親戚朋友的帶領下,大量的人口自發性的就遷移到了遼東、西域、河西、南洋等地,這也就導致了以往的產糧大省河南省的糧食產糧兩年下跌。 至于北直隸,受移民的影響很小,北直隸這邊是受到了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深遠影響,大量的人進入工廠,前往海外。 這也導致了北直隸的糧食產糧大跌,需要大量的進口糧食。 這就是大明現在的情況,新獲得的領土這里基本上都是糧食大豐收,而傳統的兩京十三省因為人口的大量外流,導致大量土地無人耕種,進而出現了糧食產糧大跌的情況。 但這并沒有影響大明的糧食安全,因為兩京十三省糧食產糧是降低了,但是人口降低的幅度更大,對糧食的需求更小,即便是產糧大跌,這些地區的糧食依然過剩,再加上番薯、玉米、土豆的推廣,大明根本不愁吃的糧食。 第1101章 要轉變思路 “嗚嗚~” 南山村通往鐵嶺城的道路上面,幾輛四輪馬車滿載著糧食從南山村往鐵嶺城這邊緩慢的走去,拉車的馬顯得很吃力,趕車的村們卻是一個個滿臉笑容有說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