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劉晉笑了笑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說的好啊,也是看的很遠,繼續說下去?!?/br> 弘治皇帝同樣也是一下子明白了,臉上也是洋溢著笑容,現在是胸有成竹,一點也不擔心大明的疆域版圖過大,統治的部族過多的問題了。 “軍事上的集中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所有的軍隊都必須集中于王權之下,在這方面不僅僅是說這個軍隊指揮權歸于王權,而是包括很多方面?!?/br> “比如軍隊的訓練應該有專門的訓練人員去訓練,而帶兵的軍官和將領則是由專門的軍事學院來進行培養,軍隊必須貫徹忠君愛國的思想,進行思想上的控制?!?/br> “同時軍隊的費用和開支方面也必須集中于王權,所有的開支都必須由天子掌控,而不受制于任何人?!?/br> “另外軍隊的來源方面,不能再和以往的朝代一樣,只在一個地方募兵,而是應該從整個大明各個省份,各個地方進行募兵,根據各個地方的人口數量進行統一的分配名額?!?/br> “統一募集起來的兵再進行統一的訓練和管理,如此一來,就不會形成某個地方的兵太過集中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加強軍權的集中?!?/br> 聽完劉晉的話,弘治皇帝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起來。 以前的時候只是想到了這個軍隊自己說了算就可以了,將調兵遣將的虎符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了。 現在看來,這里面的學問大著呢,劉晉所講的才是真正的集權,設計方方面面,在這樣的方法之下,這軍權就可以始終牢牢控制在天子的手中。 第943章 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 “軍權的控制,不僅僅在于制度上面的控制,更在于思想上的控制,同時對軍隊費用來源的控制,唯有三管齊下,才能夠真正做到將軍權始終控制于王權之下,而不會出現地方割據勢力或者是將領謀朝篡位的現象?!?/br> 劉晉一口氣說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后世的專家學者可是早就已經研究的非常透徹了。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軍權上面的控制都是最為重要的,不管是華夏的歷史上還是國外的歷史上,都有太多、太多軍隊將領謀朝篡位的案例了,數都數不過來。 俗話說得好,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所以無論是那個國家和朝代都對軍事極為的重視,軍隊都是不能輕易調動的,都必須要有嚴格的程序。 “說得好~”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忍不住直點頭,深表贊同。 這自古以來,當皇帝的都很防備武將,至于文臣,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軍隊的控制方面,那更是煞費苦心,想出了諸多的辦法。 像大明朝,那是以文人來統兵,明朝歷史上除了這開國的時候有一些赫赫有名的武將之外,在之后,所有軍事出名的人,其實都是文人出現,像于謙、孫承宗等等,都是文人,文人統兵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除了文人統兵之外,在軍隊之中,還有皇帝派遣過來的監軍太監,文人加監軍太監的摸索,是明朝控制軍隊的方式。 這樣的方法,好處就是沒有武將,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武將謀朝篡位的事情發生,壞處是外行指導內行,再加上文臣對武將的故意打壓,明朝的武人算是歷朝歷代地位最低的。 很多時候在外拼死拼活的保家衛國,往往還抵不過文人的一句話,以至于明軍的戰斗力非常弱,縱然是天子有節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軍隊不行,這腰桿子自然硬不起來。 現在聽完了劉晉的話,弘治皇帝頓時就明白了劉晉在軍制改革之中所做的一切了,這一切都是為了加強集權,加強天子對軍隊的掌控,同時又能夠將大明軍隊的戰斗力給提升起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雖然聽話,但卻是戰五渣。 實行義務兵役制度,從大明各地募兵,征集兵源,這是為了防止某地從軍的人過多,形成地域性的小集團。 征召上來的兵源進行統一的打亂管理,統一的訓練,不僅僅增強了戰斗力,同樣也是控制軍隊的一種手段。 建立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培養軍隊將領,這不僅僅是增強大明軍隊戰斗力的手段,同樣在其中灌輸的忠君愛國思想,這等于是思想上的控制,說到底還是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天縱之才,治世之能臣!” 想清楚了這些,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嘆一聲,以前總是不明白劉晉所做這一切的深意,如今卻是一下子都明白過來。 對于劉晉的才能這才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劉健、李東陽、張懋、謝遷等人也是紛紛點頭,聽劉晉這樣一講,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財政上的集權相比起政治和軍事上的集權,可能是歷朝歷代最被忽視的一個地方?!?/br> 劉晉緩一緩,歇口氣之后又繼續緩緩的開口說道。 “古話說得好,有錢好辦事,這一點上面對于一個國家,對于朝廷來說,同樣如此?!?/br> “但是因為歷朝歷代以來都講究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故此在稅收方面,無論是歷代天子還是下面的官員都非常的謹慎,這收稅的時候,生怕多收了稅,以至于下面的老百姓水生火熱,民不聊生?!?/br> “但是每當到了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當政者又會不顧一切橫征暴斂,再加上下面官員和官吏的變本加厲,于是就會出現了史書上所說的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的現象出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