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西域河中迎來大豐收,糧食足夠西域、河中地區吃好幾年?!?/br> “南洋各省甘蔗迎來大豐收,預計今年的蔗糖產量比去年要提高四成?!?/br> “江南、江西、湖廣、四川大豐收,大米價格將至三文錢一斤,粗糧玉米、番薯一文錢可以買三斤~” “谷賤傷農,糧食價格大幅度下跌,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br> “北直隸一直以來都是產量大省,但是弘治十五年,北直隸不僅僅不產量,而且糧食缺口非常大,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棉花、蔬菜?!?/br> 劉晉看著從各地傳來的一條條信息,也是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從各個方面的信息來看,弘治十五年,大明迎來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豐收,各地的糧食產量都翻倍的增長。 不僅僅是傳統的大米、小麥、小米和高粱,從黃金洲這邊引種回來的玉米、土豆和番薯的產量也是呈直升攀升。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了大明的糧食價格猛跌,糧商們都要當乞丐要飯了,因為糧食買賣真的不賺錢了。 大明各地都有吃不完的糧食,大家都在愁著如何將糧食給賣出去,根本就沒有什么人買糧,糧商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他們最喜歡的自然還是像當年北方三省的饑荒,糧食都賣出了天價,他們才能夠賺錢,這糧食多了,他們反而不賺錢了。 “這幾年的移民還是起到效果了,將大量的人口從人口密集、土地貧瘠的地方遷移到遼東、南洋、西域、澳洲和黃金洲去,移民大量的開墾土地、糧食產量爆發?!?/br> “這黃金洲引種回來的高產作物在專門成立的農部的推廣下,也是迅速的在大明各地傳播開來,去年各地都還怎么爆發,今年在各地大規模推廣,這粗糧的產量也是暴增?!?/br> “這糧食多了也是好事,一年的糧食足夠大明人吃上好幾年了?!?/br> 劉晉輕輕的敲著桌子,仔細的思索起前因后果來。 大明的糧食之所以呈現爆炸式的增長,主要還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耕種的土地更多了,而且增長的還都是肥沃的土地,另外一個就是引種回來高產作物的推廣。 這兩個原因之下,大明的糧食想要不增加都難。 “老爺,陛下派人前來宣你進宮議事!” 這時,劉晉府上的下人急匆匆的來到劉晉的書房說道。 “嗯,備車~” 劉晉一聽,連忙說道。 急匆匆的坐車來到弘治皇帝的乾清宮書房,書房當中,不僅僅有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戶部尚書佀鐘、農部侍郎章懋(跟張懋很諧音,但不是一個人)等人也在場。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今年我大明風調雨順,大江南北、關內關外、海外各地都迎來了大豐收,以及今年的糧食產量足以讓我們大明吃上五年!” 章懋滿臉笑容的向弘治皇帝匯報今年的糧食產量,這大明糧食產量增加了,他這個農部侍郎也是有功勞的,升官肯定是少不了的。 只是可惜了,這吏部尚書的位置讓劉晉給先占了,估計很大的可能是會接替劉晉原先的戶部左侍郎的位置,未來再接替佀鐘戶部尚書的位置。 “確定有怎么多糧食?” 弘治皇帝滿意的點點頭,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農事,糧食的產量那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老百姓吃得飽飯,這江山就穩固。 “陛下,從我大明各級官府衙門傳來的消息也可以確定這一點,今年我大明各地收上來的糧稅是去年的五倍多,要知道陛下還免除了遼東、河中、河西、南洋諸省的幾年糧稅,在此情況下,依然還能夠收到去年的五倍多,由此可見糧食確實是大豐收了,各地的官倉都已經裝不下,不得不再建造更多的糧倉?!?/br> 佀鐘也是站出來說道,他是戶部尚書,主管天下錢糧,朝廷的稅收就是他來管的,每年到秋天的時候,各地繳納的糧食都是要進行統計、choucha的,數是絕對不能錯的。 “好啊,好啊~” “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老百姓有飯吃,吃得飽飯,朕這個當皇帝的才能夠睡得好覺?!?/br> 弘治皇帝高興的直點頭,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豐收意味著老百姓有更多的糧食吃,這日子至少來說,無論如何也是有飯吃的。 “陛下,糧食增收固然是好事,可是從各地上報的奏疏來看,今年糧食雖然大豐收了,可是糧食的價格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地價,在遼東,五石麥子才只能夠賣一兩銀子?!?/br> “在南洋,六石大米也才只能夠賣一兩銀子,農民增產不增收,糧價大跌?!?/br> “此外,因為這兩年,我大明糧食產量連年大增,糧價連年下跌,再加上受京津地區的影響,原本是產糧大省的北直隸,今年卻是無糧可收?!?/br> “北直隸的土地幾乎都種上了棉花和蔬菜,另外還有大量的良田用來養殖牛羊馬匹,雞鴨魚魚等等?!?/br> 這時,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了出來,向弘治皇帝匯報了糧食大豐收的另外一面。 “五石麥子才只能夠賣一兩銀子?” “這六石大米也才賣一兩銀子?” 在場的眾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傻眼了,這糧食的價格也太低了吧。 “這北直隸的良田都種棉花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劉健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