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晉哥兒,有來自京城的書信!” 就在劉晉思索的時候,劉晉貼身的虎子拿著幾封信急匆匆的走了進來說道。 “嗯!” 劉晉點點頭,拿起來看了看。 有英國公張懋寫給自己的,有自己大舅子徐光祚寫的,有家里面兩個嬌妻寫來的,迅速的拆開,仔細的看了起來。 “哼!” “這個王鏊還真是酸臭腐儒一個,我好心辦學,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讀書識字,但是到他這里卻是變成禍國殃民之舉?!?/br> “國將不國,江山動蕩、社稷飄搖,還民不聊生!” 很快,劉晉頓時就忍不住怒了起來。 看到張懋和徐光祚寫給自己的信,都是講了王鏊大肆攻擊自己所辦學校的事情。 這讓劉晉非常的惱火。 早就知道在大明有那么一些酸臭腐儒,什么本事沒有,什么事情也不會做,就只會阻礙別人做事,阻礙別人說好事。 自己辦學校,教書育人這樣的事情都能夠被攻擊到這樣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憤怒過后,劉晉又迅速的冷靜下來,仔細的思索整件事情。 事情并沒有表面如此簡單。 雖然僅僅只是說學校的事情,但上升到如此高度,這擺明了是在向自己開炮。 “看來我這是人紅是非多啊?!?/br> 劉晉笑了笑,接著想了想也是迅速的開始提筆疾書起來。 …… 京城這邊,本來科舉考試是非常隆重的大事,整個京城都籠罩在科舉考試時的熱鬧和喜慶之中,每一天,大家都在討論著某某才子如何、如何才華橫溢,寫出了什么、什么樣的傳世佳作。 又或者是討論著某某大戶人家的小姐和某個才子好上了,芳心暗許,就等著金榜題名之后洞房花燭。 總之每一天,京城的老少爺們都有聊不完的話題,才子佳人總是最能吸引人。 不過這幾天,朝廷也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吏部尚書王鏊主動上弘治皇帝這邊請辭,說自己年事已高,乞求回去頤養天年,而弘治皇帝這邊也是一下子就答應下來。 本來,這大臣乞求回鄉頤養天年是常見的事情,每年都有,有些大臣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了都會選擇早早的回自己家鄉,好好的度過自己的余光。 所以這王鏊乞求回家頤養天年,似乎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 但京城的老少爺們可都是消息靈通之輩,皇帝昨天跟那個妃子睡覺的事情第二天京城上下都會知道,更別說這王鏊為什么會請辭了。 王鏊才五十出頭,身體由很好,遠沒有到年事已高之說,這好好的上書請辭本就不正常,而且有心人仔細的研究一二就會發現,這其中恐怕是有什么事情發生了。 要知道一般來說,大臣乞求回鄉頤養天年,皇帝都是會先不許,以表示自己舍不得你,你是我的肱骨大臣,皇帝少不了你,也算是給大臣面子。 接著大臣如果真的想要回家鄉的話,你就要再上書給皇帝,皇帝再不許,你再上書,如此三遍之后,皇帝看你確實是想要回家鄉養老就會恩準你回鄉養老。 一般這個時候皇帝還會給你加升一級,比如從三品升為正三品,再給上一些賞賜,以此恩寵,讓你風風光光的回家鄉養老。 可是這一次,王鏊這樣的六部尚書請辭,弘治皇帝不僅僅沒有再三的不許,直接就同意了,而且對王鏊也是沒有任何的賞賜,顯得極其的冷漠,這其中就大有學問了。 細心的人仔細的研究,再加上京城這邊的消息都很靈通,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這王鏊并不是自己想要回家養老,而是被弘治皇帝下令回家養老的。 而事情很簡單,就是因為劉晉所辦新式學校的事情上,王鏊讓弘治皇帝龍顏大怒,以至于連這最后的體面都丟了。 然后事情很快也是被傳了出來。 原來是因為王鏊這邊攻擊劉晉所辦新式學校,說這些新式學校不尊儒重道,因為四書五經的內容非常少,所以他就攻擊這些學校,要求弘治皇帝下令禁止這些學校的開辦,甚至于還說這些學校的開辦會禍國殃民,長此以往會導致大明民不聊生、國將不過云云的。 消息一傳開,頓時整個京城都炸了。 文人才子的事情一下子就不香了,科舉考試,狀元郎的事情大家都不關心了,一下子就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件事情上面來。 有儒家的酸臭腐儒開始為王鏊發聲,支持王鏊的言論,認為這些新式學校不重視四書五經的教學,反而重視旁門左道,這是本末倒置,必然會導致大明江山動蕩,社稷飄搖。 所以他們也是紛紛的上書請愿,為王鏊鳴冤叫屈。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以儒治國,故此才有了漢唐盛世,大明能夠有今天,那也是因為尊儒重道,以仁義禮智信治國,故此才有了如今四海升平、國富民強。 劉晉所辦新式學校,不重視儒家教育,反而重視旁門左道,長此以往,的確會本末倒置,導致江山社稷動蕩,動搖華夏千年之根基。 朝堂之上有御史言官翰林紛紛向弘治皇帝這邊上書,支持王鏊之言論,請求弘治皇帝下令禁止新式學校的開辦。 有人腐臭,但也有人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