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第二去突厥化和蘇丹化,大力推行我華夏之文明,所有統治的區域都必須和南洋各省一樣,全面推行我華夏教育,強調忠君愛國,打擊神權?!?/br> “第三改變人口結構,驅逐突厥人和蘇丹化的人,大量遷移我漢家百姓前往西域各地,鼓勵我漢家百姓娶這里的異族人為妻,為妾,獎勵生育?!?/br> “只要牢牢的抓住這三點,西域之地,只需要幾代人,必將成為和兩京十三省一樣的地方,永久成為我華夏之地?!?/br> 劉晉想了想也是提出了三點。 蒙古人在西域統治的崩潰,或者準確的說在各個區域統治的崩潰其實歸根結底來說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也說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化根基的缺失,易被同化。 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在以前甚至于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法律、文化,甚至于連習俗都沒有成定性。 盡管因為是游牧民族的緣故,有著極其強大的武力,但自身文化根基的缺失,以至于他們迅速的被征服地所同化。 在中原這邊忽必烈采用儒家思想來統治,在波斯的蒙古大汗則是用蘇丹化的方式來統治,這樣的一種統治方式,在短期內來極為有利,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融入其中,成為征服的一部分,但同樣以極其可怕的速度迅速被同化,最終失去了自我。 第二個就是政治上不善經營,只崇尚武力,具有強烈的先天掠奪性,被征服之前可以掠奪,可是征服之后呢?還是依靠掠奪來維持? 不事生產就算了,他們甚至于還非?;奶频南胍獙⒅性蟮刈兂赡翀?,在貨幣政策上,拋棄銅錢、改用絲鈔,導致物價暴漲,民不聊生。 第三個就是內部子嗣繼承問題。 草原人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完善的子嗣繼承制度,生一個兒子就分封到一個地方去,不斷的將自己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力量又分散出來,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將家產一分,兒子又分給孫子,越分越小,越分越弱。 汗位的繼承上又不斷的爭來奪取,內部之間爭端不止,內耗嚴重。 這三個主要原因之下,曾經強大無比的蒙古帝國,建立起來非???,但同樣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轟然倒下。 大明想要接管蒙古帝國留下來的這片廣袤區域,那就必須要吸取蒙古人的教訓,這樣才能夠長久、穩定。 相比起蒙古帝國來,大明自身的文化非常的強,不遜色于任何的文明,但西域這塊地方,它是全球幾大文明的交匯之地。 華夏文明雖然強大,但也屬于后來者,這里已經被原有的文明所統治和占據,想要長久的占領這里,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打掃干凈屋子。 白紙上才好作畫,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道路。 “牢牢掌握軍事力量~” “去突厥化和蘇丹化?!?/br> “改變人口結構?!?/br> 弘治皇帝沉吟起來,仔細的思索,良久也是鄭重的點點頭。 漢唐也曾經統治過西域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第三點,西域這邊的漢民數量太少了。 你強大的時候,這里想部族會臣服于你,但是一旦你衰弱、弱小了,因為這里你自己的人少,他們又會很快將你們徹底的趕出去,中原王朝就再次失去了對這里的統治。 說到底自古以來對于西域這一塊區域,中原王朝的統治上最缺少的就是對這里人口結構的管理,漢民太少,導致這里統治不穩,經常丟掉的緣故。 漢朝也好、唐朝也好,西域遠離中原大地,漢民不愿意遷移過去,這統治上自然而然不得不依靠本地的部族。 強大之時,他們臣服于你,并且從中原王朝這里獲取好處,迅速的壯大自己,但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數不勝數。 本質來說,并不能說誰對誰錯。 這些部族也是為了自身部族的利益,中原王朝也是有自身的無奈,說到底其實還是后世那句話,利益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烏斯藏這邊的情況呢?” 弘治皇帝默默記住了劉晉的話,再將目光看向烏斯藏這邊區域。 烏斯藏就是后世的西藏、青海這片龐大的高原區域。 “陛下,烏斯藏相比起西域來就更簡單多了?!?/br> 劉晉想了想說道:“烏斯藏地廣人稀,整個廣袤的區域內,人口非常的稀少,這里的主要以種植青稞、放牧牛羊為生?!?/br> “這里的農業極其的落后,他們至今生產的工具,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用木制的鋤頭,或者是用石頭制造的工具?!?/br> “青稞的種植上,往往辛苦勞作一年,產量非常的低,僅僅只有種植的五、六倍,產量非常的低下?!?/br> “這也太低了吧?” 弘治皇帝一聽,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確實是非常低,烏斯藏這里的海拔非常高,空氣稀薄、熱量非常少,所以莊稼的種植極難,產量也非常低?!?/br> “相比起我們中原大地來,這里的一切都非常的落后?!?/br> “因為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所以在烏斯藏這里實行的制度是農奴制度,在烏斯藏這里,地方的地主、貴族和寺廟占據和擁有所有的土地,其他人所有的一切都依附在這些土地上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