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別的不說,單單是在甘肅這邊駐守的大明部隊就殺的瓦剌準噶爾部膽戰心驚,同時在草原上面,大明還在訓練一支五萬人規模的強大騎兵,這些騎兵的存在讓整個草原都安靜無比。 瓦剌都已經三番五次派人來大明,向弘治皇帝進貢,希望能夠成為大明的藩屬國,但弘治皇帝這邊每次都果斷的拒絕。 藩屬國? 大明的藩屬國除了朝鮮之外,基本上都被大明狠狠的揍過一頓,只有被揍過一頓之后才會老老實實。 像倭國,現在倭國就非常的老實,年年朝貢都很用心,甚至于比朝鮮都還要更加的用心,這就是揍怕了的好處。 更何況,弘治皇帝可沒有打算在西域這邊弄什么藩屬國的打算,這里在漢朝、唐朝的時候可是屬于中原王朝的土地,所以他一開始就打算收復這里。 瓦剌鼓動草原部落叛離大明的事情倒確實是有,而且也有一些部落也確實是叛離了大明,投奔瓦剌。 但叛離大明的部落都沒有任何的好下場,大明在草原上有五萬騎兵,一旦收到消息,鐵蹄之下,也是讓草原人知道大明不僅僅有鹽巴和糧食,還有這鐵騎和彎刀。 大家都是明白了。 謝遷目的很簡單,其實無非就是找個借口對西域這邊用兵。 本來今年弘治皇帝就打算對西域用兵的,只是當時南洋諸國跳的歡,所以就先發兵南洋,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所帶來的壓力,這才讓西域這邊再多過了一年的安生日子。 明年鐵定是要對西域用兵的。 現在又需要棉花,那自然是隨便找個借口就行了。 “陛下,臣以為謝公所言甚是?!?/br> “瓦剌野心勃勃,想要一統草原,對我大明虎視眈眈,實乃狼子野心,我大明現在國力鼎盛,軍力強大,理應抓住機會,解決這一外患?!?/br> 劉大夏也是趕緊站出來表態。 想到棉花和羊毛的事情,他就心急如焚,沒有足夠的棉花和羊毛,自己投資的工廠就要倒閉了,到時候養老本就血本無歸了。 “陛下,這西域在漢朝和唐朝的時候都歸于我中原王朝,歷來都是我漢家之地,現在陛下功蓋三皇,德高五帝,武過秦皇漢武,文超唐宗宋祖?!?/br> “我大明千秋鼎盛,強盛無比,利用重新收回這些故土,在西域設置西域布政使司,驅逐那些占我漢家河山的強盜,遷移我漢家兒女前往西域,恢復我華夏故土?!?/br> 佀鐘也是站出來表態。 嘴上說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正的其實還是為了棉花和羊毛,心里面都急死了,這棉花和羊毛別說斷貨了,就是價格漲太多了,他們也很難賺到錢,這投資豈不是要打水漂了? 最好的辦法是什么? 當然是和西洋聯合商行一樣,去天竺這邊打下一塊地,專門用來種棉花。 或者是干脆打下西域,在西域這邊和南洋一樣建種植園,專門用來種棉花,那樣的話,棉花供應不僅僅有了保證,同時價格也是可以壓到最低,這紡織出來的布匹才具有競爭力,利潤也更多。 聽到三人的話,劉晉和張懋微微對視一眼,眼中都看出了彼此的驚訝。 這些文官們現在比起自己這些武將來似乎好像都還要更加的好戰了。 而且比起武將來,這些文官們是真的很能找借口。 什么瓦剌對大明虎視眈眈,威脅大明草原。 什么瓦剌是邊患,大明應該趁著自己強大的時候,解決這個邊患。 還有這個佀鐘,他更厲害了,說這西域是漢家故土,大明強大了,必須要收回這些地方,驅逐掉那些強盜來,重新漢唐雄風。 這不僅僅找了借口,而且還順帶著對著弘治皇帝的馬屁一頓猛拍,水平厲害的很。 “哈哈,果然屁股決定腦袋啊~” “如果是幾年前,這些文官們肯定都是最反對開戰的人?!?/br> “現在好了,大明持續的對外擴張和戰爭,讓他們這些文官也是嘗到了甜頭,嘗到了利益,一個個都好戰無比?!?/br> “反正對于他們來說,大明對外擴張,他們能夠享受到好處,又不需要付出什么,軍費都是弘治皇帝出,都不需要國庫這邊出軍費?!?/br> 劉晉的心里面也是忍不住再次感嘆一聲。 文官們變了,以前堅決反對用兵,就像這個謝遷,他最反對對外用兵了,現在倒好,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要對西域用兵。 立場轉變太快了。 當然了,利益是一方面,還有最重要的是大明現在的軍力真的非常強大,幾次對外用兵,自身的損失都微乎其微,卻是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也刺激了大明上下的好戰性。 第791章 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 劉晉和張懋在感慨,弘治皇帝同樣也是感慨萬千。 什么時候這些文官們也變了,原先是軟綿綿的羔羊,現在都變成了吃人的老虎了,還是不吐骨頭的那種。 前幾年的時候,韃靼小王子南下劫掠,弘治皇帝想要和韃靼小王子誓死一戰,遭到了朝野上下的齊聲反對,這些文官們哭爹喊娘的阻攔弘治皇帝和韃靼小王子開戰。 用文官們的話來說,他們要搶就讓他們搶好了,等他們搶夠了,搶飽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回去,對于富庶的大明來說,這都是無關緊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