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這讓他們更加堅信,大明人就是備受神眷顧的子民,而他們盡管祖上和大明人一樣,但是因為褻瀆了神靈,所以遭到了驅逐,被放逐到黃金洲這樣的地方去。 “偉大的太陽神請寬恕我們的罪過吧?!?/br> 西洛內忍不住向自己心中的神靈祈禱。 …… 金鑾殿當中,弘治皇帝和群臣正在上早朝。 “陛下,這黃金洲兩國使者抵達了我們京城,我們大明該如何對待這兩國國家,還請陛下示下?!?/br> 內閣首輔劉健站立出來,眼看著馬上就要接見阿茲特克王國和印加帝國的使臣了,這大明和這兩國國家的關系卻還沒有定下來,這可不行。 這以后是將這兩個國家當成大明的藩屬國來對待呢,還是說當成自己人來對待,又或者是干脆當成壓榨的對象。 這都是想要好好商量的,因為這會關系到后面大明一系列的動作。 “諸位愛卿覺得該如何對待?”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頭,看看了看下面的群臣,其實弘治皇帝有點知道他們的意思了。 無非就是看上了這兩個國家的金子和銀子。 田二牛以天津遠洋貿易行的名義征服了這兩個國家,不僅僅這一次為天津遠洋貿易行帶回來了數以千萬兩的龐大財富。 而且根據田二牛這邊所宣傳的,以后這兩個國家都還要每年開采大量的金銀來為自己贖罪,這筆錢當然還是要進入到天津遠洋貿易行的口袋里面,也就等于是進入了弘治皇帝、太子的口袋里面。 如此龐大的財富,大明朝廷這邊卻是連一根毛都撈不到,這可不行。 所以雖然表面上是來討論這兩個國家的身份地位,其實本質上還是討論這筆龐大財富的歸屬權。 劉晉他們這些臣子當然希望這筆錢是歸屬大明朝廷的,國庫有錢了好辦事啊,他們現在也是深有體會。 別看現在大明國庫充盈,收稅充足,每年有大幾千萬銀子的稅銀,可是,現在開支也大了。 弘治皇帝在大明各地興修水利,修橋鋪路,大搞基建,這需要銀子,而且需要很多的銀子。 朝廷大規模的移民遼東、移民南洋,同樣也是需要大量的銀子。 總之銀子這種東西,越多越好,反正誰也不嫌多。 如果能夠將這兩個國家每年上交的金銀納入國庫的話,那朝廷的財政就更加的充盈了,以后花起銀子來就可以更加的大手大腳了。 弘治皇帝其實也是看出了他們的心思,但弘治皇帝也缺銀子啊。 海軍要建,大明新軍還要擴大規模,南洋這邊的戰事打完之后,接下來就要打西域了,要打通陸地上通往歐洲的道路。 這每年的軍費開支可是一筆極其龐大的數字,弘治皇帝一想到都頭痛。 這些可都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出的。 弘治皇帝現在都有點恨不得打死劉晉的沖動,兵權是收回來了,但是這軍費開支全部從內帑出,這就好比是一座大山壓在了弘治皇帝的頭上。 田二牛好不容易在黃金洲這邊給自己弄到了兩個長期飯票,弘治皇帝都已經計算好了,這兩個國家,每年加起來給自己貢獻給兩千萬兩白銀就足夠軍費開支了。 心里面也是開心不已,都已經想好了,等田二牛他們回來之后,給他們封爵,給自己解決了軍費開支的大事,這可是大功勞。 現在好了,朝中的大臣果然是盯上了這一塊肥rou,接著兩個國家使者覲見的時候來討論這兩個國家的身份地位的問題。 當然了,這也確實是有討論的必要性。 不過弘治皇帝是不會將到嘴的肥rou讓出來的,無論如何也都不會放棄。 “陛下,這兩個國家實力弱小,田二牛僅僅靠一萬人馬就征服了他們,盡管現在看來,他們和我們大明人的長相非常的相似?!?/br> “盡管我們也一直以來都認為他們的殷商后裔,但是畢竟相隔深遠,他們又從未接受過孔孟之道的教化?!?/br> “所以臣以為,不宜將他們當成藩屬國對待?!?/br> “即便是要將他們當成藩屬國,也應該是在他們接受我儒家教化之后,方可將他們當成藩屬國?!?/br> 弘治皇帝的話剛剛落下,立即有大臣站立出來。 伴隨著大明的強盛和持續的對外擴張,現在大明的儒家大儒們也仿佛是煥發了第二春一般,有大量的人漂洋過海前往朝鮮、倭國、呂宋這里,在當地成為人人敬仰的夫子,傳授孔孟之道,深受大明各大藩屬國的禮待。 所以在大明這邊,在大明的讀書人當中有一種思想正在慢慢的傳播開來。 很多讀書人覺得在大明這邊沒有什么出頭的機會,還不如去藩屬國這里,不僅僅可以受到禮待,更是能夠傳播孔孟之道,所言所行都在踐行孔子教化天下之道。 簡單的來說,那就是在大明這邊不好混,還不如去藩屬國,不僅僅混得好,有身份、有地位,更關鍵是還能夠有點當年孔子周游列國,傳播儒學思想的味道在里面。 “嗯~”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對此,他也是深表贊同的。 自古以來都講究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的態度。 伴隨著大明的強盛,大明也是在各個方面都在不斷的推廣儒家的孔孟之道,大明的藩屬國協議書上面就明確的寫清楚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