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真正占比越來越大的是皇室開支這一塊。 老朱家的王爺太多了,上百個王爺,猶如上百個寄生蟲,寄生在大明的身上,他們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的擴大。 這些老朱家的王爺,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也不能做,所以只能夠不斷的造人,每增加一個人口,大明的國庫這邊就必須相應的給予供養。 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單單是這一塊的開支就占到了明朝財政開支的三分之一以上,猶如一個沉重無比的負擔壓在了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上面。 聽到劉晉的話,大家也是微微點點頭。 大明國庫的開支其實很少,主要是沒有什么銀子,更多的是征收上來的實物,所以官員的薪酬待遇方面都還包括了實物,什么糧啊、布啊、絹啊、茶啊之類的,七七八八,林林總總。 反正就是看不到多少銀子,甚至于剛剛開始的時候,老朱同志還拼命的給官員發寶鈔,寶鈔這東西它就是紙。 最終寶鈔又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轉移到了大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去了,苦的還是老百姓,官字兩張口,自然是不可能真的餓著當官的。 “臣以為,朝廷的稅收開支方面,應該進行一個詳細規劃,比如這官府開支方面,它占整個開支的比例應該控制在一個點數上面?!?/br> “比如大明官府這邊的開支是10個點,也就是十分一,那么今年用于官府開支的稅銀就應該要達到七百萬兩銀子左右?!?/br> “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 在場的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要是這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的話,大明官員一年的俸祿豈不是要漲幾十倍? 盡管大家都不是靠朝廷俸祿過日子的,但如果能夠名正言順的拿到更多的俸祿,大家自然也是很樂意的。 “當然,我這僅僅只是舉個例子,這朝廷稅收多了,給大家漲漲俸祿也是合理的嘛~” 劉晉笑了笑回道。 “對,對,合理的,很合理~”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連連點頭,漲薪水誰不 第644章 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 “公共開支?” “修橋鋪路?” “建公辦學校?” 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再次看了看劉晉。 “陛下,諸公,這水泥馬路的作用想必大家應該是已經很清楚的,天津和京城,以前沒有水泥馬路的時候,往來一次非常的麻煩,需要兩三天的時間?!?/br> “可是有了水泥馬路之后,往來就非常的方便,兩三個時辰就夠了,朝發夕至,天津這邊的魚貨運到天津都還是新鮮的?!?/br> “如果我們整個大明各個省份都能夠有這樣的水泥公路連接的話,那么對于我們大明的貨物流通,人員流通極為有利的?!?/br> “別的不說,單單是發生災害來說,以前從南方這邊調糧到北方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而且因為道路不順,路途上面的損耗也是非常大,往往一百斤糧食,路上就要損耗掉差不多三四成來?!?/br> “但有了水泥馬路,利用現在最便捷的四輪馬車,按照天津到京城的速度來算,從南方調糧到北方來,有幾天的時間就足夠了,而且路上的損耗也是可以降到最低,甚至于連一成的損耗都不需要?!?/br> “以后朝廷賑災的時候,壓力就會很小,因為一個地方出現了災害,其它地方都能夠迅速的調糧支援?!?/br> 劉晉看了看大家,繼續開始講起修橋鋪路的重要性和好處來。 要想富,先修路。 在后世這幾乎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道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都已經搞出水泥來了,這水泥馬路自然是要大規模的在大明修建起來。 “說得好~” 聽到這里,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點頭。 華夏這片土地,因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所以歷來都是多災多難,南澇北旱,或者是背旱南澇的事情,幾乎是年年都要上演,很少有說風調雨順的時候。 所以賑災也是成為了歷朝歷代朝廷的一件大事。 在賑災方面,最重要的還是糧食。 老百姓吃不飽飯,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只要能夠吃飽飯,那什么事情都可以消弭的干干凈凈。 但偏偏糧食是一個大問題,歷朝歷代都很重視糧倉的建設,重視屯糧,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賑災的。 現在劉晉提出了在大明各地大修水泥馬路,這一點上面是講到弘治皇帝的心里面去了。 每一次的改朝換代,幾乎都是始于災荒,吃不飽飯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進而逐漸的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農民起義,最終也是導致了朝代的更迭。 有了水泥馬路,這賑災變的容易了,災區的人想要逃到其它地方去也可以變的更容易,這災荒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 這對于穩固大明的江山,穩固他們老朱家的寶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嗯,朝廷有錢了確實是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規模的修建水泥馬路?!?/br> 其他大臣聽完也是紛紛點頭。 水泥馬路的好處太多了,很多地方,甚至于都自發組織修建水泥馬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不過這種連接各個省的水泥馬路,自然還是需要朝廷來修建的,它的開支和花費都會非常巨大,也只有朝廷才能夠承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