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簡單明了,一下子就看完了,而且也清清楚楚的將要稟報的事情將清楚。 劉晉的奏疏上面清清楚楚的寫清楚了。 在弘治十四年,劉晉所主導的稅務改制當中,要建立完善的稅務制度,要在大明各地設置近200個直屬于戶部的朝廷稅務衙門,同時要在天津、淞滬、南京、廣州、泉州、琉球、月牙城、銀山縣、兵庫之津設置市舶司,專門來征收海關稅收。 同時劉晉也是預計了一下弘治十四年整個全年的稅收目標是稅銀三千萬兩。 “三千萬兩白銀!” 弘治皇帝看到這個數字也是忍不住眉毛微微一揚。 “劉晉,這今年要征稅三千萬兩白銀,會不會太多了一些,這稅征收多了,下面的老百姓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br> 弘治皇帝想了想說道。 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好皇帝,也是深受儒家影響的皇帝,總覺得這征稅征多了,下面就會民不聊生。 “三千萬兩白銀~”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吸口氣,去年大明國庫的稅銀加起來都還不到六百萬兩,今年一下子要征收三千萬兩白銀,這也太多了。 “陛下,三千萬兩白銀的稅收,臣以為并不多,甚至于還是比較低的?!?/br> 劉晉想了想回道。 三千萬兩銀子怎么可能會多呢,單單是劉晉麾下的這些產業,如果交稅銀的話,算下來怎么也得要交上千萬兩銀子,十幾個產業,平均下來一個產業交一百萬兩銀子,那真是毛毛雨。 所以三千萬兩銀子的收稅目標,在劉晉看來真的不多。 “至于說會不會影響民生,陛下請大可放心,因為田稅和人丁稅這一塊并不在其中,而是地方官府來征稅,這一塊不會增加,所以影響不到底層老百姓的生活?!?/br> “如果說真的有影響的話,可能會對商人和工廠主、作坊主、商行等產生影響,但這些都是有錢人,賺錢了交稅也是應該的?!?/br> “只有我們朝廷有錢了,我們朝廷才能夠有更多的力量來保護我們大明人的利益,同時也能夠發揮稅收的作用,適當的調整社會財富的分配,兼顧底層的老百姓?!?/br> “比如朝廷有錢了,可以將人丁稅給免稅了,永不加賦等等,這樣不僅僅不會影響民生,還可以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br> 第637章 征稅開始 大年初三,當京城大多數人都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之中時,京城戶部,整個戶部都開始變的無比忙碌起來。 “杭其蘇,派往南洋月牙城,任月牙城稅務局局長,從七品!” “傅以漸,派往琉球城,任琉球城稅務局局長,從七品~” “李景明,派往淞滬,任淞滬稅務局局長,從七品~” “王哲,派往銀山縣,任銀山縣稅務局局長,從七品~” “任文甲,派往天津,任天津稅務局局長,正七品~” “葉俊昌,派往天津,任天津市舶司局長,正七品~” “……” 伴隨著一名官吏不斷的報出一個個名字,被念到名字的人,臉上或喜或憂,這被排外海外的,自然是一個個如喪考妣一般,不僅僅遠在海外,地處蠻夷,更為重要的是基本上都是從七品。 至于那些被派到了天津、京城、南京這些地方的人,則是一個個滿臉笑容,這些可都是好地方啊,關鍵是基本上都正七品。 別看這從七品和正七品都是七品,似乎相差不大,但這可是一個級別,從七品想要升遷到正七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升上去。 “諸位,請牢記你們肩膀上面的責任,你們是大明第一批陣陣意義上的稅務官員,肩膀上關系著的是大明的興衰?!?/br> “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br> “這是關系國計民生,關系江山社稷的大事?!?/br> “你們盡管現在還官職還小,但一樣能夠為我大明的繁榮昌盛做貢獻?!?/br> 一身緋紅衣袍的劉晉看著下方這些即將派往大明各地的稅務官員,能夠清楚的看到他們臉色的喜悅與憂愁,劉晉也是忍不住再次叮囑起來。 其實在劉晉看來,派往海外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海外,沒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勢力,該怎么收稅就收稅,也不用擔心什么,但是如果是在天津、京城、南京這種權貴云集的地方,你征收可就沒有那么容易征了。 “是~” 眾人一聽,頓時紛紛恭敬的回應。 經過去年年底的培訓和洗腦,很多人對于劉晉的話也是深表贊同,這稅必須要收,因為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沒有稅朝廷就沒有錢,自然也就沒有辦法辦大事,軍隊戰斗力低下就會被外敵欺辱,朝廷官員收入低下就會滋生貪腐,富人有錢不交稅,窮人沒錢多繳稅就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 總之洗腦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很多人對于劉晉那也是相當的崇拜,因為劉晉提出了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論,讓大家清楚的認識到了稅收的重要作用。 “大家好好干,只要表現優異,我會向陛下請求恩賜的?!?/br> 劉晉滿意的點點頭,接著也是不忘扔出了一個還是空的胡蘿卜。 眾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眼睛都亮了起來。 對于劉晉的話,大家不會有絲毫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