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除了不停的攻訐皇帝之外,這些御史因為品級小,權力大,所以也很容易就成為了非常犀利的攻擊。 因為大一級,甚至大很多的級官都拿御史沒有任何的辦法,也是漸漸的養成了這些御史胡亂攻擊人的現象。 只要有需要,不管有沒有,這些御史都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事情來攻擊朝中的大員,在很多時候,這些朝中大員其實并沒有犯下什么過錯也同樣會遭到攻擊,因為這是權力斗爭的需要。 所以不管是最上面的皇帝,還是下面大朝臣,所有人都疲于應付這些御史,這大大的浪費了皇帝和朝臣的精力和時間。 有時候早朝、廷議等等幾乎都成為了菜市場,成為了這些御史們罵街的地方,皇帝拿他們沒有辦法,比自己大很多級的朝中重臣也那他們沒有辦法,甚至于被他們攻訐之后,還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去解釋一番。 這嚴重的影響了皇帝和朝中大臣辦公的效率,崇禎皇帝很勤奮,非常勤奮,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他努力的工作著,但是他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處理朝堂之中朝臣利用御史互相攻擊的事情。 因為御史的權力過大,品級小,自然而安,大家都喜歡利用這些御史來做文章,遇到對手怎么辦,讓手下的御史去攻擊敵對派的人。 很多時候,朝臣們都是要面子,有些大臣被御史參一本的話,往往會向皇帝上辭官書,皇帝如果不明事理的真批準了,那就絕對是上了別人的當。 于是這些御史的存在也是加劇了明朝的黨爭,特別是中后期,各種各樣的黨爭愈演愈烈,左一個黨又一個派,彼此互相之間不斷的攻擊來攻擊去,爭權奪利,就是沒有人去想著為這個朝廷做點實事。 彼此拉幫結派,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以地域為紐帶的群體,這些群體都利用御史大做文章,不僅僅攻擊競爭對手。 更多的時候也是不斷的攻擊皇帝,讓皇帝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些無關緊要、雞毛蒜皮的事情,慢慢的逼的皇帝將手中的權力交給他們這些大臣,擴大文官的權力。 當然聰明的皇帝會利用另外一股勢力來同他們斗爭,這股勢力就是宦官勢力,利用這些宦官勢力來同這些文官爭奪。 至于一些傻乎乎的皇帝,比如崇禎這樣的傻大個,他就傻乎乎相信了這些文人的話,自廢武功,將宦官勢力給拔掉,最終也是逃不過成為了歪脖子樹下的吊死鬼,至于他相信的那些文人,膝蓋一跪,頭發綁個辮子,立刻喜迎新主子去了。 第51章 海納百川 講御史講著、講著就講歪了,言歸正傳,回到朝堂之上。 此時不單單是弘治皇帝對這個御史江子竣不滿,下面的內閣三學士也同樣一個個皺起了眉頭,這御史江子竣就是典型的瘋狗了。 不管和這個劉晉有沒有過節,直接就一口咬上去,給劉晉扣上了妖言惑眾的大帽子,甚至一口就要直接將劉晉給打死。 典型的亂咬人,至于事情的對錯、好壞,對國家有沒有了好處等等之類的全然不顧,逮著人就咬上去。 “陛下,臣以為,這劉晉所說之話雖然聽起來非常的荒謬怪誕,很多地方都有夸大其詞,但是臣昨夜連夜查閱了相關的史書資料?!?/br> “這劉晉關于我們大明季風氣候的說法還是非常準確,可見并非是完全無的放矢,其中的很多內容對我們大明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br> 劉健作為內閣首輔也是立刻站了出來,他覺得劉晉還是有才的,這樣年少有才的俊杰,自己還是有必要保護下來,不能讓他被這些瘋狗一樣的御史三言兩語就給害了,讓朝廷白白失去了一個人才。 “嗯,繼續說下去?!?/br> 弘治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示意劉健繼續說下去。 劉健是弘治皇帝的老師,弘治皇帝的性格、秉性、做事風格等等,劉健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很清楚眼前這個天子,他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也是一個真正的好皇帝。 對人很好,縱然是曾經傷害過的仇人,他當了皇帝之后也是放他們一馬;作為皇帝,他也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不僅僅符合了士大夫對皇帝的所有的要求,勤勉政務、廣開言路、遠離小人(太監)親近賢臣、勵精圖治等等,都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好皇帝。 劉健太清楚自己這個學生為這個大明帝國的付出,用嘔心瀝血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他清楚,當弘治皇帝知道黃金洲這邊有三種高產的農作物之后,他就知道弘治皇帝一定會提起這件事情,并且也是一定會派人前去黃金洲尋找這三種高產的農作物。 對于這個大明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比老百姓吃上飽飯更重要了,所有問題的根源也都可以歸咎于此。 只要老百姓能夠吃飽飯,天下就會太平,其它的問題就根本不算問題,都能夠很好的解決,可是一旦老百姓吃不飽飯,那所有的問題都會不斷的爆發出來。 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在圍繞著這個問題不斷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始終沒有跳出這個圈圈。 “陛下,這學子劉晉所說的很多地方離我們大明太過遙遠,一直以來我們和這些區域也很少有交流?!?/br> “不過其關于南洋、暹羅、安南地區的描述卻是與史書記載的沒有任何錯誤,所以他所說的其它一些區域,比如黃金洲、澳洲、歐洲、非洲等等或許真有其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