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在這個鹽鐵受到管制的時代,敢做鹽鐵生意的人,要么都是背景極大,手眼通天的人,要么就是刀口上跳舞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來下河村收鹽的鹽販子就是屬于后者,屬于那種只要有錢,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人。 當然這種私鹽販子一向也是朝廷打擊的對象,也是那些大鹽商重點打擊的人,每次查私鹽,查出來的人也都是這些沒有靠山的私鹽販子。 真正有靠山、有背景的私鹽販子,他們根本就不需要辛辛苦苦來下河屯這樣的小村子收鹽,他們可以直接去官方的鹽場以極低的價格拿鹽。 下河屯這樣的小村子,一年煮出來的鹽也沒有多少,根本就滿足不了那些大鹽商人的胃口,這也就給了那些沒有靠山、沒有背景的鹽販子一些生路。 想清楚了這一點,劉晉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這種刀口吃飯的私鹽販子聽起來似乎很可怕,靠著刀劍來賺錢,似乎是那種動不動就殺人滅口,動不動就血濺五步的人。 但事實上這種私鹽販子和那些大鹽商比起來,相差了不止很多個檔次,大鹽商胃口龐大無比,他們拿的官方鹽場里面隱沒下來的私鹽,靠著鹽業的巨大利潤,用錢打通了下至鹽場倉管、上至廟堂宰輔。 說他們是私鹽,他們也可以馬上開具出文書鹽引,立刻就變成了有背書的官鹽,不管朝堂如何打擊私鹽,卻是永遠也打擊不到他們的頭上,因為他們的耳目足夠多,也足夠廣,建立起來的保護傘、利益鏈更是龐大無比,地位幾乎根本就難以撼動。 到了明朝中后期,東林黨也好,齊楚浙黨也好,他們的背后都少不了大鹽商人的支持,很多人甚至本身就是大鹽商。 而刀口添血的這些小私鹽販子,他們就完全不一樣了,很多人都是被逼無奈之下才走上了販賣私鹽的道路,做著殺頭的買賣。 他們自然是沒有辦法從官方的鹽場里面拿鹽,所以就只能夠來下河屯這樣的海邊小村子收鹽,粗鹽的產量有限,量很小,往往還要提心吊膽,生怕官府什么時候就來打擊私鹽。 為了有穩定的鹽可以收,這些私鹽販子往往非常誠信,每次來下河屯收鹽那都是現場付清所有的鹽款,絕不賒欠。 劉晉手中的雪鹽,絕對是所有鹽當中最上等的上品,利潤比起普通的鹽來還要更大,一斤粗鹽從下河屯這里收要花5文錢,一路辛辛苦苦、提心吊膽的運回去,能夠賣六七十文一斤左右。 這中間要還要扣除沿路關卡的打點,上頭的孝敬,以及自身的損耗等等,一斤鹽能賺幾十文,利潤雖然驚人。 但是因為量小,并且還會受到官方和大鹽商的打擊,所以并不穩定,吃了上頓都不知道下頓在哪里。 并且在古代,因為運輸基本上都是靠肩挑手提,好一點的有馬車可以拉貨,運輸能力也實在是堪憂,又是販賣私鹽,很多時候都不敢走官路,只能夠翻山越嶺,生意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做。 所以販賣私鹽的,光靠手里面的兩把刀是行不通的,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講誠信,也要盡可能的和自己固定線路上面的各方勢力打好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一個穩定的財源。 很快,劉晉就有了主意,立刻回到自己的房間,用自己最近才剛剛從新練起的毛筆字寫了一張紙條子。 “虎子,用紙包一斤雪鹽,然后將這張紙條字裹在里面?!?/br> “等下鹽販子收鹽的時候,你悄悄的找個機會,將這包雪鹽塞到他們當中的某個人的手里面?!?/br> 接著劉晉就開始對趙二虎吩咐起來。 “好嘞~” 趙二虎點點頭就開始用紙包起雪鹽來,然后用繩子來了五花大綁,確保不會漏出來。 “走吧,去老樹下看收鹽?!?/br> 等趙二虎忙好,劉晉帶頭就往村中間走去,準備看一看鹽販子收鹽。 第11章 唐老虎 等劉晉和趙二虎兩人來到村中老樹下的時候,這里已經非常的熱鬧了,村里面40多戶,家家戶戶都來了人,將自己家這半個月煮出來的鹽都挑了出來。 你一擔,我一筐,彼此之間也是互相難免會對比一番,互相磕嘮一下,賣鹽的這一天,算是村里面最熱鬧的日子,也是大家一個月難得的休息日。 至于村里面的小孩子,此時那更是興奮不已,成群結隊的嬉戲打鬧,家里面賣了鹽,有了幾文錢,說不定就會買點零嘴,至少來說今天家里面煮的面肯定會比平時要多一些。 圍著村中間的這顆老椿樹,村里面的老少爺們都聚集了過來。 “老趙,你家可以啊,這半個月竟然煮出了2擔鹽,怕是有200多斤吧?” 趙黑山和自己的大兒子趙大虎守著兩擔鹽,旁邊的王老頭看著趙黑山家的兩擔鹽忍不住說道。 “足足有230斤,我在家里面已經稱過了?!?/br> 趙黑山咧著嘴,笑了笑說道。 他也就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夠看到笑容,平時的時候都是黑著臉,看不到絲毫笑容。 “嘖嘖,人多就是好啊,我家就不行了,這半個月就只煮了不到80斤?!?/br> 王老頭有些羨慕的說道,王老頭只有4個兒子,現在又是農忙時節,家里面白天都要忙著種地,只有晚上的時候能夠抽出空來煮點鹽,產量有限。 “人多是干活的多,但是吃飯的嘴也多啊,我這幾個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你又不是不知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