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例如說筑巢。 太過復雜的指令并不能完美執行,只能在大概的方向上進行,不說美姬,同族的蟲子都是這樣。 這是智商上的問題,相比同族,美姬就便宜在能夠進行即時微cao,如手腳一般細膩的cao控蟲群的動作。 因此能讓蟲群完成極為復雜的指令。 而問題就出在這上面。 最開始挖掘地xue時,美姬一時不察,大群蟲子由于通風的問題憋死在挖掘出的地xue之中。 所以,一旦放任寄壞蟲群自由行動,就會由有腦子變成沒腦子。 能做的事,不是看天意,而是趴窩了。 一旦當前任務結束,它們就不知道干什么,陷入迷茫狀態,本能的待機趴窩,有吃的就趴吃的上面,沒吃的等實在餓的不行了才會本能的找吃的。 別說集群狩獵,有時候能不能找到吃的,都要看老天的臉色。 就是交配乃至產卵,都是在油女一族的主導下進行的。 從某種程度而言,寄壞蟲被油女一族調教的非常完美。 是聽話的生物兵器。 但太聽話丟失了自主性,所以事事要靠油女一族,飯都要喂到嘴邊,自主發展就是發展個屁。 而美姬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盯著這些蟲子,指示它們應該怎么分工合作,應該怎么種地養殖,應該怎么生兒育女。 而且教了也是白教,它們根本就沒記憶力。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超個體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螞蟻,它們的行動行為,就刻在基因的表達上。 而美姬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基因從螞蟻身上復制下來,刻進寄壞蟲的基因里。 也就是程序或者說行為算法的轉錄。 螞蟻的算法決定,每只螞蟻的出生都是被需要的,一出生就按照基因的算法行動,不需要領導不需要開會討論,按照行為算法進行本職的工作,各司其職。 每只螞蟻都會按照自己的祖先經過億萬年大數據演變,訓練出來的最佳行為算法去行動。 因此,美姬在大量的觀察后選中了本地一種長的很酷的螞蟻。 被美姬命名為全異巨首切葉蟻。 是木葉這一片的蟻群霸主。 特點是頭大,雖然稱做切葉蟻,但它們不切葉子,卻會養蘑菇,本身是一種不算行軍蟻的行軍蟻,會以巢xue出口為據點,向四周行軍掃蕩。 個體之間的體型差距巨大,最大的個體比最小的至少大五百倍,因此叫做全異,即全都不一樣。 當行進時,巨蟻上搭乘著小體型蟻,像極了步坦協同。 這樣的好處是節省行軍的能量消耗。 不光是戰斗力各方面都很出色。 最重要的是,這種螞蟻并不好斗,明明超強卻非常謹慎。 而之前培育的蜜罐蟲可以說是失敗了,但還沒完全失敗。 本意是改造一種能夠自主生產查克拉并儲存起來的蟲子,但查克拉的合成,在精神上這種小蟲子并未合格,倒是能夠儲存查克拉,雖然量小,但作為一種補充查克拉的手段是足夠的。 這不失為一種蟲群擴張的解決辦法,但根本問題的解決還得看超個體化,即可持續發展。 目前則要培育出一種新的蟲后,拋棄寄壞蟲低下的產卵效率與方式。 改為一次受精,終生使用,日產數千。 要做的事依舊是一項漫長的大工程。 這只是個開始,基因的可掠奪與復制,意味著在這個忍界,血繼限界同樣是美姬的可收割資源。 美姬取下數個實驗瓶,里面全都是改造之后的蟲卵。 其中,大部分蟲卵已經死亡,在基因重組的最初階段就因為基因的崩潰而死亡。 美姬作為蟲群的主宰,能感知到它們的生死與健康狀態,這省了美姬很多觀察上的麻煩。 而這不是第一批實驗體,也不是最后一批。 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美姬并沒有自主cao控基因進行基因調控的手段,甚至一臺顯微鏡這樣的設備也沒有,只能通過查克拉粗暴的轉錄,而接下來的事,則交給自然選擇。 也就是看臉。 因此,哪怕就算熬過最初階段沒有崩潰的蟲卵,也不能說是成功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畸形,而一些不那么畸形的,也跟美姬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辦法只有一個,不斷的培育。 直到成功。 而一旦成功一點點,美姬就能記錄下這種基因的表達模板,進行制造。 也因此,能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培育,優中擇優,以達成理想的期望值。 是一項非常耗費時間的工程。 “真是長的各有各的特色呢?!?/br> 簡單來說,就是先進行跨物種基因移植,再進行基因聚合分子育種,然后進行群體繼代選育。 一些蟲卵在查克拉的催化下并沒有變為成蟲,基因的重組致使它們丟失了寄壞蟲的基本能力,快速成蟲。 而一些爬出來的,各有各的特色。 選定一些缺胳膊少腿的畸形兒就地銷毀,剩下來的先養著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去留,與此同時又培育了一批新的蟲卵。 美姬繼續著自己的工作。 如此重復后,把選下的實驗素體丟進造好的蟲巢生態圈,任由其自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