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1780年-1830年形成的米國聯邦時期家具風格,屬于腐國新古典主義的米國版本,設計風格形成本土化特征。 1830年-1880年,工業文明興起,由多種歐毆洲古典風格家具改良后,形成了當今所見到的美米式古典風格家具,這一階段也稱為維多利亞時期家具風格。 沈瑜研究后發現,17世紀末,抽屜柜才開始真正出現。自己購買的抽屜柜,屬于箱柜。在18世紀早期,米國流行三種箱柜。一種叫向日葵柜,流行于哈特福德一帶,由于柜的中間嵌板上雕刻向日葵圖案而得名。 一種就是“哈德利”柜,通常由橡木和松木制成,來自于17世紀后半葉的康涅狄格一帶。平面雕刻葉形圖案和漩渦紋飾,通常還雕刻有家具所有者姓名的首寫字母。與向日葵柜相比,它的圖形安排得比較松散,雕刻覆蓋了整個柜子。有的再施以紅、藍、綠、黑等豐富的色彩以突出雕刻圖案和裝飾線型?,F存100多款此類箱柜。 第三種是吉爾福特柜,柜子表面彩繪花卉和蔓藤。 這些早期的矮柜由放毯子的箱子發展而來,有的在柜子底部裝有一個或兩個抽屜。較高的有兩、三個抽屜,柜子上方是一個儲藏空間,帶一個向上翻的箱蓋。 此外,雕刻(特別是淺浮雕)和彩繪是框架嵌板結構的平面部位的主要裝飾手法。18世紀的米國家具大多采用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題材。 沈瑜覺得自己購買的抽屜柜,應該屬于后期殖民地時期的米國家具。他在研究自己購買的家具時,也找到了其價值昂貴的原因。 北美早期的移民處于創業階段,米國的家具也同樣經歷了艱苦創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移民給美洲大陸帶來了毆洲文化,他們用各自熟悉的家具形式來制作家具。毆洲的一些家具店擁有設計書籍,這些書籍描繪有當時流行的家具式樣,而且注明哪里可以制作這些家具。一些貴族通常擁有這些書籍,方便他們向工匠交代一些他們想打造的家具細節。但直到18世紀這些家具設計書籍才傳到米國。由于當時的交通需要很長時間,使得殖民地風格相對毆洲來說要滯后一些。但隨著交通時間的縮短,這種風格的滯后現象也逐漸減低。 此外,米國的木材資源比歐洲豐富得多,于是,移民利用米國當地的木材代替了那些在毆洲家具中較為流行的木材。 殖民之間的差異加上米國當地的影響,促使米國家具形成新的特征——地域特征。 兩個重要的元素,即繼承與環境,在米國家具的風格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米國家具繼承了毆洲家具的比例和裝飾,但當地木材的應用以及取消了過剩的裝飾,從而衍主具有獨特設計美感的米國家具。 當他把這些查閱到的資料系統整理完畢之后,已經入夜。 此時,他聽到了游戲提示。點擊查看得知,經過對照實物的研究,自己對米國家具的鑒定技能,提升了一個等級。 第1175章 舊貨市場,一對金屬椅子 清晨,沈瑜坐在酒店的早餐餐廳,大快朵頤。 他面前的幾個餐盤里擺著培根奶酪吐司、煎蛋,烤腸、熱牛奶,幾片水果等食物。 昨晚因為研究家具,睡的太晚。早晨醒來之后,只感覺腹中空空。酒店的早餐自助餐廳開始營業,他是第一批來吃飯的客人。 餐廳給客人提供了很多選擇。 沈瑜選了自己常吃的種類,中間又加了一次,總算是填飽了肚子。 飯后,感覺吃的很舒服,沈瑜又要了一杯咖啡,坐下來慢慢品嘗。 喝咖啡的時候,他開始琢磨接下來的時間安排。他原本打算盡快去鈕約。不過,來到洛山基之后,收到了三件非常滿意的古玩,這讓他改變了原本的想法。 以前,對洛山基這個城市有些忽視,感覺這里的古玩市場遠遠比不上鈕約?,F在,他打算在洛山基這里多待幾天。 今天,恰好是洛山基地區最大的舊貨市場的營業時間,沈瑜想去碰碰運氣。 他找服務生打聽好路線之后,回到房間收拾好隨身物品,乘車趕往舊貨市場。 這個市場面積很大,圍繞著一個很大的體育場。 因為洛山基這個地區陽光充足,所以大多數攤位都支起了遮陽棚或遮陽傘。 從遠處看去,體育館的周邊布滿了大片的白色遮陽傘。大批的顧客和游客穿梭在道路和遮陽棚下,非常熱鬧。 沈瑜在市場中逛了許久,看到這里有大量的二手日用家具和日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當代藝術作品,真正算得上古玩的物品數量不多。偶爾看到一兩件不錯的古玩,但要價太高,已經沒有利潤空間。所以,始終沒找到合適的物品。 他估摸著在市場中走過了一半的路程,終于看到游戲地圖上出現了一個藍點。 他按照地圖顯示的位置,很快找到了一個攤位。 攤位上有兩位顧客,正在挑選物品。一個有些胖的中年女子,正在給他們介紹。 沈瑜看到這攤位上出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些鐵藝家具,以花架和各種小型家具為主,還擺了一些座椅。 家具風格各異,除了鑄鐵,也有其他材料。中年女攤主很忙,見到沈瑜停下腳步,只是對他打了聲招呼,讓他可以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