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于老師左右為難。他并沒有看過章先生以前談價的過程,如今看來這之前沒談攏,不僅僅是買家的問題。 無論沈瑜怎么說,這賣家就堅持,如果要連供桌一起買走,那就要加錢了。 沈瑜問道:“連帶供桌,總價是多少? “45萬?!?/br> 沈瑜看到章先生說出這個價格之后,游戲地圖上的光點沒有變化,也就是說這價格可以買。但他并不想這么便宜對方,于是有試著講價,最終壓到了43萬。 為了保險,沈瑜覺得有必要起草一份合同。 于老師經驗豐富,幫著起草合同。 沈瑜在等待的時間里,看著地圖上還有兩個藍色光點,再看看已經顯得有些空的木架。他對章先生說道:“章先生,能不能欣賞您父親收藏的其他古玩?!?/br> 章先生說:“大部分已經賣掉了,還有幾件,是比較珍貴的,沒舍得賣掉,你要看嗎?” 沈瑜表示很想欣賞。 章先生找出了三件東西。 沈瑜看到,這些在地圖上顯示了兩個紅點,有一個還是仿品。 他搖了搖頭,指著架子角落里的這件物品,說道:“這兩件也是?” 章先生看了一眼:“對,也是,剛才忘了給您拿出來?!?/br> 他把一個小型的提梁壺和一個小瓷器擺到桌上。 沈瑜先拿起了一件小型瓷器,瓷器有明顯的傷,但無殘缺。小罐形制新奇特異,臥足寰底,直頸中空,底有修復的痕跡,有大明宣德年制款識。 于老師放下筆,說道:“這件小罐因形制頗似畫軸頭,故名軸頭罐?!?/br> 沈瑜明白于老師這時候說話,是提醒自己物品有傷,但是又不好明說。 他覺得小罐有傷對自己不算什么大的問題。小罐通體以卷草紋為飾,紋飾轉折,婉約有致,青花發色深沉濃麗,畫筆似具有意點染,應該是仿永宣瓷器。此式軸頭罐之原型仿自永樂青花同類器皿。 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永宣二窯皆有摹古燒造,各有千秋,然若論摹古之深度與廣度,則以雍正一朝為最,其所涉獵的品種與造型皆為康乾所不及,不少永宣的器型僅見雍正一朝有摹造,沈瑜覺得,手中小罐即屬當中之一例。 他記得,看過首都博物館有一青花小罐,造型與本件基本一致。 所以,他綜合判斷,這是雍正時期仿宣德的青花瓷。 他對章先生問道:“這件青花軸頭罐,價格是多少?” 章先生說道:“軸頭罐是清代的,于老師也看過,尺寸高5.1cm,寬5.5cm,因為有傷,所以……” 他看了看于老師,才說道:“20萬?!?/br> 沈瑜猜測,他是顧忌于老師看過這件東西,所以才報出了這個價格。小罐在地圖上顯示為藍點,雖然有傷,但是自己有修復空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他故意沉吟,做出為難的樣子,看到于老師沒什么表示,就同意了這個價格。 第919章 集齊文房用品,推薦人選 沈瑜和章先生談好了軸頭罐的價格,又拿起小型提梁卣觀察。 提梁卣只有拳頭大小,銅質,模仿了商代青銅器的造型。 沈瑜判斷這件提梁卣應該是清中期的物件,就向章先生問價。 章先生對提梁卣明顯不重視,定價是兩萬。 沈瑜也不磨蹭,談好了這三件東西的價錢,交易很快完成。 司機和賣家章一起幫著沈瑜,把東西搬到了車上。 章先生熱情的和沈瑜兩人告別。 等到車子開出去一段路程之后,于老師才說道:“小沈,對不起。我不知道章家是這個情況,如果我知道是這個情況,就不會給你推薦了?!?/br> 沈瑜正在看游戲給三件古玩的判斷,聽到于老師有些自責的話,就問道:“于老師您怎么這么說呢?您不給推薦,我還買不到這三件古玩?!?/br> 于老師嘆了一口氣?!拔覜]想到他在賣供石的時候耍心機。供石供桌原本就是一套。另外,軸頭罐可能是雍正時期的,但是有些疑問,還有傷,應該不到20萬?!?/br> 沈瑜拿出了軸托管,一邊把玩一邊說的:“您別在意,我挺喜歡這件瓷器。小罐為雍正朝所仿,您看,圈足修理一絲不茍,底款為端正的楷書體,可見雍正官窯制瓷之嚴謹。對軸頭罐的來源與功能,文獻未見記載,可能來自西亞的金屬器皿。 腐國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類似的罐子,推測其應為文房用品。 我猜想可能是用以盛放漿糊或蠟,雍正御窯品位獨特,多有小件精巧之作,此件可為其中上佳者,所以您不必擔心?!?/br> 于老師問道:“你買那件小提梁卣做什么?那件東西,我是沒看明白?!?/br> 沈瑜說:“提梁卣最近像是清中期的,只是保存的不太好。造型模仿了商代銅卣,蓋以花卉紋作為主要裝飾,卣的外壁以回紋為地裝飾夔鳳紋,帶繩紋提梁。此器造型古拙,胎體厚重,鑄造精良,古樸周正,是摹古之風的有力體現?!?/br> 于老師說:“我始終想不明白,這東西是的作用,或者只是觀賞?” 沈瑜說:“我推測這個應該也是糊斗或者蠟斗。 制作糊斗或者蠟斗的材質以瓷和銅居多。瓷斗不如銅斗方便清洗。糊斗要有蓋兒,比如說這個小提梁卣。我還見過有小酒杯式,當然軸頭罐也有可能是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