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沈瑜看到第二個目標,頓時眼前一亮。 在地圖上顯示為藍點的古玩,是一件很小的瓢形青花瓷器,從造型判斷,像是匜的一種,或者是借鑒了匜的造型。 他覺得好笑,今天連續碰到了兩個造型相同的古玩。 第899章 元青花匜,名貴的香囊 沈瑜先測量青花瓷的尺寸,長9厘米,高4.2厘米,非常適合拿在手中觀察。 此件瓷質堅硬直口,圓腹,平底,口邊設有以方形流,與腹相通,唇面露胎并顯火石紅色,口沿配有銅質提梁,應該是某位藏家后配的。造型和剛才的西角匜不同,但能確定這就是匜。 匜最早原為先秦禮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至元代,匜又開始流行,除了瓷器質地亦還有銀、銅質,除元代jdz窯外,還有龍泉等窯燒造此種器物,也有龍泉青瓷、白釉、青花、釉里紅、藍釉者。 有人根據元代壁畫而認為是酒器,從壁畫中可知,匜在元代可與玉壺春瓶及盤盞一起搭配使用。在考古發掘中,匜常伴隨玉壺春瓶或酒杯出土。 沈瑜觀察良久,判斷此匜之形,或許源自金屬器。 他看過瓷器造型,還有了一個發現。青花瓷的釉面瑩亮,釉色泛青。通體以青花繪制,青花呈色艷麗,匜內底心的束蓮紋用實筆勾、涂、點畫而成,筆觸豪放有力,紋飾飄逸、灑脫。內壁卷草紋沒有中心骨線,紋樣單位自然首位相接,曲線圓潤,轉向自如。外壁一周繪仰蓮紋,筆觸細膩,圖案對稱,為元代青花瓷器所具有的獨特畫法。 雖然瓷器沒有款識,當但是,他判斷,這是一件元代青花蓮池紋匜,市場價格大概是3萬~6萬美刀。 沈瑜放下青花瓷,把報價寫好之后,走到了長桌的另一端。 他看到了幾件并排放在一起的古玩,略做分辨,就認出這幾件東西都是香囊。 他依照順序,拿起第一件香囊。 因為以前很少收藏香囊,所以觀察的時候格外仔細。 同時回憶看過的例子。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起初是辟邪之物,材質種類很多。傳統香囊的材質種類很多,有玉鏤雕、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等,其中以玉鏤雕者最是精美。 沈瑜觀察自己拿的這個香囊,是以和田白玉籽料為材,玉質溫潤,瑩潔透亮,直徑不足10厘米,圓形,前后兩半子母口相扣和,內鏤空,表面以透雕加陰線刻飾花紋,正面鏤雕金錢紋與錦文為地,琢四妃十六子之人物紋飾,人物嬉戲得動作表情,展現了工匠精雕細琢的功力,讓人嘆為觀止。 香囊上下各有小孔,系如意磬形盤長結及尾穗流蘇;香囊可開合,既可盛放香料,亦可盛鮮花等,香味可從鏤空處溢出,或佩于身側。 整器紋飾線條流暢,設計精美,雕工細膩,拋光上佳,有乾隆工之特點,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如果作為日常實用的香囊,采用透雕技法,香氣可以自然消散,佩戴行走間自有一番文人雅致氣象。 所以,這件香囊屬于實用器與觀賞器的完美結合,堪稱佳作。美中不足的是,如意磬形盤長結及尾穗流蘇都是后配的。 他判斷,這件清乾隆白玉香囊,價值應該在3萬~5萬美刀。 沈瑜放下白玉香囊,接著拿起一件白玉鑲銅的香囊。 這件香囊長6.5cm,有白玉雙層鏤空銅鎏金包框,鏤雕壽字、佛手、蝙蝠、壽桃、石榴與纏枝蓮花,再外鑲銅鎏金包邊,鎏金特厚,工法熟練。上下配雕壽字珊瑚珠,下結磬形盤長結,為典型的宮廷配飾。這件香囊造工精絕,小器大樣,皇家風范十足,是典型清乾隆養心殿造辦處所監制之風格。 沈瑜判斷,這件清乾隆白玉鑲銅鎏金透雕香囊的市場價,可能在2.5萬~4萬美刀之間。 他放下第二件香囊,注意到周圍幾個人都在等著自己,才發覺自己觀察古玩太投入,忘了時間。 他對幾人笑了笑,示意自己會加快速度。 第三件香囊是香牙材質,長6.8cm。造型為五瓣花式,有蓋,通體鏤雕斜方格紋錦地,錦地上淺浮雕壽桃、梅花、靈芝等花果紋飾,加彩點綴,以求紋飾更加逼真華貴。香囊正中由一條絲絳穿過,其上束有宮廷原穿的珊瑚、米珠及彩色絲穗。 香囊造型典雅秀美小巧玲瓏,花紋清晰,紋飾不失嚴謹,于素雅中又見華麗。 沈瑜把香囊托在手中,回憶看過的同類物品中,又出自造辦處如意館名匠之手的香牙雕染色花卉紋香囊,為清代后妃日常佩戴之物。 此種香牙雕刻工藝源自粵省,被稱為南派或廣派。由于當地氣候溫暖濕潤,香牙雕刻品中精鏤細刻的品種成為了主流。其特點是側重雕工和色彩裝飾,其作品多以質白瑩潤,精雕細刻,玲瓏剔透見長。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開通以后,新技術和新原料從廣東大量輸入,廣東牙雕工藝名匠輩出,這其中陳祖章、肖漢臣、黃振效、陳觀泉、李爵祿等十幾位牙雕匠師還曾任職宮廷造辦處,其作品深受賞識。 沈瑜覺得,此件象牙透雕加彩花卉香囊雖為小品,但也可窺見清代宮廷雕刻工藝之成就,創作年代應該是清乾隆時期,市場價值應該在1萬~3萬之間。